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题记是书写或刻印于文献及佛画之上, 记述文献的年代、书写、刻印、校勘、版本、用途及 写造者祈愿、盟誓的文字。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两千多 条题记,这些题记反映了写本时期书籍形制的特点; 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中古时期敦煌民众的 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朱 瑶*的这本《敦煌汉文文献题记整理与研究》对题记 的结构类型、内容特点及形制特征进行分析,并将题 记按所依附文献分为佛教文献、道教及三夷教文献、 四部文献三类进行研究,通过对题记中所包含的写造 者身份、所写经典、祈愿对象等信息的分析,探讨敦 煌民间各种宗教信仰的发展和融合,以及敦煌官私学 校教育的发展状况。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成都平原一个小镇。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虽身居校园,却时刻关注时代和人生。这里所说的“抽屉文学”,主要是指他在大学时代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包括随笔,笔记,杂文,论文等,收入他自己油印的四本集子《行者手记》《明天》、《远方》、《思人》。文中“所思所想 ,所呼所喊 ,无不字字锋芒,不留余地” 于是,一方面他的行文中充满了赤诚率直的青春朝气,而另一方面,又往往表现出思路见解的离经叛道和偏激浅稚,所以大多难以发表,只能抽屉深深锁文章,故而得来“抽屉文学”之名。后来由于
敦煌市甘肃省西端的一个县级市,是一座*的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改为市之前它仅仅是一个小县,可就是这个边远小县的知名度却远远超出了中州大郡,不但国内海外皆知,更令全国全世界景仰。 敦煌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用巨大。敦煌自古就是民族聚居区,汉、月氏、匈奴、氐、羌、鲜卑、吐蕃、回鹘等众多民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敦煌拥有以莫高窟为主的敦煌石窟艺术和曾保存于藏经洞中的数万件古代文书,令无数文人心驰神往,也促成了国际显学--敦煌学的诞生和发展,而这更令敦煌的历史与文化熠熠生辉。
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是西部这片热土所孕育出的灿烂杰作。如今随着考古发掘及文献释读的深入,研究新成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出版关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的图书数以千计,并且每一时段都会有新的论著问世。 敦煌与丝绸之路学术文丛 就是在以往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梳理与总结。
书稿对敦煌邈真赞进行词语注释和现代汉语的翻译。作者认为敦煌邈真赞不仅具有相当重要的晚唐五代时期历史资料价值,原始语言材料上的词汇学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关注不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播不够,很多人对此尚不了解;二是阅读方面的障碍。本稿以陈尚君主编的《全唐文补编》为底本,同时参以《敦煌碑铭赞辑释》和《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二书,兼采蒋礼鸿、张涌泉等专家的研究成果,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对敦煌邈真赞文本进行全文梳理,对词语进行注释,翻译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专释敦煌邈真赞二十一位有明确作者的六十七篇、阙名的二十五篇,总九十二篇邈真赞作品。鉴于大多数读者的接受和传播,本书以简体横排本出现。
感謝中華書局的諸位先生,能够给我這個機會來向讀者介紹這套著作集的作者王仲犖先生。這套著作集裹的大部分書的版是在二十七年前,一九八。年的十二月。這些書初的寫作是始於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後幾經修改加工,終于在文革以後的那個燦爛的春天裹得以出版。全集裹的遣部《西崑酬唱集注》對於王仲犖先生而言,確有着特殊的意義:這是他的部專著,也是他惟——部闆於文學方面的專著,而從這以後,他便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歷史方面去了。從王仲犖先生眾多的專著,如《北周六典》火北周地理志》火魏晉南北朝史》火隋唐五代史》火蜡華山館叢稿》、《金泥玉屑叢考》火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火蜡華山館叢稿續編》等等,我們可以看見王仲犖像每一個史翠家做的那樣,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的,它既無所謂對,也無所
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初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的成名作。因已脱销多年,而敦煌学界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学子均以本书为入门与深入的教科书,影响深远,故纳入中华学术丛书重版。本书以揭示史实为主要目的,重点探讨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半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二百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竭泽而渔地取材中、英、法、俄、日等地所藏敦煌文献(包括洞窟题记),与传统传世文献印证,鞭辟入里地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海内外敦煌学界均有极佳的口碑。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系第四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好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九十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這本薄薄的小書濃縮了敦煌文化的精華,讓您一面閱讀、一面驚訝為何收穫可以如此豐富。 書中簡短而易懂的文章從藝術、宗教、社會和科技各方面發掘敦煌的魅力,像談到敦煌石窟的宗教意義,不但談佛像面相的變化、壁畫如何傳播佛理,也一併介紹對戲曲小說的影響。 今日敦煌的美麗令人讚歎,想及壁畫和塑像的原貌,更令敦煌迷心愛又心痛。本書簡略解釋敦煌的損毀原因,呼籲保護文化寶藏。 本書還別出心裁,編選經典壁畫的搜尋指南,標明石窟的時期、編號和局部的位置,並簡介所屬壁畫的內容,再配合交通、天氣和石窟開放時間等資料,可說是到敦煌旅遊的必備工具書。 敦煌曾像今日的香港、上海一樣,是多種文化交流融和的國際大都會,並形成敦煌石窟藝術的誕生,這樣難得的結晶,值得您細心欣賞和了解!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本书囊括了富丽多彩的石窟壁画,其中含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印度佛教艺术随丝绸之路东传中原,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面貌。作为中原文化在陇西的堡垒——敦煌,受到了深远影响。敦煌壁画中菩萨、飞天、乐舞伎的形象,在唐代逐渐趋于女性化,富含美感,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欣赏趣味,其造型、装扮深深打上了中西融合的烙印。阮立编著的《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对画史中唐人“以丰肥为美”的惯性思维提出质疑,并通过大量的文史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论述。敦煌莫高窟唐代艺术,是当时佛教艺术兴盛和繁荣的里程碑,同时又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遗产,是由无数的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的结晶,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也高度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和丰富生动的表现力。在敦煌壁画中塑造了美神形象的典型代表,其中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