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书 * 万字,以序言、正文 11 章、后记三部分组成。不以考究派的做法撰写,而是在呈现杨绛一生的同时,辅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语言温婉,十分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比如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写《围城》,甘愿放下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当《围城》*忠实的读者;比如和钱钟书一起留学,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舍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系,到后来虽然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仍然保持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甘之如饴。今时今日,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这样一位低调朴实而人格才华闪闪发光的老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品读,用心珍藏。
本书是少年才子陈舞雩撰写的苏轼传记,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叙了苏轼的一生,将被人们符号化的 苏东坡 还原为更加真实的 苏轼 。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掀起的那场新旧党争中,所有参与者到后都变了模样,唯独苏轼没有。他在苦难的逼迫下,将 苏东坡 当成了遮风挡雨的壳,始终守护着属于 苏轼 的天真。人生三起三落,他没能改变世界,却也没有被世界改变,仍是从前那个乐天的少年。本书将以苏轼未曾改变的目光为视角,带领我们去见识山河壮丽的北宋王朝,身临那个波诡云谲的大变革时代,邂逅那个时代里的天之骄子和芸芸众生。
美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比麦克斯 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青年作者,单枪匹马地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改写了 编辑 这一职业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 我们共同的父亲 ,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敬意。他是作者们 矢志不渝的朋友 ,将天赋贡献给作者,与他们共渡难关,发展他们的写作事业。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 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
杨绛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的心态,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本书叙写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显其博学、睿智、宽容、淡定、坚强的才女贤妻风范。作者搜集阅览了大量关于杨绛的资料,用丰富翔实的细节,温暖细腻的笔触,恰如其分地浓缩了杨绛一生的智慧精华,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杨绛先生虽已辞世,但她身上的坚韧和智慧,透过文字的叙写,仍将给生者以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本书1999年由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02年度 基督徒传记奖 (John C. Pollock),2011年由Ignatius出版社出版了增补版,新版内容一直追踪到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去世。本书通过作者对索尔仁尼琴本人的采访,以及得到索尔仁尼琴第二任妻子以及三个儿子提供的诸多帮助,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介绍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及其思想与创作,再加上作者卓越的传记才能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都使得本书成为索尔仁尼琴传记当中*、*完整、*权威的版本。
《鲁迅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五十多年研究鲁迅的心血之作,凝聚一生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心得感悟,书写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凡人鲁迅。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吴中杰研究鲁迅已延续半个多世纪,作为学院派研究专家,吴中杰用力尤勤,成果丰硕。吴中杰挖掘现有的全部史料,将所有引文根据权威版本核实一遍,以事实为根据,不堆砌、 不臆想轻盈客观地书写鲁迅出生绍兴、留学日本后,在北京、厦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把经历、行状、思想和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进行考察,在风雨如磐的宏大背景中展示了一个热切而孤独的灵魂。 全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二百余幅黑白民国照片上色修复,全行业首次还原百年前的颜色并投入印刷,只为读者体验身临其境、触摸历史之感,看清鲁迅的微笑与细纹,
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位昆虫学家,六个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丛林生活,后来成为她第一任丈夫的吉姆 波尔克说: 她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子。 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这一点从未改变,无论是她在 波希米亚使馆 参加文学活动时,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时,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 永不停步 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为何她能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使女的故事》《猫眼》这样的作品?她的创作中有多少亦真亦幻的部分?她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生活又具有怎样的情感关联?如今,年逾八十的她,依然笔耕不辍,跨越题材,打破桎梏,永不停步地在创作。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是作者的心灵与诗人的生命交会的结晶,而这交会处就在诗人的那些诗行间。所以作者在《序》里要求读者: 引的诗更要看。 毕竟, 深入于诗人世界中的吟味 是一切有真生命的文学批评重要的质素。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辅以延伸说明的三篇附录、简洁清晰的生平线索、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和精彩纷呈的译后手记,并配有大量照片、画作和手稿插图。 正如作者伊夫 博纳富瓦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 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 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 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 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 米勒生前出版的唯一自传。 在五十余万字的自传中,阿瑟 米勒对自己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尤其回顾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他终身都持批判现实的左翼政治立场;五十年代,他与麦卡锡主义斗争,最后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在他的领导下,国际笔会从与世无争的文学俱乐部变成一股推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几段情感经历尤其是和玛丽莲 梦露受人瞩目也备受困扰的婚姻带给他影响,等等。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米勒详细记录了自己戏剧创作生涯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亦不避失败,并生动描绘了戏剧界、电影界、政治圈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米勒的坦诚、对文学和社会的责任感,是这部自传的
