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本书是以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为主题的城市考古著作,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以现代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结合考古、文献、地图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考证,编绘出准确的城市复原图,在此基础上,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南宋临安城的形制与布局。本书对于南宋临安城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从城市考古角度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富商大贾们大兴土木,修建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炫耀于市廛乡里。岭南地区建筑十分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嵌瓷以及彩画等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清中晚期,岭南地区的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重要建筑的屋顶上,流行用陶塑屋脊作为装饰。开展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既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建筑的装饰风格,又能够探讨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与地域经济、文化、民系之间的关系,还能为今后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陶塑屋脊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依据。由王海娜*的《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图文并茂,以考古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考古学的方法为研究方法所做的古建筑材料的研究。作者又很好地发挥了其史学的基础,做出了既使用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调查记 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 释迦塔建筑实录 ,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代设计
此为【作者亲签本】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四区卷 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汇集旧时北平庙宇资料的大型系列图书,所收资料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 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系列图书也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2018年11月,目前为浩繁的内四区卷出版,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内四区131座庙宇的调查资料。内四区大致在 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 的范围内。 北平庙宇调查资料现存共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数据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
潼南的佛教造像过去研究甚少,这与其在造像史的地位是不相吻合的,潼南崇龛千佛寺摩崖造像的发现提供了良好契机。本书对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性工作思路的框架下,从发掘、记录、保护、规划等多领域全面保护千佛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为后面的石窟及石刻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珍贵的*手材料。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 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本书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年至1932年,调查目的是为编纂《北平志》搜集资料。现存调查资料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观、坛庙、祠堂、清真寺、教堂等。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书也将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每区按庙宇调查资料原编号排序。原编号後附现收藏单位的档案总编号。刘曙光编著的《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精)》以每座庙宇为记录单元,依次按照调查记录、平面图、照片、拓片及拓片录文的顺序编排,以方便读者完整地了解和阅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的唐代都城长安城(图一),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世纪时期*繁华的世界大都市,是闻名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唐代都城长安城,原为隋代的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承继隋都旧城,坊市、街道等布局不变,但改名为“长安城”,局部进行了修建和扩充,面积达84平方千米,人口达百万。
《乐山西坝窑址》是200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乐山市文物管理所、五通桥区文物管理所对乐山西坝窑进行抢救性发掘形成的考古报告。西坝窑是一处古代民窑遗址,兴起于北宋,盛烧于南宋至元代。2008年度的发掘共清理窑炉6座、灰坑4个,同时出土了一批实物标本。各类遗存时代集中在南宋中期至元代晚期。窑炉均为半倒焰型馒头窑炉,其中Y1、Y5可能是目前我国宋元时期规模数一数二的大型馒头窑炉。它们的窑炉热工工艺设计先进,十分罕见,对于丰富我们对南方地区宋元时期馒头窑炉的认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出土瓷器以黑釉生活器类为主,可辨器形有碗、钵、盏、盘、碟、壶、杯、罐、奁、研磨器、瓶、花插、香炉、灯、灯盏、砚滴等。该批实物标本时代明确,门类较为齐全,工艺较精,是一批具有重要科研参考价值的资料。 《乐山西
金维诺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是一部汇集中华五千年艺术珍品的大型图集,全面展现了中国各时期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编辑周密,内容丰富,代表了我国美术出版的水准,是我国有史以来美术出版方面规模空前的宏篇巨帙,它还是一部权威、全面、经典的中华艺术综合性大典,堪称“中华艺术大百科全书”。本书是《中国美术全集》之《建筑》分册,所选作品范围为中国人创作的、反映中国文化的建筑作品,使读者对建筑的起源、发展、鼎盛和衰落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宏观的了解。
薊縣獨樂寺屬天津市管轄,始建於隋,重建於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至今已逾千年。其中造型雄偉的山門、觀音閣和屹立殿內高達16米的彩繪十一面觀音塑像為我國著名的遼代建築舆藝愉瑰寶。觀音閣下層週圍元明時的十六羅漢壁畫也不愧為我國同時期佛寺壁畫的精華。為保護這座千年古寺,上世紀9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维修,留下了珍貴而豐富的文圖資料。 此書正是中國文物研究所、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和薊縣文物保管所在這次维修過程中合作研究的成果。書中全面記錄和研究了獨樂寺的建築、塑像和壁畫等諸多文物,收錄研究論文、维修報告及相关資料三十餘萬字和二百一十一幅插圖,公佈實測與設計圖一百九十八幅,精選反映全寺風貌的彩色圖片一百九十七幅。該書堪稱全面而系统展示薊縣獨樂寺的大型圖集。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调查记”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释迦塔建筑实录”,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