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部要籍选刊史部之一种。《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前四史 之一,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范晔以前,有关东汉史史书已有多种,如汉末官修《东观汉记》、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薛莹《后汉记》、晋司马彪《续汉书》、晋华峤《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晋袁宏《后汉纪》、晋张莹《后汉南记》、晋袁山松《后汉书》等。范晔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剪裁提炼,取其精华,弃其冗赘,自成一家,大致沿袭《史记》、《汉书》纪传体,并因应东汉具体情况新增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种类传,从内容到形式都超过了当时同类著作。自其行世以后,其他各家东汉史书逐渐淘汰,成为研究东汉历史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今据清同治金陵书局
本书为《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后续研究成果,是对以往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与《剑桥中国秦汉史》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按照秦汉历史脉络进行论述,而是主要利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考古资料,从广义的政治文化史角度,分 考古 行政 技术 辞章 四部分对秦汉史中的墓葬、城市生活、出土医术、阴阳五行等议题做了颇具新意的专题研究。 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梅可,与英国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召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学者,通过跨文化比较以及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仔细考察,就以前较为薄弱的领域,诸如性别、科学史和辞章文体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同时也对相对成熟的佛教、道教、法律研究和社会史等领域做了不同于以往的论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 优秀 。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16日4版发表孙闻博书评《领域开拓与史料发掘 读〈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科学时报》2008年3月13日 读书周刊 B3发表李迎春书评《透过生态史看秦汉》;2008年6月被评为 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2009年9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此次增订,补充了初版后新的若干研究收获。增列的部分,有第二部分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 中的 5.河西汉简气候史料解读 ;第三部分 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 中的 7.秦汉关中水利经营模式在北
秦始皇结束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旧时代,也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在秦始皇登上权力之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战国时代的胜利者,但将“诈”与“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又使他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回顾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何在?如何在巨变时代中找到一条出路?答案或许就在你早已遗忘的“历史”里。
《西汉政区地理(精)》是葛剑雄的博士论文,198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振鹤是新中国首批两个文科博士之一,该书是他的成名著作,也是其学术的奠基之作,也开启了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先河,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在周振鹤的带领下,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迭出,形成历史地理的重要分支――历史政区地理。 全书共分三篇篇共十五章,全面研究了西汉一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上篇为高帝十王国政区沿革,下篇为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政区沿革,附篇是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本书共七十卷。全书仿照《唐会要》体例,据《史记》,《汉书》所载典章制度、文物故实,以类相从,分门编载,便于检索,是研治西汉历史的工具书。 政书体史籍。宋徐天麟撰。全书70卷。作者开槽元年(1205)进士,历任抚州、临安府教授,主管礼部、兵部架阁等。内容主要是依照王溥《唐会要》的体例,选取《汉书》中典章制度,以类相从,分帝系、礼,兵、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等十五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事,共367事。因检索比较方便,长城研究中涉及西汉各典章制度内容时,町参考此书。其不足是取材仅限于《汉书》,兼及《史记》。有清武英殿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55年中华书局据此版重印,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