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遗史》六十卷,南宋初赵甡之撰,为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3)间约三十七年史事。本 书在宋末元初亡佚,但宋元文献多见引用,如《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旧闻证误》、《鄂国金佗稡编》、《朱子语类》、《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宋宰辅编年录》、《宋史全文》等。本次整理,将《中兴遗史》现存佚文从各家著述中辑出,加以校勘,以便学者使用,也使学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中兴遗史》。
易晴编著的《登封黑山沟宋墓图像研究》通过对中原北方地区北宋砖雕壁画墓成熟形态的墓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的图像及其图像构成方式的释读,以图像在墓室空间中所处位置的意义为问题的切入点,考察图像形成的历史脉络,注重观察唐宋丧葬仪式中方位观念的运用以及北宋民间“礼从宜,事从俗”的丧葬观念在墓室图像中的具体显现,从而探求墓室图像的深层结构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研究结论简述如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中的图像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闭物于戌”的图像方位设置,依据的是北宋邵雍的先天图式,反映了北宋仁宗朝以后宋易象数学派的复兴对登封地区民俗生活的直接影响。 《登封黑山沟宋墓图像研究》对美术史论、考古、文物保护等专业领域的师生及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是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出发为我们描绘了这帮栖息在frontier的“蚁群”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著作。《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是孙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初衷是对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史学的角度展开纯学术性地探讨,然而探讨的成果却给我们留下了对河西边境生活的强烈印象。这里既有拓疆者艰苦卓绝的生活写照,又有他们对财富的追求和享乐,更有对父母乡邦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当然还有各族群之间的和睦共处,不乏印象强烈的描述。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下五千年,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不仅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自然胜景,更有星罗棋布、蕴含丰富的人文景观,它们像一颗颗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璀璨夺目。 人类文明进步的的今天,旅游业不仅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的主导产业;同时,参观旅游活动也日益成为后代人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然而,中国如此之大,各类旅游景点如此之多,如何才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有针对性地抓住中国旅游的脉搏呢?我们从中国大陆浩若繁星的旅游景点中提炼出十大旅游热点线索,在每个线索中精选出10个景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介绍,供广大读者参考。
象岗南越王墓的发现,无异于打开了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老城区中山四路发现秦统一岭南时的造船遗址,80年代发现南越王墓,90年代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这3项重大发现,被誉为广州秦汉考古的三大发现。因为这三大遗址都是在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发现后都得以在原地保护,因而,被视为文物考古工作中贯彻发掘、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范例。 我们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尽可能地将某处发掘全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
《穿越塔克拉玛干》是《西域游历》系列中的第6部。《西域游历》一书,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6——19O8年在我国新疆和甘肃西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成果的详细报告,也是斯坦因1900——1901年次新疆考古调查和发掘后所出《古代和田》报告的续编。《西域游历》一书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从西向东包括了今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在这些地区调查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阿克铁热克、喀达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尔等遗址,米兰佛寺遗址和吐蕃城堡遗址,楼兰古城及其附近遗址,焉耆明屋及其附近的石窟寺和遗址,甘肃西部汉长城和烽燧遗址,敦煌千佛洞和藏经洞等。斯坦因在这些遗址所发现遗物的主要类别有雕塑,绘画,简犊文字(包括汉文、梵文、伎卢文、和田文、龟兹文、吐蕃文、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是一部卓越的考古手记。作者解放初期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名出色的志愿军记者。虽然转业搞文博工作,他职业的专长没有丢。本书就是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读起来真实、生动、亲切,这是那些凭道听叙说写出来的作品所无法相比的。2.科学性。也可以说是学术性。本书涉及到许多学术问题,作者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精辟见解。3.资料性。对马王堆汉墓的资料,可以说是搜罗无遗。所以内容是非常充实的。4.知识性。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风俗民情等,知识面是广阔无垠的。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的:“它简直是一部用实物写成的西汉百科全书”。5.可读性。作者文笔生动、流畅,明白易懂,即使是一些深奥的道理,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也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这是一本内
