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的《石刻古文字(中国古文字导读)》是文物出版社所推出的《中国古文字导读》丛书之一,在简述何谓古代石刻文、主要的释读方法、常用工具书简介的基础上,选取18篇中国古代经典石刻作为石刻释例,首先对所选碑刻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其中重点文字逐一考镜源流,梳理其演变理路,对古文字初学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出土东汉碑刻语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书词汇描写的方式,首先对碑刻中的形容词进行全面分析,其次对《汉语大词典》对这一时期的碑刻形容的不足进行了裨补,*后还专门考释了碑刻中的表葬词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所谓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指的是东汉时期出现的反映了民间广大底层老百姓生产、生活、风尚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实物文字资料,从质地上讲包括石刻、砖、陶、简牍、铅券等。这些材料用词简洁、通俗,不追求典雅,不用通语雅言;少用虚词、句式简单,接近于当时口语的真实面貌,与当时文学作品、史书等使用的文言文截然不同。本书对东汉时期石刻砖陶等带有民俗性的实物文字资料中的词语进行了全面研究。 本书分为“绪论”、“东汉民俗性实物文字资料的词汇构成”、“东汉民俗性实物文字资料复音词研究”、“东汉民俗性实物文字资料词语考释”、“东汉民俗性实物文字资料词语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东汉民俗性实物文字资料用字现象调查”,以及附录。 绪论部分共分四节。节,对“民俗性”这一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主是这段光辉历史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他用自己的非凡智慧和卓越 创造力开创了唐代社会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昭陵就是这位传奇式封建帝王驾崩之后的归宿之地。在这片周长60千米,占地30万亩 的庞大陵园里,不知隐藏了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书针对昭陵地区出土和遗存的精品石刻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和细致介绍。文中内容虽不贪大求全,便也从历史文化、石刻艺术等方面进行为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讲解,是广大读者了解昭陵文物,探寻昭陵故事的一本好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