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故说瓷一书,书名为《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依次为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说疵伪。各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之书。
萨尔珀冬陶瓶曾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骄傲。这个由雅典陶工欧克西泰奥斯和画师欧弗洛尼奥斯制作的调酒器,其实只有 45.7厘米高,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只卖出百万美元的古希腊陶瓶,更无法阻止一连串堪比好莱坞悬疑大片的离奇事件与它扯上关系。 在本书中,英国古典学者奈杰尔 斯皮维将带领我们 近距离 欣赏这只来 自公元前 6世纪末的 火锅 (陶瓶的绰号),看看它为何那么小又那么贵、为何似乎永远 丑闻 缠身,以及重要的 瓶身上 死神与睡神抬着萨尔珀冬尸体 的形象,尤其是死者之臂,怎样影响了西方艺术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以往的陶瓷研究中被约定俗成地称为 空白期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的陶瓷烧造情况几乎不见于文献记载中;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一时期生产的官窑和民窑瓷器在国内外的出土品、传世品中均非常罕见,尤其是带年款的官窑作品。然而,近年来伴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与学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所谓的 空白期 瓷器的窑业制度、风格特征、贸易销售等情况已逐渐清晰。 本书为上海博物馆 明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 特展普及读本,特邀请研究 空白期 瓷器以及亚洲历史的著名学者撰文,力求展现学界对于 空白期 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时代背景下的亚洲整体局势与发展情况。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也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个特殊的品种。对其的研究跨越学科甚至行业,是不少领域都关注的文物。元青花中的一部分精品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品。本书从300多件元代青花瓷中精选出35件,对其进行原样临摹,手工绘制了原图,不仅还原了原作风貌,同时全方位地展现瓷器上的青花图案。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元代的青花瓷及其历史和特点,同时又对元代的历史背景加以介绍。 博物馆绘本 这种形式目前在国内尚属首创。本系列还将陆续推出《玉器》、《陶瓷》、《青铜》、《家具》等。 本书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主编。
瓷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因瓷而闻名于世,瓷因中国而能传承至今,并不断地延续,创造了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汉代、宋代及清代的三次辉煌。传统陶瓷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需要以历史观为核心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尊重历史,珍视古人对陶瓷制作的技术方法,敬重古人对陶瓷艺术的创作语言。本书从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以及未来的维度系统考察了长江流域古陶瓷的技艺与传承,如川窑情韵、似汝类钧、边陲玉溪、滇南琼玉、白碗窑乡、黔土精绝 、南唐贡瓷、水中览玉、金丝铁线、龙泉净翠玉、石湾陶塑、翠青永福、瓷港泉州、中国白、珠光青瓷、紫砂陶等,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区别于普通陶器的两类特殊器物,在商周时期南北方均有出土,而以南方地区居于主体。南方地区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类型丰富、数量庞大,又多见窑炉证据,可视为南方地区的特征性产品。相对而言,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则数量极为有限,也缺乏烧制基础。因此北方地区出土的这两类器物具备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历来为学界所关注。原始瓷器的发现和研究史几乎与中国现代考古学共同发端、发展,自1929年在殷墟小屯的发掘中便出土有原始瓷器。此后随着原始瓷器在各地的广泛发现,这类特殊遗物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极为丰富。然而作者对以往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仍可发现在若干方面尚有较大缺憾,故从 资源与社会 、 中心与周边 、 贸易与互换 三个概念对北方地区印
《古陶瓷鉴定》以学校收藏的标本为基础,认真地整理与归纳了古陶瓷各个窑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附以相关老师多年实践的经验,使此书对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具有更多的实用性。书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瓷器的介绍,基本以瓷器的发展为主线,辅之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国家政策等相关内容,让读者能清楚了解每个窑口瓷器兴衰的原因。尤其是对浙江地区的窑口及瓷器有大量详细的介绍,力求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对瓷器的发展序列及各个时期代表性窑口的器物特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第二部分以图录的形式,配以学校与个人收藏的瓷器图片,并通过对各个瓷器的注解使书本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使学生对器物能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瓷器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积极
《秦陵与兵马俑》(作者戚嘉富)分别从秦始皇、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秦陵陪葬品四个方面解读秦陵与兵马俑,《秦陵与兵马俑》深入地介绍了这位伟大帝王的生平、功绩与影响,展现了秦始皇陵的宏伟与神秘,展示了兵马俑与其他陪葬品的庞大与精致。现在,就让我们亲临骊山脚下渭水之滨的秦始皇陵,一层层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 千古一帝 的风采。
萨尔珀冬陶瓶曾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骄傲。这个由雅典陶工欧克西泰奥斯和画师欧弗洛尼奥斯制作的调酒器,其实只有 45.7厘米高,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只卖出百万美元的古希腊陶瓶,更无法阻止一连串
《古陶瓷鉴定》以学校收藏的标本为基础,认真地整理与归纳了古陶瓷各个窑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附以相关老师多年实践的经验,使此书对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具有更多的实用性。书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瓷器的介绍,基本以瓷器的发展为主线,辅之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国家政策等相关内容,让读者能清楚了解每个窑口瓷器兴衰的原因。尤其是对浙江地区的窑口及瓷器有大量详细的介绍,力求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对瓷器的发展序列及各个时期代表性窑口的器物特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第二部分以图录的形式,配以学校与个人收藏的瓷器图片,并通过对各个瓷器的注解使书本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使学生对器物能有更加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