这是一部探索人类神秘历史的记录。书中充满真实的冒险故事,令读者感到自己和书中那些人物一起出生入死,向早已湮没的远古世界索取财富:不顾众人嘲笑寻找荷马笔下的神秘城市特洛伊,打开亘古未曾开启的吐坦卡蒙墓,寻觅圣经中洪水的原始记载——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泥牌……书中重现了古巴比仑城和它的悬空花园的异彩,被死神保存了多少世纪的庞培城原貌,玛雅人弃置不顾的金字塔,以及米诺韬尔的传奇式的迷宫……作为一体具有世界影响的考古学经典之作,它将带领读者跨越时代的隔阂,去寻觅那业已湮没的人类的过去。
历代帝王,是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代没有照片,千古一帝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早的帝王画,可以追溯到种种遥远而缺乏实证的文字记载,如《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见四周的墙壁上画有圣主尧、舜和暴君夏桀、商纣的肖像。他认为这些帝王图『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孔子的这番评价, 一语道明了古代帝王画的功能,乃是出于礼教的宣传目的。 当孔子把『兴废之诫』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任务时,他或许没想到,这样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期竟主宰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功能,甚至建国后盛行一时的伟人像、英雄像,与这一见解其实也异曲同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三国时曹植与孔子相类似的见解:『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1927年3月至4月,出于对远古文化艺术的热爱, 劳伦斯与好友厄尔·布鲁斯特一道,到位于意大利中 南部古代伊特鲁利亚人的遗址进行了一次艺术家的考 古游历。他仔细考察了位于伏尔西、色维特里,塔奎 尼亚、伏尔泰拉等地的伊特鲁利亚古墓中的大量壁画 、石棺,以及当地和佛罗伦萨众多博物馆中保留的大 量伊特鲁利亚人遗物,对伊特鲁利亚文化、宗教信仰 和民族特性进行了细致、深刻并且蚀到的分析,尤其 对伊持鲁利亚的艺术美作了极为引人入胜的描述,并 由此提出了现代人类文明不是从幼稚野蛮走来的,而 是从一种文明走向另一种文明、一种宇宙观变化到另 一种宇宙观这一独到的历史观念。 D.H.劳伦斯所*的《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是一 部含有独到见解和智慧的考古*述,也是一部文采四 溢、极富感染力的优美散文,其中浸透了作者对充满 生命
本书是对北京市延庆县古崖居遗址进行调研及测绘的手资料。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文字为主,是对古崖居调研的理解和总结。分别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对聚落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古崖居先民的生活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同学们测绘后的感想和心得。第二部分是测绘图。以图片为主兼有文字介绍,是利用测绘图和照片这些视觉信息来描述古崖居。崖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居住空间形态。在中国,人们对这种居住方式了解很少,更不要说研究这种居住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和演变。延庆县古崖居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保存完善的一处先民居住遗址。对它的详细测绘工作有助于相关学科共同研究崖居文化,有助于弥补国内民居研究中这个领域的空白,同时还希望能推动建筑学的地域性研究。后,希望随着本书的出版,能够唤起更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的后宫中有一个来自新疆并身怀异香的女子,人们称她为“香妃”。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香妃这个人?香妃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她真的是被皇太后赐死的吗?她的尸骨究竟埋葬在哪里?是新疆的喀什,北京的陶然亭,还是遵化的清东陵?本书真实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披露了一些官方文件并展示了大量原始珍贵照片。民间传说、清宫档案与地下考古相结合揭开香妃之谜。
关于古应国,历史文献上只言片语地记载,它是由周武王之子应叔建立的一个诸侯国,至于所处何地,国君是谁,历史有多长,则不得而知。所幸的是,从1986年至2007年的应圉墓地考古发掘,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破解了应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谜团,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失落小国的真容。500余座墓葬的现身,10000余件文物的出土,使应国墓地的发掘跻身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书作者化身为现代通往古代的使者,以穿越时空访古纪实的形式,讲述了应国墓地发掘的全过程,以及考古人员、公安人员与盗墓分子的殊死较量,在为读者展现古应国神秘而辉煌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的考古人艰苦简陋的工作环境、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与坚持不懈的执著信念。
朋友!当您迈进这古朴庄重的编钟馆,观赏着2400年前的巍巍古乐器,聆听着演奏厅内铿锵的金石之声和悠扬的丝竹之乐的时候,您可知道,这编钟、编磬及其同出的125件古乐器、15000多件各类文物,是怎样被发现和怎样从地下被发掘出土的吗?您是否知道国内外学术界为什么称曾侯乙墓的发掘是20世纪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吗?一起来看看谭维四专著的《战国王陵曾侯乙墓》。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古迹。我国历史古迹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较典型的有本书提到的“西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本书对西汉景帝刘启的生平事迹作了扼要介绍,着重论述了他气质大度,作风勤俭、重视生产、维护统一,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武帝建立文治武功,走向辉煌的基础。作者根据阳陵陵园考古成果与公开发表的资料,对陵墓、陵园建筑、从葬设施、陪葬陵园、陵邑等,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尤其对着衣式木臂陶俑和塑绘衣饰彩俑的描述,对种类繁多的各式文物的研究,突出了它们的艺术价值与学术意义。由于本书出于原考古队长的手笔,亲历的实践与见闻,就能把发生在陵园的盗情、保护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使广大读者从趣味中学到知识、领略考古人的艰辛。
《青浦革命遗址概览》介绍了2010年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结果,每一处革命遗址遗迹都印记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区范围内开展革命活动的光辉篇章,都记载着党领导人民为了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业绩和先烈们为夺取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