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分为两部分。*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 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 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 。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 诗圣 。 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 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 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 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 诗圣 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波折。他晚年曾以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他对自己长期贬谪生涯的自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其诙谐的个性和坦荡的胸怀。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这本传记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忠实而生动地叙写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杨绛(1911 2016),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她是丈夫口中 zui贤的妻,zui才的女 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锺书背后的 灶下婢 。她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一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可谓生命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作者罗银胜在阅览了大量杨绛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显其博学、睿智、宽容、淡定、坚强的才女贤妻风范。 杨绛先生虽已辞世,但她身上的坚韧和智慧,透过文字的叙写,仍将给生者以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 *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
《昨日的世界》一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不过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 写这些并非由于我很重要,而是想记下那个时代 。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 一战 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 一战 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状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 出于绝望 ,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 我一生的历史 ,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 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 的义务。本书写于1939-1940年,出版于作者离世两年之后。
杨绛(1911 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锺书夫人。她是我国知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等。 杨绛是丈夫口中 贤的妻,才的女 ,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锺书背后的 灶下婢 。她为人处世平和、善良、低调,做学问勤奋不懈,终生淡泊名利。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面对战火、疾病、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作者罗银胜阅览了杨绛先生口述的大量一手资料,四易其稿,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录里,斯蒂芬 茨威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风貌。是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茨威格不再只是代表个人,而是欧洲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作品先对19世纪末生于维也纳的年轻犹太艺术家进行了描述,又穿过世纪的大门,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描述故事的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将很多名人轶事穿插进去,让读者对当年欧洲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全面崭新的认识,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真正原因以及一个法西斯时代的结束。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孤寒,自画荻识字起,便与文字结缘,又因杰出的文学才华而步入仕途,在政坛中跌宕起伏,*后成为令人仰慕的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他作为北宋文学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 1057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等人,成就了北宋文化*为辉煌的一代。在政坛上,他立朝蹇谔,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在波诡云谲的朝堂纷争,他既收获了赞誉,也蒙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羞辱;他既赢得朋友,也失去过友谊,甚至结下仇怨。这本传记从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为经,诗文作品为纬,以诗词文入传,不仅全面展现他起起落落的一生,展现了一代文宗的高贵品格和精神。
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 鲁迅本身 ,从个体生存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 作者以鲁迅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为经纬,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 鬼气 和 绝望 为主轴,把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阴郁乃至黑暗刻画得深入骨髓,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鲁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 作者曾解释如此理解鲁迅的原因,是 想要打破那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想要表达对鲁迅的多样的情感,不仅仅是敬仰,是热爱,还有理解,有共鸣,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读者显示生活的复杂和艰难,不仅仅是鲁迅,也是我们自己,不仅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 。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 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者。林德尔 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 不知疲倦的探索者 ,探索 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林德尔 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本书译自2006年修订版。
《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为科学家的非凡经历。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引领她不断突破自我,追寻人生的的“北极星”,最终得以进入科学的殿堂。 而当她和家人在努力和生活抗争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亲身经历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并通过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开启了新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将带领我们回到那些重要科学发现的现场,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它是如何产生的,未来又该如何“以人为本”,与人类的价值观进行对齐。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
著名的中古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王瑶先生,试图用传记的方式弥补李白生平不详的遗憾。在他于1954年写作的《李白》一书中,将李白的一生分为 蜀中生活 仗剑远游 长安三年 李杜交谊 十载漫游 从璘与释归 凄凉的暮年 七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王瑶将概说与李白诗歌融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生平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了解的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书中的资料颇为翔实,凭诗立传,以诗证史;而对诸多疑问,甚至尝试着进行辨析,如李白的家世与死亡,以及李白对杜甫的态度等,都大胆立论,自成一家之言。可以说,这本小书融汇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在短小的篇幅中浓缩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诗酒人生的精华。
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书 * 万字,以序言、正文 11 章、后记三部分组成。不以考究派的做法撰写,而是在呈现杨绛一生的同时,辅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语言温婉,十分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比如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写《围城》,甘愿放下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当《围城》*忠实的读者;比如和钱钟书一起留学,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舍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系,到后来虽然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仍然保持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甘之如饴。今时今日,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这样一位低调朴实而人格才华闪闪发光的老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品读,用心珍藏。
作者是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尤勤于刘禹锡的研究,该著可以说是其在刘禹锡研究方面的总结性著作,亦是作者刘禹锡研究新的里程碑,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和成果。全书共分八章,以文学和诗意的语言,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刘禹锡成长、读书、入仕、终老的一生,他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交友游历、诗文成就,他坎坷动荡而又不平凡、极具戏剧性的人生经历,都在作者饱含感情的笔下一一呈现。同时,由于刘禹锡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唐代文坛大家的深厚交谊,使得读者还能全方位了解中唐诗坛景象。此外,读者还能从刘禹锡的身上,了解到唐代中期的政治史、社会文化史以及 永贞革新 、宪宗削藩、武元衡之死、 甘露之变 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感受到唐代的历史氛围。作者对传主生平考证严谨,提出不少新见,使得该书既具有很强的
1998年,钱锺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开头,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安全的庇护所。第三部分则是记录了一家人
《张爱玲传》是张爱玲研究专家刘川鄂积40年之功写就的一部张爱玲的全传、真传。全书40余万字,以数百万言的张爱玲研究资料为依托,据实写来,力求全面、客观,追求资料之实、洞察之微、理解之彻。本书自张爱玲的祖父辈写起,对张爱玲的 贵族血统 (曾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和不幸童年,有充满了真知灼见的体察;对张爱玲的成长之路和文学之路,有联系文本的具体分析;对张爱玲名扬上海的璀璨夺目和恓惶孤寂的晚年,亦有全面的描摹和深刻的分析;对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及去国之后与赖斯的结合,也挖掘史料,力求全面体现。本书既写出了张爱玲的绚丽夺目,写出她何以是伟大的作家;也写出了张爱玲的孤寂,写出她何以是决绝的现代人。而写张爱玲之外,对张爱玲所处之时代与同时代人的着墨,亦可见作者开阔眼光与雄浑笔力。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 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者。林德尔 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 不知疲倦的探索者 ,探索 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林德尔 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本书译自2006年修订版。
《鲁迅传》是许寿裳回忆挚友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 作为鲁迅精神当之无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许寿裳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力图描述一个真实的鲁迅。 文笔淳厚,内容翔实,感情深挚,在鲁迅传记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作为鲁迅35年的挚友,许寿裳的回忆文章,对于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本书是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 音乐 与 人生 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他的挫折、梦想、坚韧与真
冯至是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杜甫传》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著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夏承焘《读 爱国诗人杜甫传 》书评一篇等。本次图文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感受杜甫、理解冯至与《杜甫传》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