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 列 帕斯捷尔纳克(1890 1960),二十世纪伟大的俄罗斯诗人,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个人命运与时代翻覆交错,阅尽世间悲苦与欢欣。2005年,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德 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这部作品不仅一举摘得俄罗斯2006年畅销书奖和 大书奖 金奖,而且一版再版,影响力经久不衰。
他毕生都在捍卫文学传统的尊严和荣光! 文评斗布鲁姆生前后一部重磅作品 凝萃一生阅读经验的“文学回忆录” 以阅读对抗时间的摧残 以阅读进行人生挽歌式的沉思 本书是文学批评巨擘哈罗德?布鲁姆生前的后一部著作,可以说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书中,作者遵循阅读的记忆,选取了超过八十段他从小就熟记于心的典作家的文本,为读者带来精炼、睿智的解读。 书中,布鲁姆的论战对象不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阅读此书,就好比跟随作者经历一段从童年到晚年的精神之旅,读者将有幸看到当代伟大的批评家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的杰出灵魂中汲取养分的过程。书中选入的西方典自布鲁姆幼年时代就萦绕在他心头,至今依然它们依然鲜活: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与约翰生博士;从斯宾塞与米尔顿到华兹华斯与济慈
奥斯卡 王尔德的一生 就像他的智慧一样 充满了悖论。他既是 名人文化 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他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鄙夷神情,却常常做出大度的善举。他虽然婚姻幸福,却狂热地喜欢上了男人,并因此在事业的顶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蔑视权威,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对阿尔弗雷德 道格拉斯勋爵的爱。他喜欢与时尚人群为伍,去世时几乎无人陪伴:下葬时只有十几个人伫立墓旁。马修 斯特吉斯利用过去三十年曝光的新材料 包括新发现的信件、文件,以及诽谤案审判的完整笔录,从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的角度,力图让王尔德 回到他的时代和现实 。
沈醉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 定价 42.00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沈醉 页数 ISBN编码 9787503453724 内容介绍 本书为沈醉本人撰写的回忆录。作者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述了他在战犯改造所期间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郑庭笈、曾扩情、陈长捷、邱行湘、王陵基、范汉杰、李仙洲、黄维等众多战犯在狱中种种令人喷饭搞笑的表现。他们当中或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或为地方省市的 脑政要,或为掌握生杀大权的特务头头,个个都是积 反g的专家、打手,双手沾满了革命志士的鲜血,可经过十多年的改造之后,都成了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
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 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 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林贤治先生的这部鲁迅传记,问世三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地重印,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是进入鲁迅世界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为更新版本。 鲁迅说: 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人间鲁迅 ,即鲁迅的 人间性 ,或 大地性 。 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才称自己的写作是 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 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作者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了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19世纪法国诗人阿蒂尔 兰波(Arthur Rimbaud)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马拉美称他为 值得尊重的过客 ,梁宗岱称他是文学史上 一闪而逝的流星 ,他则自称 通灵人 ,以《醉舟》《地狱一季》《灵光集》等诗篇震撼后世。从巴黎、伦敦,到布鲁塞尔、非洲大陆,作为 脚底生风之人 ,兰波从未停止过逃离与漂泊,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诗人、编辑、教师,到马戏团售票员、摄影师、军火商,他年少时离开家乡,20岁放弃文学,跌宕起伏的经历更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着迷。从桀骜不驯的天才诗人,到狂放激越的文学先知;从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少年,到默默无闻的商人,他用文字和旅行锤炼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始终吸引着我们追寻。 本书作者让-吕克 斯坦梅茨在编纂《兰波全集》后决定撰写《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集斯坦梅茨一生研究,基于丰富的史料,力
