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敦煌学学者邓文宽先生的天文历法论文集。经作者全面修订增补,集中收录了46篇有关天文历法的代表性成果,其中既有严肃的 敦煌学 考据论文,也有面向一般读者的普及性讲稿,全面展现了作者在该领域耕耘四十余年的学术贡献。天文历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关系着王朝的推考天人、校订正朔,下涉及小民日常生活的四时宜忌。作者在敦煌吐鲁番以及秦汉简牍的天文历法文献研究上着力颇多,成果显著,文字深入浅出。通过本书,能让更多读者感受到敦煌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历日的变迁与应用。
《汉书窥管》是 汉圣 杨树达先生的代表著作,是《汉书》研究公认的集大成著作,代表了清代考据学直至民国时期现代学术兴起对《汉书》研究的Z高水平。本书体例依照《汉书》篇目,以《汉书》疑难章句为纲,先录儒先成说,再作按语,作者以炉火纯青的文字音韵训诂文法校勘修辞学养加以辨正。全书涵盖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术分支,是古代汉语专业的书。
《史记菁华录》是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浙江钱塘人姚祖恩,号苎田,编选完成的著名的《史记》选本,选文能够把握各篇主旨,有删节,并加以评点,影响*。司马迁编著的《分段详注评点史记菁华录》分为六卷,从《史记》中选文51篇,其中《本纪》3篇、《表序》3篇、《书》3篇、《世家》9篇、《列传》33篇,约10万字,是《史记》整体的五分之一。节选了传统名篇《项羽本纪》、《留侯世家》、《商君列传》等的精彩部分,也全文选录了《萧相国世家》、《伯夷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史记》精华内容。这次整理出版是的民国“甲子春三月”(1924年)杭州学者王有宗对姚氏《史记菁华录》分段、详注、评点之后形成的成果,不同于以往其他出版社的版本。这样则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与阅读。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剧变中,苏州府太仓州太原王氏一族在万历年间的重要人物是官居首辅的王锡爵,其独孙王时敏在崇祯年间从京官辞职遭遇明清鼎革,生存环境的变动及其参与党社活动的变化,并以此探讨从明末到清初的中央政治和地方社会所发生的演变,为深入考察明末清初的王朝兴亡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大戴礼记》是儒家重要经典,收录了数十篇反映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状况的文献,其中的 曾子十篇 是反映曾子及曾子学派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本书开篇是一篇专论《曾子思想指要》,概述了 曾子十篇 的相关文献学研究,论述了曾子思想中仁与孝的关系、曾子孝道思想、曾子修身之道思想、曾子的宇宙观等。全书主体译注部分以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为底本,参校以阮元《曾子注释》、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等书,按 曾子十篇 原次序、分段落,对较为难解的字词句作了详略得当的注释,又给出了精准的现代译文。本书非常适合普通的国学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3卷的中译本,叙述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靠前关系、共产主义运动、国民党政权、中日战争、国共冲突,以及该时期的文化、教育等等。全书由西方知名学者撰写,借鉴了中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