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标志,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制度的研究成果,分 玉之辨 玉之用 玉之埋 和 玉之史 四个主题,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三个维度,对当时的玉器和玉文化等诸方面做出了具有深度的综合考察,希望由此揭示中国早期玉器所蕴含的礼制传统和政治文化内涵。作者亲身参与了多处重要先秦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文献记载,因此对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得出了确实而透彻的认识。
古方编著的《中国古玉器图典(精)》是一部图文 并茂的中国古代玉器研究和鉴赏工具书,有较强的资 料性和实用性。全书分为中国古代玉文化概述、玉料 及产地、制玉工艺、器形与纹饰、仿古玉辨伪与鉴定 和古玉研究主要文献索引等六部分。材料新颖,解释 详尽,内容全面系统,具有权威性。
石峁玉器是始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遗物,是研究论证石峁遗址遗存性质以及石峁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南于各种客观因素,大批石峁玉器脱离了原始环境,流散于世界各地,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研究石峁遗址的历史文化和玉器史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在这个关键时刻,石峁文化研究会主动承担起了 保护石峁遗址和抢救石峁文物 的重任,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石峁遗址的发掘取得了 石破天惊 般的重大发现,而且石峁文物的抢救征集也硕果累累。今天我们以分享成果,提供资料的形式,首先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石峁玉器编纂成书,展示给大家,希望《石峁玉器》的出版能起到一个拾遗补缺、推动研究的作用。
玉器,自沟通天地人神的礼仪用玉,至德行配玉、以玉喻德的佩玉,再到雅赏性用玉,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人文情趣和审美意识,玉蕴吉祥,伴美人生。山西博物院藏玉,自周秦两汉的礼玉,而宋元明清的佩玉与赏玉,品类文全,内容丰富。此书遴选176件/套精美玉器,裒为集,以多角度精美图片为主,辅以重要玉器线图和简明的鉴赏图说,系统梳理了山西博物院玉器收藏特色与实绩,集中表现了山西省玉器发展的简要历史。无论对于玉器收藏还是玉器研究,都是本难得的图录著作。此系通过政府采购所取得的 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 系列丛书之一。
中国的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今天,玉器文化绵延不绝,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文化现象。而在人类还不知道使用金属的时候,凡是坚硬、锋利的器物大多都是用石头制成的,这是世界各民族在进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的阶段,中华民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玉器与石器在人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古玩图鉴:玉器石器篇》共列出8章内容,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源流、中国古代玉器的流变、中国古代玉器的名称、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别、中国古代玉器的仿制、中国古代石器概述、中国古代石器文字的拓法、中国古代石器的鉴别及仿制等,对中国古代玉器与石器的发展历史、种类以及流变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且对于玉器与石器的鉴别提出了宝贵的参考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玩图鉴 系列丛
秦雷主编的《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Ⅱ)(精)》为系列丛书《颐和园藏文物大系》之玉器卷的第2本。玉器卷收录颐和园藏玉器172件,本书收录约二分之一。 颐和园藏玉器从汉代至晚清,其中多为乾隆时期的玉器,其中一部分为乾隆御用之器。其用料、设计、做工堪称玉器中的上品。 此次颐和园藏玉器系首次公开系统出版,可为玉器鉴赏、收藏和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标准器,同时也为现代玉雕等领域提供可借鉴的工艺、纹样及雕刻手法等参考。
颐和园是清代修建并遗存至今的皇家园林,也是 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 园存有清代遗留的陈设收藏文物四万余件,秦雷主编 的《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Ⅰ)(精)》为《颐和园 藏文物大系》系列中玉器卷**卷。颐和园共有玉器 藏品六百余件,年代集中在清中期和清晚期两个时期 ,普遍为清代宫廷玉器,尤其以清中期部分*为精彩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书挑选出精品玉器文物 171件,分作1、2两卷形式出版,是对清代宫廷玉器 资料的重要披露,同时也是对颐和园历史研究的重要 资料。
《中国古玉器图典》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代出土和传世的玉器。全书分为中国古代玉文化概述、玉料及产地、制玉工艺、器形与纹饰、仿古玉辨伪与鉴定、古玉研究主要文献索引六大部分。最后附有“器形与纹饰条目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知识系统、全面,可谓古玉知识的百科全书。
本书是学部委员文集的一本,张长寿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是我国知名的商周考古学家,本书汇集了张长寿先生在青铜器、玉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章都曾在中国考古学界尤其是商周考古学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青铜器和玉器的研究难题的解决方面,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本书的出版,对于后学继承前辈的学术十分重要。
《中国古玉器图典》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代出土和传世的玉器。全书分为中国古代玉文化概述、玉料及产地、制玉工艺、器形与纹饰、仿古玉辨伪与鉴定、古玉研究主要文献索引六大部分。最后附有“器形与纹饰条目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知识系统、全面,可谓古玉知识的百科全书。
本书为《良渚玉器线绘》的全新增补版。图书用考古专业而传统的技艺——线绘来多角度地展示良渚玉器,让读者在欣赏良渚文明艺术成就的同时,真正地认识良渚,了解良渚王国、良渚玉器,以及良渚艺术。
.
