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稿是对2004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出土的19号(M19)汉墓木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释读与研究。书稿包括概述、木牍图版、释文和注释、木牍研究、发掘报告等5部分。该墓出土的34枚木牍内容丰富,包括户口簿、算簿、书信、礼单、药方等,为研究汉代书仪和地方社会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实物样板。因此,纪庄汉墓木牍在中国简牍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太原是一座具有 5000 年文明史和 2500 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原地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华夏民族的交错地带,是北方各民族融合的前沿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太原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次大的封建割据时期,北方诸侯创业立国的基地,也是中原统一王朝的北方重镇、 中原北门 。历史上有九个独立王朝在太原建立了国都或陪都,累计 300 余年,时间跨度近 1400 年,它的历史地位作用,是包括我国 八大古都 在内的都城所不可替代的。在太原历史上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几度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太原通史》全套书上起旧石器时代,下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历朝历代太原的行政区划为准。采取
秦汉卷 周振鹤 李晓杰 张莉 著 本卷依据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三编对秦、西汉、东汉的行政区划变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述。 *编为秦代政区,重点对秦郡进行了探究。上篇分区域对秦郡置废分合的过程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篇末则以附章的形式将楚汉之际诸侯疆域的变迁过程进行复原。下篇首先对秦县设置的数目与分布作出估测,随后考辨了秦代具体县邑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所属之郡。 第二编为西汉政区,主要涉及西汉郡国及其属县的变迁。上篇概述西汉疆域、地方行政制度及西汉郡国建置沿革。下篇以汉武帝十三刺史部辖境为考证区域,分述西汉一代各郡国及其所领县邑侯国的变迁过程,*后展示了两个时间断面的郡级政区面貌。附章对新莽时期的行政制度和政区变化予以考述。 第三编为东汉政区,着重考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研究》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走马楼西汉简牍 的研究论文集分卷。长沙走马楼2600余枚西汉简牍绝大部分为西汉武帝时期的官方文书,是一批了解西汉中期长沙国官府的行政运作、司法制度和社会日常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是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的整理与研究 课题组的成员在整理与研究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的过程中陆续发表在《考古》《文物》《出土文献》《简帛研究》等学术报刊上的论文汇编,此外还收入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数篇。本论文集的编选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将课题组成员所撰写的论文分为绪论和简牍年代与历法、长沙国职官制度与王国治理、长沙国司法文书、长沙国法律制度、长沙国历史地理、简牍所见文字与名物六个专题编排。本书的出版,既是课题组成员给学界提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