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它诞生于公元前25~前23世纪的两河流域,距今有4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的玻璃制品出现较晚,现有出土玻璃,早的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玻璃曾是历*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的西亚,玻璃的价值仍然和黄金相提并论。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价值都远远高于黄金。同时玻璃自诞生起就是受欢迎的贸易品。古代的人们,特别是上层社会,像今天一样,喜欢来自外埠的新颖别致的商品,玻璃器也是他们追求的物品之一。 由安家瑶编著的《玻璃器史话》以近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玻璃器为线索,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玻璃在世界玻璃史上是风格独特的一支。《玻璃器史话》试图从玻璃器这个侧面反映我国古代社会
基本信息 书名:文物行政执法研究与操作实务 定价:28.00元 作者:邹建良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01023011 字数: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文物行政执法研究与操作实务》将《文物保护法》、《行政法》及《行政处罚法》中与文物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归纳总结,且作了解释和分析。并将操作实务的程序,及操作文书详细收录,配以文书样本。主要内容包括文物法律责任、文物行政处罚的程序、文物行政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与证据运用、文物行政案件的处罚决定等。可作为文物行政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山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目前为止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5000余处;而地下山西,更蕴藏着一个丰富的世界。襄汾陶寺遗址、娄睿墓等7个项目入选“20世纪全国百大考古发现”。晋侯墓地、芮城清凉寺遗址等9个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不仅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史的认识从古史传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且印证、改变甚至重写了历史。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财富,保存到今天的物质形态,被我们称之为“文物”,实际上就是“文化遗物”,广义上可以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它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体系。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古老生活的生动细节。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的古代智慧,熔铸着历史与艺术的大美。它们都有着非凡的身世,身经千万次的锤炼与虔诚的雕琢,带着匠工的汗水与体温,或走向祀祝的祠坛,或走向王侯的几案,或走向文人的书斋,或走向贵妇的妆台……然后,或烟消云散,或深埋地底,或长眠深海。今天,它们与我们不期而遇,像久违的故人,诉说,感喟…… “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毕竟与今天的生活环境、语境等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概念理解,我们很难把它融入到现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财富,保存到今天的物质形态,被我们称之为“文物”,实际上就是“文化遗物”,广义上可以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它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体系。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古老生活的生动细节。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的古代智慧,熔铸着历史与艺术的大美。它们都有着非凡的身世,身经千万次的锤炼与虔诚的雕琢,带着匠工的汗水与体温,或走向祀祝的祠坛,或走向王侯的几案,或走向文人的书斋,或走向贵妇的妆台……然后,或烟消云散,或深埋地底,或长眠深海。今天,它们与我们不期而遇,像久违的故人,诉说,感喟…… “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毕竟与今天的生活环境、语境等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概念理解,我们很难把它融入到现代
《中学英语星级题库丛书·英语高考题典:完形填空(全国卷)》所选材料来自最近六年高考真题。不仅对文中所有疑难单词和词组详加注释,而且提供了准确、流畅的译文,是广大高中生和英语爱好者提高完形填空能力的读物。
《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系国家文物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根据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和登录过程中诸多具体操作问题,从藏品编号、名称、年代、文物类别、质地、数量、尺寸、质量、文物级别、文物来源、完残状况、入藏时间到图片与摄影,逐一梳理,以问答形式,一问一答,并辅以图版,解决了实际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非常实用。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在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之内,为正统初年(1436—1438年)所立。该碑亭为红墙黄瓦,重檐歇山式建筑。石碑作螭首龟趺形制,通高7.91米,青白石雕成,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阳刻洪元年四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明成祖朱棣撰写的碑文。碑文竖排,共42列,计3236字。碑文采用散文、四言诗歌形式对成祖及徐皇后一生的功德作了精辟的阐述。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就开始关注和重视田野考古学。1928年,他编撰了《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最早向中国学术界介绍世界考古重大发现的著作。 本书外一种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1935年作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调查报告辑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出版。此书是一部调查研究南京及周边地区六朝时期帝王陵墓的著作,共收录七篇文章,五篇为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1879—1944)在中央大学史学系任教期间的著作,其余两篇为滕固(1901—1941)、朱偰(1907—1968)的著作,迄今仍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古瓷谈荟》是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写成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专著,阐述了为世界所瞩目的重要的古陶瓷学术观点,内容涉及越窑、龙泉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哥窑以及制瓷工艺、龙窑结构、外销瓷等许多方面,对学术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如内窑(所谓“修内司官窑”)的设立时间、地点、性质,哥哥洞窑的源头以及与后世哥窑的关系,“秘色瓷”的属性和“秘色”的本义,“官”款瓷器的属性和“官”字的含义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也展示了作者研究古陶瓷的前沿成果。图书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古玩家:赫赫青铜》主要内容:《赫赫青铜》是古玩家中的《赫赫青铜》分册,书中以大量的精美照片及生动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青铜艺术的历程,并介绍了青铜防伪的技巧。《赫赫青铜》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可供广大古玩收藏者阅读、欣赏、参考。
本书记录了发现魏武帝陵墓的前前后后。 该书内容由文物部门独家披露,考古学家权威讲述。 如果你对考古感兴趣,如果你想研究三国时期魏国的有关历史,那么,本书绝对适合你来阅读。
作为记载历史的另一种形式,帝王陵墓保存着最为完整、最为真实、最为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历史的微缩景观,帝王陵墓的经历又暗合了历史的兴衰和流变。因此,在探寻历史文明的轨迹和文化传承的脉络时,帝王陵墓成为我们触摸历史大势的表情符号。 殷墟遗址,保留着中国最早的文明记忆;秦陵和壮观的兵马俑,体现了一个帝国最壮观的国家行动;“金字塔”般的西汉帝陵群,贯通了十几世帝王的梦想;东汉、曹魏、西晋、南北朝时期诸种形态的皇陵,隐藏了帝王们复杂微妙的心思;唐代帝陵的龙脉和大势,凸显了一个帝国的威势和尊严;北宋帝陵的葬式背叛,传递出宋王朝的雄心与理智;南宋帝陵的日渐式微,承载着一个没落王朝的颓势和叹息;明清帝陵的山水形胜,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大观。 《皇陵破:市文物局长手记》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