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概论》是我国*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经卷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作品推本溯源,深入浅出,还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娓娓道来,并饱含对研究敦煌文化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
丛书介绍: 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 敦煌学 ,成为 世界学术之新潮流 。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 导夫先路 ,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著名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的学术传承与治学品格,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园地辛勤耕耘,为国际 显学 敦煌学的发展与丝路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者,成为国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领域举世瞩目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外国文学史》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按照一体化的思路、用历史发展的线索把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合并为一个整体,建立东西合一的外国文学史结构体系。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本册系统梳理了从古代至19世纪中叶的外国文学发展史,力求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对外国文学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上下两册 一册徐志摩 一册林徽因
在这个节奏加快、日益开放而心变得关闭起来的城市里,我们需要啜一杯咖啡、歇一歇脚、在彼此的陌生与冷漠中交换一丝熟悉与亲切,我们需要一份思想的温暖继续上路。
“文化中国丛书”包括:《周汝昌谈红楼梦》、《侯仁之谈北京》、《罗哲文谈长城》、《李学勤谈历史文明》、《何兹全谈中国历史》、《苏士澍谈中国金石文化》、《吴小如谈中国戏曲》、《骆承列谈孔子》、《宁可谈敦煌》、《汪毓和谈中国音乐》、《杜仙洲谈中国古建筑》、《李伯谦谈青铜史与古代中国》、《张廷皓谈文化遗产》等书。此外,为弘扬人文精神,实现文化积累,贾兰坡、单士元、任继愈、钟敬文、启功等已过世文化大家的遗著,也一并纳入出版,包括:《贾兰坡谈北京猿人》、《单士元谈故宫》、《任继愈谈中国宗教和哲学》、《钟敬文谈中国民俗》、《启功谈中国诗词格律》等。
“左手盘货点钱,右手著书立说。”这是一种说法和主张。但我想世上即便有此高人,毕竟不是一般规律。治学贵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真要攀登科学高峰,惟能做到“三不”者方有希望。何谓“三不”?不急于求成,不心猿意马,不哗众取宠是也……
本书是作者所从事《近百年女性词史》撰著的晚清民国部分,书写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约五十年的女性词史历程,展现了此时段文学生态的著作。本书认为晚清民国女性词史,是以李清照为开山的千年女性词史的衍绎承传,足以同此前的千年分庭抗礼,甚或驾而上之,数十年中,诞生了吕碧城、沈祖棻、陈小翠、周炼霞、丁宁等等英卓的女词人。她们以佳词丽句秀出闺阃,昂然挺立,不仅足与同世男性词人相抗轶,壮百年词业声色。
本书绪言部分将英国文学分为四个时期:草创期、意大利文化影响期、法兰西文化影响期和近代新时期。这四个时期又分十个时代,分别以盎格鲁-撒克逊、盎格鲁-诺曼、乔叟、莎士比亚、清教徒、古典主义、约翰逊、浪漫主义、维多利亚和现代命名。全书就是这么依次写来,不过在乔叟和莎士比亚之间,作者还增加了“民间文学”和“文艺复兴”两章。最后三章(浪漫主义、维多利亚和现代)篇幅,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现代部分的“爱尔兰文学复兴”写得比较饱满。本书每章都以某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开始,然后介绍主要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对作家的思想和风格也有或长或短的评点。
《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讲了大学与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资料”整理与文学批评、孙犁“复活”所牵涉到的文学史问题、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问题、评价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几个问题、一篇文章与对“伤痕文学”历史记忆和问题的检讨、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分歧和建构、叙事的可能性、文学叙事的权力、诗歌研究的“历史感”、从《文艺报》一个栏目看五十年代文学的问题、如何理解“先锋小说”当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转型”、一个被“发掘”的诗人——《诗探索》和《》所建构的食指、什么是“新世纪文学”、文学与传媒的几个问题等内容。
郑振铎先生的这部著作,上起先秦歌谣,下迄清代的东西调,所包甚广,为俗文学史一本划时代的名著。虽然它不能说是著作,但无论如何是扎实、有价值的一本中国俗文学史,而且长期没有一本同类著作可以替代它。 《中国俗文学史》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专著,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材料丰富,引证广博。此次重版加配45幅珍贵图片,以图辅文,相得益彰。
敦煌文獻是20世紀中國的學術發現之一,由於它寫作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唐五代時期,又是非常難得的“同時资料”,多為時人所書所寫,并且原樣保存到今天,故對彌補傳世典籍記載的不足、研究唐五代時期的語言和社會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敦煌文獻服飾詞研究》(作者葉嬌)運用敦煌文獻,首次對敦煌文獻中的服飾詞作了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獻服飾詞研究》分上下兩部分,上編為總論篇,全面總結和闡述敦煌文獻所見服飾詞的用字特徵、文化特徵,服飾詞的構成和應用及其研究價值。下編為考釋篇,分作頭衣、體衣、足衣、飾物四個系列,對敦煌文獻中的服飾詞進行了較为詳盡的考釋,試圖真實反映唐五代時期語言使用的原貌和百姓的著裝風情。本書無論是對名物訓詁的研究、字典辭書的編纂,還是對服飾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北京文学史:北京专史集成》内容简介: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30年来,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些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