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在狱中写给自己的密友道格拉斯的长信,反映了他从“快乐王子”到“悲哀王子”的陨落过程,可以当作一部王尔德为唯美的生活和艺术进行辩推论性的自传来读,从中获得一种悲哀的美的享受。王尔德是美的殉道者,是美在精神黑暗时代的命运的象征。
《百岁忆往》是107岁的智者周有光先生*的回忆录。他检点平生,只留下这薄薄小册,却似吉光片羽。世纪老人既见证世纪,也为时代立楷模。当今社会,有一点浮躁,有一点虚妄,也有一点纸醉金迷。而人生阅历资深的周有光仍认真地过着正直、温情、理性、乐观、好玩的生活,着实稀罕,着实幸福,着实让我辈倾慕!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中国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 柳 河东 、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 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 韩柳 ,与刘禹锡并 称 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 柳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吴永喆、乔万民选注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散文选注本。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
他们是共和国风雨外交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心怀着国家的尊严在翻译席上传递和平的声音,他们展现着外交官激扬文字、与国家同命运共进退的风采! 本书由李肇星作序。 《他们从这里走来:共和国领袖身边的翻译们》是素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纪念建校70周年而出版的一部精品书籍,该书由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序,由北外副校长、副书记曹文泽主编,用访谈的形式和31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北外”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培养的22位精英的丰富经历和感人事迹。他们中有像梅兆荣、吴建民这样在外交战线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共和国的外交官,也有像文庄、沈志英那样在三尺讲台旁为外语教育辛勤耕耘一生的优秀教师。该书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内容丰富,逻辑严整,思想性强,既是一部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教科
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徐干生(1920-1998),江苏淮安人,1945年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从1938年开始在章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夏衍主编的《野草》、《大公报》副刊“文艺”、《诗月报》、《珞珈周报》、《中国诗艺》等报刊上以王瑶、秦淮碧、乐山等笔名发
《杨军卷》共分为音韵文献研究;中古韵书、韵图研究;训诂与词汇语法研究共三编。主要内容包括:读华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札记一则;刘昌宗著述考略等。
该书收集了大量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所选写的背景故事,包括了*诗词创作和发表的两大时空,内容较为丰富,并有作者比较中肯的评述,对读者理解*诗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人如云的国度,历朝历代,诗人无数,但很少有人像*这样在全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伟大政治家所占据的特殊历史地位,还因为即使纯粹从诗词艺术的角度,其诗词所具有的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气冲霄汉的气势,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难以比肩的。 本书引用的*诗词,绝大部分选取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的《*诗词选》。此外,还选用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校订、1994年12月26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首《虞美人·枕上》。限于篇幅的规模,《*诗词选
本文集包含怀念文章、学术论文以及附录三部分内容,其中学术论文依据《朱祖延集》所收论著的顺序编排,附录收载了朱先生的自传以及《朱祖延集》漏收的两篇论文。
我心爱的人——胡明扬已永远离开人世,但他留在我心中的记忆永不磨灭。为使这份记忆留在人间,八十四岁高龄的我决心为他写这部传记。 他是一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为他深爱的祖国与人民鞠躬尽瘁。 他是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为中国语言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一生坎坷,受尽各种折磨,个中滋味一言难尽。然而,他却能坦然处之,正如他的诗中所云:“人海浮沉数十年,风风雨雨任熬煎,只缘留得丹心在,万劫千灾自坦然。” 这部传记,是根据我自己与亲戚的回忆,他的文章、自传、日记、档案,他的同事、学生以及同行好友的追思写成的。
本书分为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文字;战国文字(上);战国文字(下);秦汉文字六编,主要内容包括:说“秋”;晋侯苏钟释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