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毛泽东》一书为研究毛泽东 这位1976年辞世的中国革命开拓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收集一些新近发现的由毛泽东执笔的著作,尼克?奈特重新审视了毛泽东思想里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并对毛泽东进行了 再思 。 这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作用的观点,阐释了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知识愉悦和情感表达史。他的阅读和实践,相互守望,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因此,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读书生活与人生实践的关联史,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 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毛泽东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也不是无规可循。总体上看,其阅读都或隐或显地是为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达情意。从这几个角度来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读书,重点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用书本知识,这样一些饶有意味的话题,进而了解他的思想探索和内心活动,以及他的某些决策的前因后果。
内容简介: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生。作为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他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无数的书籍书写和记录了这种伟业;同时,作为人民的 平凡 一员,他又始终有一颗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的初心。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虽然细小,但也十分值得打捞和记录。 本书以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经历为主线,牢牢抓住他从 人民中走来 的宝贵品质,讲述他的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日常生活等。通过纪实的笔法,告诉读者那些细小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少年时帮助家境贫寒的同学;青年时到安源煤矿和工友一同下井,对工人的境遇进行调查,并开展工人运动;在 三湾改编 时自己吃苦瓜、让战士吃南瓜的故事;长征过程中和战士们一
《读毛泽东札记》呈现的,是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被历史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他深厚的主观素养和非凡的历史功绩有什么联系?怎样看毛泽东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从前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他是怎样知人善任、重视人才的? 他怎样评点党内一些重要领导干部? 他为什么重视培养党内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方法?
作为一部研究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史前史,本书通过考察毛泽东著作的实践基础及其政治背景,在活的有机体中解读他早期的政治思想,认为以有效的革命行动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毛泽东自身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本书还把作者与毛泽东研究相关的两篇重要论文也作为附录收录进来,从而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思路和学术脉络。 适合高校教师、学生及广大政治学爱好者和干部。
《周恩来与邓颖超》是十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1938年4月由汉口一星书店出版发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早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个人传记和文选的单行本图书,流落民间已经75载,本次新版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版。 本书收入人物传记、专访和个人文选(讲话)三种体裁的文章共十四篇,是早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传记作品,而收入的文选大多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次与读者见面,《周恩来选集》和《邓颖超文选》中也没有收录。 本书新版还增加了15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首次完整集中地展示了1938年前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可谓他们从少年时代至青年时代图片之集大成,部分图片也是次与读者见面。 谨以此书纪念邓颖超诞辰110周年。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军事科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作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领导艺术丛书”之一种。这既表达了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也是献给爱戴和怀念小平同志的所有人的一份厚礼。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他的领导艺术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现。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研究邓小平的领导艺术邓我们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全盛时期的都铎王朝》讲述了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期间的英格兰内政与外交。亨利八世多次休妻再娶是如何影响英格兰王位继承顺序的?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初期,英格兰为什么面临宗教纷争、贵族内讧的危局?伊丽莎白女王是如何妥善解决“苏格兰玛丽女王问题的”?伊丽莎白女王是如何利用法兰西与西班牙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整顿朝纲、推进宗教改革、发展经济和增强国防的?伊丽莎白女王是如何凭借过人的胆识, 的政治眼光,以 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以及女人特有的迟疑不决、反复无常等性格特征,玩弄法兰西与西班牙于股掌之间,支持尼德兰革命打击西班牙, 民打败西班牙 舰队,从而使英格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西欧强国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中国当代的伟人,在*诞辰110周年之际,将古代的圣人和当代的伟人进行对比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有兴味、有价值的话题。本书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在政治、哲学、教育、道德等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扬弃,说明*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内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问题方面提出了不少的新见解。本书还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论孔子的言论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1936年6月21日清晨,国民党高双城部勾结地方反动武装近千人,偷袭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工作了一夜的*此时正在酣睡,警卫员贺清华不得不把他唤醒。周恩来也催着他快撤。敌人蜂拥从西门进来,*不慌不忙从南门撤出,他在一条山沟里隐蔽前进,不料又遇到一股敌人。1936年7 月3日,*同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陕北小城保安。不久,国民党军开始大规模“围剿”红军,保安城内充满战争气氛。这天上午,3架国民党轰炸机偷袭保安,在*窑洞左边投下几颗炸弹,警卫人员大惊失色,*却乐呵呵地说:“怕什么呀,他投他的弹,我办我的公,井水不犯河水嘛!” 1937年1月13日,*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他一边处理着党政军日常公务,一边抓紧时间读书和著述。这年7月的一天,工作了一夜的*上床休息。突然,院子里响起清脆的枪声,一粒子弹射进*的窑洞,窗户上出现了可怕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坚定的革命信念、超凡的智慧与魄力,在广大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在七十多年波澜壮阔而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中,他一次次以顽强的意志崛起复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富裕,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敬仰、世界人民尊敬的世纪伟人。中国出了个邓小平,是广安的骄傲,是四川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前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编写出版《中国出了个邓
罗荣桓( 1902 — 196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衡东县人。早年组织通城秋收暴动,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 ( 兼东路军 ) 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人民检察署署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民兵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他俩为核心的“毛刘体制”长达20余年,他俩相互配合共同战斗近50年。回顾他们近50年的风雨征程,悲欢离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宝贵遗产。 《*与刘少奇》是在《刘少奇与*》一书的基础上作大调整、补充、修改再版的。其中第三、四、五章有关刘少奇的论述吸收了原作《刘少奇与*》第三、四、六、七章的内容,而这几章原是王文珍同志执笔的。 《*与刘少奇》依据史实,记述并揭示*与刘少奇的交往轨迹,由相互配合,到密切合作,建立“毛刘体制”,从上世纪20年代直到60年代初,长达40多年。1962年“西楼会议”后,由摩擦,到出现裂痕,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破裂了。本书力图呈现上述思路。
刘伯承( 1892 — 198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重庆蜀军将校学堂毕业,后曾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早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参与发动泸顺起义、南昌起义。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军委纵队司令员、红军先遣司令、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副
*同志在一汽工作期间,那种为人处世的真诚厚道,那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那种处处关于心他人的高尚品格,难以心述。本书只是选取点滴,但就是这几滴水也能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同志极富感情,也极重感情。他调离一汽后,相继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任职,“官”越当越大,但他同一汽人的联系始终没有间断过。当他得知一汽有人到上海、北京出差开会,就一定要请去唠唠,了解一汽一些老同志的工作生活情况。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后,他日理万机,他一直关心着一汽的发展。1991年、1995年、2000年,*同志3次视察一汽,除了送来党和国家的关怀之外,还亲切会见老同志,挤出时间在他下榻的宾馆和大家一起叙旧,操琴唱京戏、唱歌,向老同志赠送诗笺留念。大家都说*同志是个特别重情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