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敦煌历史文化通俗读物。这是一部敦煌史,也是半部中国史;这是从石窟发出的敦煌史,也是从敦煌出发的中国史。作者沿着时间脉络,讲述各个时期敦煌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同时融入了的学术进展。 敦煌,边地如何纳入帝国版图;敦煌,文化贸易中心如何形成;敦煌,何以成为超级文旅IP;敦煌,小人物的命运如何走向,大人物的野心如何施展;敦煌,人民的生活与信仰如何延续,帝国的伟业如何惨淡经营。 敦煌,本是帝国的边缘,却以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的中心。当我们把边缘的敦煌作为锚点来回溯往事,就能赫然发现一条截然不同的历史脉络。敦煌艺术,以震撼人心的雕塑、壁画吸引五湖四海的游人;飞天、千手观音、九色鹿已成为中国文化鲜明的名片,但当我们把这一切放在历史的进程中去,又该如何理解?敦煌学,作为20世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 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 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 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 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 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敦煌学概论》是我国*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经卷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作品推本溯源,深入浅出,还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娓娓道来,并饱含对研究敦煌文化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
莫道敦煌石窟美,壁画佳作在榆林。榆林窟俗称万佛峡,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窟内彩塑精美、壁画斑斓,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同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本书属于《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本书从榆林窟的历史营建、历史背景、雕塑艺术、经典洞窟、壁上丹青等多个角度讲述榆林窟的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片精美、结构合理、叙述严谨,加入 的敦煌学研究成果,使全书血肉丰满,可读性强,为读者打造至真至诚的民族智慧典范,激发读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珍爱,增强文化自信。
文学发展的主体是由历代文学家及其作品构成的。《文采风流甲天下:“文学之都”南京的历史文脉与传承》着重介绍了古都南京自东吴至民国1700多年间的100位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力图比较系统完整而又通俗简明地展现南京文学发展历史的恢宏图景,通过历代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学传统和灿烂的文学成就诠释“文学之都”南京的深厚内涵。
王尔德大量罕见艺术评论的s个大陆译本;更有百余条幽默格言,帮你打开“人间清醒”;每篇文章专属文前导读,轻松进入文章语境;精装全彩,80余幅高清插图,图文并茂进入唯美世界。本书是王尔德若干独立文章的结集,按主题分成“箴言与散文诗”“美学宣言”“生活的艺术”三辑。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家,王尔德的虚构作品是全球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相比之下,他的箴言、讲稿、评论文章就令人陌生许多。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编选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力求在文学之外,展现出一个作为思想者的王尔德。打开这本色彩缤纷的书,你会看到一位“毒舌”,一位花花公子,一位艺术史家,一位生活美学大师…… 不变的是他总能用寥寥几笔勾勒世间百态,人生的智慧与洞见就蕴藏在这些嬉笑怒骂式的言辞之下。
《发病书》为历代公私书目所未见,故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这批资料的发现,不仅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中古时代的文献典籍,而且可以补充学界对中古中国疾病史、医疗史、社会史等领域的进一步认识。《BR》本书对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的探究共设研究篇和校录篇两部分。在校录篇中,对目前所掌握的包括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于阗文占病文献、新发现的传世线装本《发病书》在内的全部资料进行校录整理,以方便学界参考和利用。在研究篇中,一方面对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进行系统的写本文献学研究,进一步解决这批文献的定名、断代、缀合等问题;另一方面,对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开展历史学探究,并就学界长期未能厘清的武威西夏墓葬
此为刊发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及相关书评的权威性学术辑刊。本卷以国际敦煌学界*关注的“敦煌学史”为中心,收论文28篇,纪念文2篇,书评9篇,内容涉及敦煌吐鲁番学的众多方面,既有学术史的*书籍,又有某些重要专题研究的回顾与综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资料价值。 本刊以刊登研究敦粕吐鲁番及相关地區出土文献的中文论文为主,也发表英文论文和书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藝术、考古、语文、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本刊的特色是追求学风严谨、创新有據,倡導发表新史料、新书评和相关学术信息。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系第十一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系第十一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敦煌学与佛教杂稿》主要内容包括:惭愧地从敦煌学领域中告退,对敦煌俗文学中讲唱文学作品的一些思考,中国存世第二部古书目,中国敦煌学目录和目录工作的创立与发展简述,简评《敦煌劫余录》和《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等。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二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九十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敦煌占卜文献与社会生活》由王晶波著,全书以敦煌文献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文献中有关占卜方面的史料记载,并进行系统总结。《敦煌占卜文献与社会生活》主要就敦煌卜法文献、敦煌式占类文献、敦煌占候类文献、敦煌相术类文献、敦煌宅经、敦煌葬书、敦煌禄命文献、敦煌梦书、敦煌选择时日宜忌文献、敦煌杂占卜文献等进行梳理阐释,并就上述各类文献的特点及社会认识意义作了概括论述。
内容简介
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赵声良、戴春阳、张元林著的《敦煌文化探微》是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本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也对敦煌、丝绸之路这样的古代文明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收益。
郝春文主编的《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二十卷,本书系第八卷。《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九十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