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将精神分析、个人传记与历史时代相结合的著作,显示出探索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辩证的创作理念。本书将个体、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的大规模传记历史互相整合,读来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弗洛伊德生前销毁了大批书信和手稿,因此书中引用的史料更显珍贵。作者彼得 盖伊几乎通读了所有能得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资料,并说服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一些传主仅存的书信,从而完整地再现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及其学术历程。读者不但能通过本书了解弗洛伊德其人,还可一窥精神分析学的真面貌。
本书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汇报社共同编写,收录了68位上海社科大师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卓越贡献,展现了灿若星辰的学术名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碰撞与交汇。全书还融入 建筑可阅读 和CityWalk理念,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精美的建筑图片,以及通往每个大师纪念地的地铁路线和手绘地图,让读者能够 带着书本去旅行 ,跟随陈望道、谭其骧、徐森玉等社科大师的足迹,访问复旦大学、上海博物馆等纪念地,深入了解社科大师的爱国情怀与治学精神,探寻上海绚丽丰富的城市文脉,传承上海的文化精神,彰显上海的城市品格。
本书303位人物肖像全部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年龄为序,最年长者是出生于1892年的朱屺瞻,最年轻的为1938年出生的戴敦邦,作者为每人编写了生平成就简介。在步入1990年代之时,作者有感于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为此在上世纪1990年代的8年时间里,专注于对二十世纪学林文坛、硕果仅存的杰出人物进行广泛考察,寻访与二十世纪同行的学林文坛耆宿,先后访问各地老一辈学者专家三百余人,为他们拍摄肖像。本书拍摄的文化前辈适逢生活在二十世纪我国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里,他们承载着深厚的国学传统,经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又大都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世变频仍,道路坎坷,历经民族忧患和政治创伤,他们依然执著奋斗,矢志不渝;他们是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本书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研究基金和中共中央*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共同资助,是 行政改革蓝皮书 的第9部年度报告。 本书由总报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标准化、基层行政改革和管理创新和2022年行政体制改革大事记共7个部分组成。重点反映和总结了2022年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全书既有*层面上的总体分析,也选取了地方改革实践案例,总体上可以反映2022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面貌。 本书认为,2022年,我国行政体制各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的大型全传,旨在客观、真实而全方位地展示圣陶先生作为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生平业绩,彰显一个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叶圣陶先生( 1894—1988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在 1910 年就开始发表作品, 1912 年开始执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20 世纪 20 年代,圣陶先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过《文学周报》、《诗》月刊和《小说月报》。 30 年代,作为开明书店的 “ 灵魂 ” ,圣陶先生主编过 “ 开明文学丛书 ” ,以及《中学生》和《新少年》杂志。 40 年代,圣陶先生主编过《国文杂志》《国文月刊》《开明少年》《中国作家》,还担任过 “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 总务部主任(即 “ 主席 ” )。此外
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最的传记读物,传主的阅历、志趣、思想、性格等不仅跃然纸上,其理论来路和提炼过程也清晰可见,是一本研究学术大师费孝通的文本。
二零一零年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大师夏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尊敬的夏鼐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和温州市文化局的赞助下,根据夏鼐本人生前自存的部分旧照片和有关资料,编撰出版了《考古学家夏鼐:影像辑》这本影集。影集力求从他个人的童年、少年、求学、留学、投身考古事业的经历,旧政权及新中国的几个阶段,全面、准确地反映先生七十五年平凡而又与众不同的一生,以及对中国考古学学术发展的贡献,展现先生在不同年代的风采。
暂无
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当身处一段深度关系中时,我们会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或者无法应对与他人更亲密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挑战。 事实上,所有的关系各不相同,但多数都会按照相似的模式发展。建立和维持深度关系的过程是可以描述、学习和应用的。 本书内容源自斯坦福商学院50余年经典课程“人际互动”,两位作者将人际心理学的重要核心知识点应用在5种典型的人物关系——父女、夫妻、闺蜜、兄弟、同事中,探讨了关系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指明了深度关系的6个特征,让抽象的关系变化看得见,帮助读者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充分信任、彼此成就的深度关系。
《潮流与点滴》的意思有三层:其一是潮流中之点滴,其二是从潮流看点滴,其三是从点滴看潮流。 书中的篇章,不是文,而是笔。所谓“文”,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作品。所谓“笔”,是片段的意想,或一时的感触,随手下笔,随笔写成的东西。
《百年国士之3:楚天辽阔一诗人》收录了多位文人志士的轶事、小传等,本册包括林语堂、钱穆、冯友兰、徐志摩、郁达夫、傅斯年、罗家伦、朱自清等。
吃的东西明明就在那里,可为何还有人挨饿?《饥饿》试图回答的就是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题。现如今,地球上生产的食物足够养活两倍于当前数量的人口,可在全球很多地方,还是有人吃不上饭,还有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作者卡帕罗斯走访全球各地,试图寻找答案,也许问题恰恰在于分配制度。
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本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出发,分析了新时代群团改革的逻辑,并对照群团改革目标,围绕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总体性功能的实现,运用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跨学科角度分类深入研究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机制探索和创新实践,分析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炼出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结构—行为—价值三维基础性机制,呈现了群团组织协助党有效组织社会这一独特优势的时代发展和对国家治理体系结构韧性的强化。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先进的基础理论体系,又特别重视工程实际,是精密机械领域一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激励创新的经典之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的指定用书。本书将精密机械作为一个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协作的集成系统,重点放在精密机械零件的机械结构设计及其与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集成,以达到系统性能佳;在设计中,强调设计将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精 确度、重复性和分辨率;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案例。全书共包括10章:第1章精密机械设计概论,第2章精 确度、重复性与分辨率的原理,第3章模拟传感器,第4章光学传感器,第5章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第6章车削中心几何误差与热误差,第7章系统设计注意事项,第8章接触式轴承,第9章非接触式轴承,第10章驱动与传动。
《三生影像(增订本)》以作者在求学,台湾写作并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对七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的境遇更有着一种宏观的了解。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为广大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们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