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比东南亚这个文化多样的地区拥有更复杂的历史。《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展现了一部全面的、单卷本的东南亚通史:从它与农业、冶金和宗教的接触,到今天构成这一地区的十个现代国家的出现。当今东南亚史研究人、历史学家安东尼 瑞德打破传统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叙事,强调东南亚人民对国家地位的追求是其决定性特征。他将主要焦点转移到与当地居民更相关的因素上,如环境、宗教、社会、文化、人口、健康和思想变化,全面又丰富地描述了该地区复杂而微妙的历史。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 车书一统 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 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 历史 地理篇 ,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 考古 艺术篇 ,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中东地区,即亚欧非三大洲的接合部,西亚北非地带,这里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金桥,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中希伯来文明就产生与此。本书在诸多的表述中,采用了较为通用的“十八国说”:即阿富汗、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土耳其、埃及、科威特、阿曼、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黎巴嫩、约旦、塞浦路斯。本书所述中东史,是中东地区整体空间、时间和人间之和,而不是中东地区 各个国家史的简单相加。中东史的基本特征是中东地区整体地区性形态与结构的发展史。凡属中东地区古今之大事,都在中东史论述范围。对于这些大事,都依据历史连续性原则,进行梳理、连缀和 扩展,使之组成点、线、面相统一的文明交往史长卷。中东史研究的普遍意义,在于汇总这一地区历史和现实中不断连续
本书由冯承钧翻译于1933年,全文采用 史书文体 。多桑版蒙古史共分为七卷:前三卷述成吉思汗至元亡的历史,后四卷专言伊尔汗国历史,并附带言及钦查、察合台两汗国。本书上册收录前三卷,下册收录后四卷。
本书主要研究汉字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块面:一、汉字何时传入韩国,在韩国传播经历几个阶段,在这过程中篆文起到怎样的作用,许慎《说文解字》何时传入韩国以及韩国历代《说文》研究综述,韩国人朴瑄寿《说文解字翼徵》的介绍与研究,朝鲜时代第一部《说文解字》类著作《第五游》的介绍与研究等。二、《玉篇》传入韩国的时间及 玉篇 二字演化为字典含义的过程,《全韵玉篇》的形成过程,《新字典》的里程碑意义,《全韵玉篇》与《新字典》标题字增减考,《初学文》在韩国汉字字典编纂过程中的作用,韩国近代十种代表性汉字字典的编纂及其特点,韩国汉字字典的部首体系等。三、通过对朝鲜末《字书辑要》所附东俗字的关注来探讨韩国固有汉字问题,进一步研究朝鲜后期民间俗字,17世纪初中韩文字学的交流,新时代文字的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为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第一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兴衰,主要内容是中亚原始文化与早期国家的历史;第二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兴起,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第四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衰亡,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主要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以及苏联时期的中亚历史。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而涉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作者综合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 ,从整体着眼揭橥中亚历史。 本书共六卷,论述内容起于中亚旧石器时代,讫于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早期国家的兴起;第二卷论述封建社会兴起的历史,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卷和第四卷论述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封建社会衰亡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
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尤其是,作者重视对两帝国间中介族群角色的研究,使东西两大帝国交流关系的内涵更为丰富、充实,面目更为清晰、真切。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开拓性探索,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本次再版基本保持了第一版的原貌,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修改与补充,增补的三篇论文将有助于对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 苏丹史》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与埃及文明并立的努比亚文明讲起,历述基督教努比亚时期的历史、努比亚的阿拉伯 伊斯兰化、近代苏丹的形成与发展、英埃共管时期的圈家治理、独立后国家的治理实践和民族国家建构失败与分立等内容,力求展现苏丹自古及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风貌,为历史学者和大众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