《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勾勒了一幅全景式春秋战国社会演变史。增加的两篇附录,一篇是关于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研究,一篇是利用新出土战国竹简探讨《诗经》成书的若干问题,反映了近年来春秋战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肆)》收录的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书《系年》,竹简的内容大多与《左传》有一定的关联。《系年》所述内容上起周武王克商,下至战国早期的三晋与楚的大战,时间跨度达六百多年。从全篇行文来看,《系年》绝非是简单的史料汇编,而是经过统一谋篇布局、具有明
本书对《春秋》及其三传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类整理和实证研究,是清代春秋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此书中的50篇表,把《春秋》和《左传》的基本内容都用表的形式聚类区分,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在各编前加按语,后附论辨。此次对该书加以整理点校,并编制了地名、姓氏人名和官名索引,从而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便于阅读使用的本子。
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降的社会发展相比,从所跨越时间和演进速度这两个方面看,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相当漫长,演进的速度则较为平缓。然而,和我国的原始时代相比,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却又是较短的,演进的速度却又很快。在我国自远古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夏商西周正是连结两个巨大时代的不大不小的一环。如果说秦汉以降的我国杰出而辉煌的古代文化是铜铸铁造的历史丰碑,那么,激烈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铸造这一丰碑的铜液和铁水翻滚沸腾的时刻,而夏商西周便正是为这一历史的浩大工程做出完善的准备。因此,深入考察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情形,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晁福林多年研究夏商周历史的集成之作。
《战国策笺证》(上下)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但是,该书内容庞杂,前后矛盾,难题甚多,前人整理该书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整理本、注释本问世。范祥雍先生花费几十年功夫完成的《战国策笺证》一书,是近年少见的有关《战国策》整理研究的力作。全书以清嘉庆十九年黄丕烈士礼居覆刊宋剡川姚氏本为底本,间用湖北崇文书局翻刻黄本参校,并广罗高诱、姚宏、鲍彪、吴师道等古今中外各家校注,加以甄别考订,指正其缺失、错谬,补充其不足和遗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获之见。
神话的魅力颠倒众生,“神”的世界丰富多彩: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炎帝牛首,蚩尤铜头铁额。土伯参目,应龙有翼……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十二个活泼可爱的生肖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各种民俗起源尽在其中。从人类伊始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到农耕文明的兴起,从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华夏一统,既有战争格杀的残酷场景,又有男女野合、走婚、串婚的浪漫爱情;既有巫师祈天祭祀等神秘活动,又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神相处的自然交融……本书全面、系统、完整地复原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创造人类文明的原始画卷,生动、客观、充分地再现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艰难历程,、连贯、有机地覆盖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乎所有神话人物。
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先商、早商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区的考古材料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谓先商洛达庙类型。洛达庙类型是先商向早商二里头下层文化过渡的过渡期文化。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域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壤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早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先秦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先秦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战国策笺证》(上下)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但是,该书内容庞杂,前后矛盾,难题甚多,前人整理该书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整理本、注释本问世。范祥雍先生花费几十年功夫完成的《战国策笺证》一书,是近年少见的有关《战国策》整理研究的力作。全书以清嘉庆十九年黄丕烈士礼居覆刊宋剡川姚氏本为底本,间用湖北崇文书局翻刻黄本参校,并广罗高诱、姚宏、鲍彪、吴师道等古今中外各家校注,加以甄别考订,指正其缺失、错谬,补充其不足和遗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获之见。
本卷为《人类文明史》中的第四卷,主要讲述自 7 至 16 世纪地的人类文明。全书分别按“主题篇”和“地区篇”来安排撰写。主题篇涵盖“环境人口”“ 家庭、家内群体和社会”“ 国家和法律”“ 经济体系和技术”“交通与运输”“ 知识与科学”“ 宗教、伦理与哲学”“ 艺术与表现”等方面。地区篇则细分为“希腊 - 罗马世界的后继者”“欧洲特性的形成” “伊斯兰世界及其阿拉伯地带” “亚洲世界” “美洲文明” “非洲大陆” “大洋洲和太平洋”。
《春秋:五霸迭兴》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诙谐、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秋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演变。五霸的起落兴衰,诸侯小国的艰难求存,大背景下的百态人生,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画卷。 《战国:七雄博弈》 全书内容起自三家分晋,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起伏跌宕的命运,再现时代背景下吴起、商鞅、孟子、张仪等旷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带你领略一段惊心动魄的华夏历史。
《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对研究我国先秦的历史和文化有极大价值。此书自东汉高诱为之作注以来,注释研究者代不乏人,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未有集释校注的新版本。陈奇猷先生积四十余年之辛苦经营,于1984年纂成《吕氏春秋校释》一书,其后,又以近20年精力进行补正,成此《吕氏春秋新校释》;不仅对以往的校释进行了大量补充,还对古人的论述作校正。比如,对司马迁《史记》周公封微子于宋一事重新作了考证,认为当是武王封之。其他如武王伐纣的年代等等多有新的观点与证据。
《春秋:五霸迭兴》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诙谐、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秋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演变。五霸的起落兴衰,诸侯小国的艰难求存,大背景下的百态人生,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画卷。 《战国:七雄博弈》 全书内容起自三家分晋,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起伏跌宕的命运,再现时代背景下吴起、商鞅、孟子、张仪等旷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带你领略一段惊心动魄的华夏历史。 《秦汉:帝国兴亡》 秦汉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开端,为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本书依托史实,用生动的笔触勾勒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黄巾起义间的帝国兴衰史。皇权内外的斗争,诡计与谋略的博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织出曲折的历史轨迹和宏大的人文气
《春秋左传精读》是先秦儒家经典《春秋左传》的简体横排注解读本,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根据上海国学新知《左传》读书会领读讲义整理而成。本书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进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名、地名索引散入正文以方便查找。本书注解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扩充,融入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大量新成果。本书收录大量传世及新出土文献相关篇章,并提供白话译文/注释,鼓励广泛涉猎、融会贯通。本书依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五十六幅八开彩色地图,独立成册,为读者营造“左图右史”的阅读氛围。本书在正文中配备一百五十四张古文化遗址图、古城址图及出土器物图,展现先秦世界的真实面貌。总之,《春秋左传精读》是一部汲取民间读书“活水”、体例全面创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局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春秋战国动荡杀伐不断,却孕育出文化的伟大和历史的无限机遇。春秋战国是中国尚武精神盛之年代,彰显着血性和飞扬的生命力。春秋战国崇尚勇武与智谋,交织着血性与权谋。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战国时代则多了几分冷酷与血腥,但也可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本书以春秋战国五百余年诸侯争霸斗雄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迷雾时代,史料不足,线索混乱,本书以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通过精当的剪裁与推理,清楚地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充分再现了王侯、将相、名士、小人物共同创造的传奇时代。
《中华通历 先秦》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中西历日对照的工具书,商周部分从公元前 1400 年开始,据当时的实际天象编制,春秋部分用《鲁历》,战国部分用《殷历》及《瑞顼历》,列举年代异同或月首差异。 每年一表,有年代、月序、日序、中西历日对照、节气与天象等栏目。书后还附有一些实用的历法资料和年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