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左宗棠,总能让人得到精神激励、文化提升、方法启示。 左宗棠精神,是创新勇气,是民族骨气,是“中国精神”。它不是标签,不是图腾,是特定时代锻造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 左宗棠文化,儒学为根,中西兼容,博大深沉。他做篆体书法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被众多领导人和企业家奉作座右铭。 左宗棠方法,从他收复新疆的战略中得到过大启示;王震将楚军路线图当过活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借鉴它来反击日军。 左宗棠半生置身战场、革新官场、开辟商场,风波叠起,总能化险为夷,智慧深不可测,留下太多待解谜团。 正面事迹,背面心迹,一个“看不见的左宗棠”,通过徐志频著的《左
独孤信是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这不仅体现在他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上,*重要的是他生了三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和隋文献后。本书在评述传主独孤信的生平时,还介绍了西魏北周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状况。
《百家讲坛》“最另类名嘴”、很受欢迎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在《纪连海正说康乾十三杰》以严谨可靠的史料和诙谐亲和的文字,真实再现了活跃在康乾盛世这个历史大舞台上的十三位重臣猛将――鳌拜、明珠、索额图、吴三桂
历史上的一切杰出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他们又以不同的作为回报自己的时代。左宗棠生逢晚清大乱之际,危难之际受命管辖甘肃,他以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引得春风度玉关”,为近代甘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左宗棠在甘肃(1869——1880)》是马啸同志倾注数年的心力,在已-发表的研究左宗棠在西北活动及影响的三十多篇文章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1869—1880年十多年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活动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马扩何许人也? 相信许多读者哪怕是对于历史比较偏爱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确实,马扩是一位让人感到很陌生的历史人物,但是,在南宋史的研究中,他又是一位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并细加探究的人物,因为,马扩的一生,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让我们感知历史,同时又被这段历史所感动。 ,马扩是两宋之际巨变历史的一个“缩影”。他是北宋王朝从“海上之盟”一步步走向深渊、走到南宋偏安一隅这一惨痛巨变的全程“目击者”,他一生的经历也是这段祸乱历史的缩影。他阅历广泛,见多识广,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到过宋、辽、金这三个王朝的京都,与三个王朝的君臣都打过交道;他曾凭藉自己的胆识和口才,经历过外交谈判这样艰难的政治活动,也因为自己是武举出身,具备高强的武艺,而经历过喋血沙场这样惨烈的军事战斗;他见证并实践了
这本《中华四百帝》汇集了历代皇帝近四百位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大体反映了历代皇帝的全貌。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正史所承认且建元的历代皇帝大多囊括其中,有些伪帝、隐帝等则舍充不录。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法和明清两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努力尔哈赤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昏庸荒淫但史事颇多、晋迹照彰的亡国之君也途述较详,以使人们引以为鉴;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如同傀儡的皇帝,则以简笔勾勒。这样一来,全书既重点突出,又兼顾了全面。此外,本书还尽可能为历代皇帝配置了肖像图,可谓图文并茂。
皇冠加顶者,位尊九五,至高无上,性格随地位而高度张扬,欲望随权力而极度膨胀,故中国历代帝王,除极少数明君良主,尚知自我约束,克制欲望之外,大多数人均为所欲为,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帝王们的丑事恶行,可谓罄竹难书,而概括起来,又不外昏、暴、淫、奢四字。昏,则宠信奸佞,乱下政令;暴,则滥杀忠良,屠戮人民;淫,则掠人妻女,恣情纵欲;奢,则横征暴敛,肆意挥霍。纵观历史,帝王涉其一字,足以殃民,若数字并具,则国家危亡。 中国自夏朝创立至清朝灭亡,漫漫4000余载,皇冠加顶者数百人,其中昏暴之君、淫奢之主甚众,观其所为,昏暴者,必然淫奢,淫奢者,则非昏既暴,可见,昏暴淫奢四字,相互关联,无法截然划分。作者从中选出35个帝王,对他们的昏聩、暴虐、荒淫、奢侈,及因此所导致的恶果,予以介绍,使我们
《辛亥革命中的浦东人》所指的浦东,是指辛亥革命时期黄浦江以东、以南的奉贤、南汇、川沙、上海、宝山、金山、松江各县的浦东区域。本书收录的人物,一是辛亥革命前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的浦东人;二是参与辛亥上海光复的浦东人;三是与辛亥革命的名人名事有紧密联系的浦东人。
哈撒儿研究是古代蒙古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走向纵深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哈撒儿是成吉思汗的胞弟,所以对他家族起源的研究也就是成吉思汗家族起源的研究。哈撒儿与成吉思汗是在同一个时代生活奋斗过的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故哈撒儿的事业研究是成吉思汗事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哈撒儿与成吉思汗共同实现统一大业,为蒙古族历史文化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哈撒儿国思想研究是古代蒙古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思想史研究走向纵深起到重要作用。哈撒儿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备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和实践性的特点。它对“合木”蒙古国的重建、大蒙古国的建立及揭幕“蒙古人时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栖筠(719~776)主要活动于唐肃宗、代宗之际,官至御史大夫。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均为中晚唐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曾两次拜相,是李栖筠奠定了赞皇李氏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除上个世纪陈寅恪先生曾写过《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学术界对于李栖筠的研究不多。本书是系统研究李栖筠的本学术专著,具有原创的价值。
本书是关于研究“曾国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从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看曾国藩形而上的“道”》、《论近代长沙城市的兴起发展与社会变迁》、《赈灾程序研究——以湖南为例》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朝的末代皇帝博仪,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共有近五百个皇帝粉墨登场,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是遗臭万年,或是像普通百姓一样,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本书在众多的皇帝中,选择了一百位皇帝。他们并非都是*特色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从这百名皇帝中,能够看出皇帝的个人生活、为政特点、处理方法,以及朝代更迭、家国兴衰。这些皇帝是历史的缩影,他们用自己或悲或喜的人生,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构成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宏篇巨著。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肯定之言,誉其为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谓其成就”震古铄今”,成孔子没后二千年来《春秋》经世之义之惟一“解人”。否定之言,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 呜呼,如此大誉大毁之人,求之中国历史,能有几人乎?求之世界历史,又能有几人乎?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观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