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作家定义了一代人,有的定义了一种体裁,琼 狄迪恩同时做到了两者。这些访谈有的散见于《纽约时报书评》等报刊,有的来自《新鲜空气》等广播节目,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狄迪恩谈到了她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以文学化的新闻写作洞察失序的时代,也在丈夫和女儿去世的创伤中观察人内心最敏感的部分,她的坦诚真挚给了我们勇气。
她是溥仪的* 她的死亡之谜也许永远无解 留下了太多的怀念
四篇访谈跨越了八年时间,这对玛丽莲 梦露短暂的人生来说,已覆盖了她事业成熟期的大部分时光。梦露创造了二十世纪电影工业的经典形象,却被其扮演的金发女郎这个流行文化符号所吞噬,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悲剧不只在于作为孤儿的童年和悲惨的早逝,更在于她被囚禁在了他人的想象中。这些见于《电影杂志》《生活》等书刊的文章在梦露的公众形象之外,呈现了一个真诚、勤奋、勇敢的心灵。
这些访谈曾见于《出版人周刊》《采访》等杂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广泛覆盖美国民众的媒体,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间。在不同时期的谈话中,托妮 莫里森分享了她作为教师、编辑、作家、母亲多个身份的故事,以及这些经历对她写作的影响。她谈到《宠儿》和《所罗门之歌》深受家族故事的影响,也谈到自己的写作抱负和黑人身份之间的关系。托妮 莫里森深刻省思了美国社会的性别和种族偏见在文学中的根基,她是当代美国文学的良知。
《维多利亚女王传》是英国传记文学中的佳作,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传主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也在于它的作者斯特雷奇是开创一代新风的现代非传统传记大师。 英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期,一个是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那是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时期;另一个就是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那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鼎盛时期。后面的这个时期,历史上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就成了这个时代的象征。 本书记述了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读者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同时也可以看到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那个时代。
简 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1年甫一出版便成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影响至今不衰。与其说她是城市的观察者,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思想者。这些访谈从1962年到2005年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光,其中雅各布斯不仅谈到她支持城市和全球经济多元性的一贯主张,也回顾了她对此的身体力行,如在反对纽约 西路计划 运动中的勇敢行动。雅各布斯关于现代城市的思索在当下仍有不可忽视的警示意义。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 她是一朵钢铁塑成的花, 横跨三个世纪,盛放于时代之中。 她是丈夫心中抵得上二十个陆军师的女人, 她是朋友口中绝顶聪明、有文化教养,如公主一般的女人, 她是大众媒体眼中有宝石般的话语和珍珠般的美丽的女人。 这本书围绕着三个问题, 由宋美龄本人亲自为我们讲述: 她是谁? 她是一个什么的人?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 翻开这本书,如同在时代的海洋中 从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争议的女性身上学习她的优点, 细节里看岁月中沉淀的美人如何对待生活。 这既是一部传奇女性的一生,又是一部民国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