.
《語石》一書,既是古代石刻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石刻學的開山之作。時至 ,《語石》確定的研究範疇和構建的理論體系仍為石刻學者所沿用。可以說,《語石》是石刻學 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一部經典不僅定本可以嘉惠學林,其文本產生的過程本身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語石》撰寫始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 終刊刻於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其間大致經過了撰寫、補撰、校改、謄寫、批改、刊刻等幾個階段。此次影印上海圖書館所藏的兩部《語石》稿本,一係初稿本,一係謄清稿本,二者與《緣督廬日記》一起勾勒了《語石》成書的整個過程。
玉,一个美好的字,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历史。 人类共同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惟有中国在铜器时代之前雕琢出了一个玉器的时代。20年间不断地考古,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人类历史的一个现象,在不同的地域,相似的事物会同时发生,隔着高山大海也是如些。在树木年轮一样的大地断层中,石器上面是青铜器,再上一层是 铁器,上面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 本书的这些玉器物涵盖了前玉器的主要品种,大体上反映了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晚期至夏代的玉器文化面貌。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器的选用,算是一种补充,在北方的玉器文化中它不可忽视。
玉器和玉雕艺术,自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以来,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已经被赋予了浓郁的象征意义和深广的文化含义,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好和钟爱,其影响一直绵延至今。玉器材质贵重,注重玉石的色泽展现,以及根据玉料的形态进行雕刻设计,是玉雕工艺的基本特点。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一般来说,新石器时代是其形成期,夏商西周时代是其成长期,春秋战国时代是其嬗变期,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其发展期,隋唐宋元时代是其繁荣期,明清时代则是其鼎盛期。期望读者能通过本卷数千件历代玉器精品的展现,准确地把握玉器的特点,直观地了解我国玉雕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我国的玉雕艺术成就有更深的认识。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国之重器,礼之所依。玉器上的纹饰,是用远古美学观念所创造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本书以考古资料为支撑,从艺术学视角分析良渚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工艺等要素,探讨典型纹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解读玉器所承载的良渚人的信仰与精神。玉器典型纹饰中蕴藏着丰富的良渚元素,浸润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记忆和情感共鸣,将玉器纹饰古为今用,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的认同点进行合理转化,推动地域特色城市文化IP、文创产品开发和良渚玉器纹饰艺术的美学传播,让更多的民众重新认识、理解和发现良渚文化之美,具有现实意义,亦是本书编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千年前,钱塘东北岸、太湖之滨,良渚先民跨过一道时代的分水岭.他们走出了蛮荒,迈进了文明,创造出彪炳千秋的良渚文化,令世界瞩目! 良渚文化玉器为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精髓,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峰。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制作之精,为中国同时期各大区系类型考古学文化所*,特别是其蔚为大观的用玉制度成为见证中国古代礼制形成过程及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 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通过123件(组)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向观众全面展示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与神圣,深度诠释良渚文明博大内涵,使宁波市民能真切感受良渚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相信此次展览必将进一步推动宁波与余杭两地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