李劼人(1891 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有建树,这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极为少见。他经商的时间长,占据了人生的重要时光,而三者又密不可分,可谓是生路步步紧逼,命运暗中牵引。本书从李劼人早年在《四川群报》当主笔讲起,包括留学法国、筹办纸厂、开 小雅 饭馆、遭遇绑票案,抗战期间工业内迁、 文协 在成都成立分会、乐山遭遇轰炸、嘉乐纸厂谋求发展,以及抗战结束后四川工商业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嘉乐纸厂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寻找李劼人先生笔下遗失的故事。 李劼人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段,一个是1925年到1927年;一个是1935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被迫中断了。没有完成更多的作品也许是李劼人的遗憾。本书或许就是一种
全新译本,芬兰语直译,收录130张插图,深描姆明之母托芙 扬松的人生与创作。 她为孩子而写,也为不合群的边缘人而写。 姆明之母托芙 扬松的人生不仅关乎姆明,不仅关乎童话。她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也是芬兰著名的诗人、油画家、连环画家。她轻盈跳跃于不同的领域之间,书写和描画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在哪一类创作中,她都秉承一种哲学:安静地、毫不妥协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自由。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北京,一生命途多舛,饱经战乱与动荡,足迹遍及中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国,她的书写与她的人生互为镜像,展现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创作和女性命运交织的历史,是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的宝贵见证。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凌叔华年谱,以时间为核心线索,由凌叔华1900年出生始,至1990年去世止,追溯凌叔华的生平细节和创作经历,力图通过凌叔华的日记、书信、文学创作及大量的中英双语报刊杂志、方志史料等资料,重构凌叔华传统又现代、幸运又多舛、热闹又孤独、丰富而多面的一生,是研究凌叔华其人及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历史的重要成果和参考资料。
19世纪法国诗人阿蒂尔 兰波(Arthur Rimbaud)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马拉美称他为 值得尊重的过客 ,梁宗岱称他是文学史上 一闪而逝的流星 ,他则自称 通灵人 ,以《醉舟》《地狱一季》《灵光集》等诗篇震撼后世。从巴黎、伦敦,到布鲁塞尔、非洲大陆,作为 脚底生风之人 ,兰波从未停止过逃离与漂泊,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诗人、编辑、教师,到马戏团售票员、摄影师、军火商,他年少时离开家乡,20岁放弃文学,跌宕起伏的经历更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着迷。从桀骜不驯的天才诗人,到狂放激越的文学先知;从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少年,到默默无闻的商人,他用文字和旅行锤炼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始终吸引着我们追寻。 本书作者让-吕克 斯坦梅茨在编纂《兰波全集》后决定撰写《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集斯坦梅茨一生研究,基于丰富的史料,力
《童书作家杨红樱》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创作历程与成长经历的作品。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案例,展现了杨红樱如何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剖析了她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写作理念及其作品对无数儿童心灵的滋养和影响。 本书分多个章节,重点剖析了杨红樱的代表作品,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等,展现了她如何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生动真实的人物塑造和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使作品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精神陪伴。书中还分析了杨红樱作品的教育意义,以及她如何在书中融入对儿童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杨红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小读者的互动故事,以及她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见解。通过
她曾被 世界 拒绝了两次,一次是作为妻子,一次是作为作家。 BBC评选 100部最伟大的英国小说 榜首之作,为乔治 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1854年7月 20日,34 岁的玛丽安 埃文斯选择与还未离婚的乔治 刘易斯私奔到了魏玛,相伴 20 多年的生活里作为 刘易斯夫人 的她声名狼藉;作为作家,她则隐姓埋名变成了乔治 爱略特,即使是得到狄更斯的赞美,也不敢承认身份。但正是这个被唾弃之人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亚当 比德》和《米德尔马契》。不过,名声越大,人们就对她私事的细节越津津乐道 从少女时代直至暮年,她始终在思索其时代定义的 女性问题 :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里生存?她既生活在婚姻之内又生活在婚姻之外,她探讨了婚姻关系中的欲望、依赖、信任、暴力与神圣。对于这样一位女性,一段成功的婚姻从来不是简单地屈从于社会习俗,而是在危险地走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 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 颗赤诚的 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 诗 。冯 是当代有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 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 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 用 个现代人的虔诚的 与虔诚的手描绘出 个唐代的杜甫 ,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 ,表彰 诗 的人格 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 与 交谈的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