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民族的族源繁杂,发展曲折,头绪多,史料散,涉及语言种类多,被学术界视为难题之一。本书作为通论性质的史学著作,总结了此前中亚研究的前沿成果,力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可信的史料,通过具体的史实,为之理出一个清晰的图系,阐明生存于独特地理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中,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影响甚至控制下,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从四个阶段阐述了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从人种、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中亚民族的演化史,力求阐明这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具体过程,正是这种相互影响造成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而又各具特色,从而揭示现今中亚及其周边国家民族问题极其复杂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 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 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出与 妇女有关的资料集。上起远古,下至清初,大到典章 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微言懿行,凡能反映古代妇女 的肢体皮发、音容笑貌、钗环服饰、针线女红、诗文 艺术、内亲外戚、婚嫁匹配、生养死葬等有关妇女本 身和涉及妇女生活的事物,几乎包罗无遗,可称得上 是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室韦是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系鲜卑后裔,与古代蒙古族有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在北方民族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书利用文献史料和新的考古资料,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对室韦的族名、族源、部落变迁、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其考古学文化做了系统论述,是一部全面研究室韦历史的学术著作。
本书收集了我国知名蒙元史研究专家余大钧先生的译著38篇,共分三部分:北方民族史编、蒙元史编、明清蒙古史编。这些行文严谨、视野开阔的论文对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大众读物。全书撷取从史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56个民族为止漫长的历史时空内,中华民族成员间发生的影响民族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中华民族从古代几百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族群,经过不断分化、重组、融合、演变,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发展成为今天56个民族相依相偎、血脉相通、文化相同的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 全书共 6 卷,各卷书名及主要内容如下: 卷:《根的记忆》。讲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祖先的故事。 第二卷:《天下万邦》。讲述夏、商、周时期大约 1300 年间众多民族的故事,中华民族早的核心族群——夏族形成。 第三卷:《从华夏到汉族》。讲述从春秋战国到汉朝大约 1000 年间的民族故事,中华民族的核心成员——汉族形成。 第四卷:《华胡混血》。讲述从三国到五
柯木林主编的《新加坡华人通史(上下)(精)》是靠前本从新加坡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多方面历史著作。 这是一部跨世代的著作,内含18章。海内外知名学者参与撰写及编辑工作,他们由老、中、青三代组成,来自各个专业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著作以1819年前的古新加坡为起始点,内容涵盖人文、社会、政治、经济、教育、艺术、宗教、出版等,当然也不忘记录珍贵的建国历程。编者将通过通史诉说先贤们披荆斩棘的艰辛与荣耀,不仅丰富了见识,也加深读者对他们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组家建国的魄力和毅力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曾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族,其早期历史过去学界研究不多,且因史料阙如,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早期党项史(即在西夏政权正式建立前的党项史)对于中国民族史、隋唐五代史及西夏史、宋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1988年本书作者曾经出版了《唐代党项》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十余年过去了,随着西夏史(包括西夏文献)研究的深入,新出土的文物考古资料不断发现,有必要对《唐代党项》一书进行增补。本书利用新的文物考古资料及西夏学研究成果,增加了五代后至北宋初(1032年)的内容,解决了许多过去早期党项史中的疑难问题,阐发许多个人的新见解,可以说是目前外相关研究中学术水平较高的著作。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通过对近百年白族研究历程和主要学术成果的简要回顾,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白族研究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同时也说明要进一步深化白族研究任重道远。如何继承弘扬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创白族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为大理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服务,是我们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有鉴于此,《白族研究百年》爬梳剔抉,向人们展示了白族研究的信息平台;同时为继往开来,开创白族研究新局面奠定基础。为此目的,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广泛搜集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白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撰写的数以千计的专著论文,并对这些优秀的白族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后精选了各个领域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130篇,结集成了《白族研究百年》,内容包括白族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文学、艺术、考古、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等,大体囊括了近现代白
六朝时期建康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題,《六朝建康规画》运用“规画”的观念。探索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研讨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努力为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六朝建康规画》将大地作为第三重证据,与纸上之材料、地下新材料相结合,总结出建康城规画的六个基本方面,即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和因势利导,用以窥探六朝建康规画的奥秘。 《六朝建康规画》由武廷海所著,适合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参考。
《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精)》(作者安鸣凤、王继超、王明贵)是贵州彝族特别是乌撒地区较大的彝族家族叙谱、修史的重要参考史料。目前乌撒地区还没有一部能够把自己的历史说得清楚明白的彝族谱书、史书,有些小范围的家谱甚至连基本的历史根源都还没有弄清楚,主要也是因为缺乏彝文史籍做参证。《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中参考了大量的彝文史籍材料和田野考察中获得的宝贵的口述史料,是前人没有发现,以前的史籍中也没有详细记载却能够吻合的历史线索,基于这一地区重要的彝族家族的同源异流的关系,《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已经考订清楚的一些史实,对于这些家族叙谱、修史可以作为重要的史实支撑。
中国从奴隶制的夏、商王朝,从封建制的周、秦王朝以迄清王朝,从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大围。自夏代的华夏族演变发展至清代时期的汉族,在4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从人口、经济、文化或是疆土,都从其他众多的古代民族中融合汲纳了无法胜计的人口,汲取了精华,扩大了分布地域,从而发展为人口日益众多、经济文化持续发达的主体民族;同时,通过长期的友好交往以及相对短暂的时间问鼎中原、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分裂时期各方的争战、王朝的兴亡的过程,中国其他古代民族也不断地从汉族那里汲取了众多的人才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丰富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这说明,远在古代,汉族与各古代民族之间、各古代民族相互之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血脉相通,难以清楚分开的。这种各古代民族发展的全国整体性与局部地区的差
本书从新的视角深入和系统研究满族与长白山历史与文化的密切联系,除了将肃慎——满族族系在长白山地区发展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作为主要内容之外,还应该从更为广泛的方面进行探讨,对凡涉及的满族与长白山关系的种种方面都应该进行全面与深入的研究。这些方面包括满族在长白山地区的民族发展史、满族在长白山地区的生息活动地域、满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形成与长白山环境的关系、满族在长白山地区所形成的宗教信仰、满族文学作品中对长白山的描述与崇拜,以及长白山在满族整体民族意识中的神圣地位诸方面,从实际情况和理论认识的角度给予客观的阐述。
《云南民族通史》是目前*部系统研究云南民族古今历史的通史性著作,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将涉及云南古今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物质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宗教等诸多方面。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选辑甲编》上、中、下册,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 “亲历、亲见、亲闻”为原则,遵循“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以史服务于现实和将来”的文史工作方针,征集的政治军事、经济工商、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民情和其他内容的珍贵文献资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拉善的历史发展。 本书汇编了阿拉善自建旗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收入了《简述庚子教案中庚子赔款在阿拉善旗情况》、《阿拉善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札记》、《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及其前后的历史状况》、《阿拉善旗人民在解放初期的对敌斗争》等156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