1931年,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1899 1986)与阿道夫 比奥伊 卡萨雷斯(1914 1999)建立了充满文学色彩的深厚友谊,这段莫逆之交对于西班牙语文学来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自1947年起,比奥伊开始细致入微地记录二人之间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 仿佛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 ,笔耕不辍地坚持了四十载,而这样的热忱成就了这部名作《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 1989》。本书保留了博尔赫斯高谈阔论的精华部分,同时包含了其对于一些人物、事件的和作家作品的评鉴,主题涉猎甚广,不仅限于文学领域。正如作家马蒂诺所言: 通过比奥伊的文字功力,带领读者走进文学世界,走进这位以复杂深沉甚至难以捉摸著称的作家的思想世界。
作为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在中国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影响了几代人。他也是重要的报人和社会活动家,热心社会事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保存传承。金庸将近百年的一生,与他笔下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故事性和传奇性,堪称一代 文化大侠 。 《金庸评传》是金庸研究专家刘国重参阅数百种资料撰写的全新金庸传记。本书从金庸的家世、求学、办报、写作等方面着笔,细致入微地呈现了金庸丰富而传奇的一生;并结合金庸生平,对他如何创作出十五部杰出的武侠小说,做了大量新颖且合理的分析。
夏尔 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法国学院派传记作家、波德莱尔研究专家克洛德 皮舒瓦和让 齐格勒写就的这部《波德莱尔传》致力于还原这位大师反叛、落魄、动荡的一生,运用历史学方法,在众多声音中追寻诗人传奇生活的真相,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紧密围绕着波德莱尔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曲折生活和创作才情,笔触细腻,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形象。 通过700多页的巨大篇幅和详实的档案资料,本书不止带领我们走过波德莱尔坎坷的一生,更带领我们见证了他所处的时代的风貌,梳理了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再现了西方百年文学艺术史、出版史、社会史的动荡。是学界更为详实可靠、丰富深入的波德莱尔传记。 为纪念2021年波德莱尔诞辰200周年,本次出版将近70万字的译文进行全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开讲 世*文学史 ,忽忽长达五年的*场 文学的远征 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后*课,每位听课人轮流*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场,回想起来,*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 金句 纷披,兀自燃烧。 讲
从莎士比亚到简 · 奥斯汀,从马尔克斯到莫言,本书将带你走近自中世纪至当代100余位个性迥异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回味他们笔下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情节,探索友谊、爱情、竞争如何激发并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透过本书精心挑选的画像、照片、插图、资料、手稿、信件,我们不仅能发现经典作品中被忽略的细节,窥见不同作家的核心理念、创作主题和文学技巧,揭示藏在伟大小说、诗歌和戏剧背后的想象力与个性,还能感受作家们生活的时代与文化,了解世界如何影响他们,他们的作品又如何影响了世界。
鲁迅先生留存至今的个人照片一百余张。而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从未真正完整地以大尺幅高清的形式系统地展现给世人。这部《鲁迅影集》首次完整收录鲁迅一生留给世界的全部影像,均系所能找到的*好版本;经过仔细修片,力图达到*为清晰的效果;单幅单面,辅以*为准确精当之图注;全书特精装带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仪礼》为汉五经之一,是礼之本经。因其节次繁密,文辞古奥,以昌黎之博,犹苦其难读,故传授者绝少。自汉以来,惟有郑注行于世。北齐之黄庆、隋朝之李孟悊皆宗郑注,而有义疏之作。贾公彦本此二家,增以己意,撰成《仪礼疏》五十卷。至宋王安石废黜《仪礼》,不立于学官,学者遂罕诵习。有清一代,张尔岐开其先,庙堂倡于上,《仪礼》学渐成显学。胡培翬生当礼学昌明之时代,家学渊源,后又得礼学名家凌廷堪悉心指授,故参稽诸家之说,覃精研思,积四十余年,撰成《仪礼正义》。其体例谨严,搜采广博,折衷取舍,荟萃众说,允为清代《仪礼》学集大成之作。一九九三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刊行段熙仲先生点校《清经解续编》本,目前市面已经颇难采买到。收入《儒藏》“精华编”时,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陆氏木犀香馆本为底本,
作为20世纪至今,中国拥有最广大读者群体、影响了几代人的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将近百年的一生,与他笔下的武侠世界样,充满了故事性和传奇性。金庸是作家、报人,热心社会事务,堪称一代“文化大侠”。本书是金庸研究专家刘国重撰写的全新金庸传记。作者从金庸的家世、求学、办报、写作等诸方面着笔,介绍了金庸丰富而传奇的一生,并结合金庸生平,对他如何创作出十五部杰出的武侠小说,进行了大量新颖且合理的分析,不仅能的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金庸其人,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体会金庸的作品。
约翰逊博士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坛的祭酒,他曾费时七年独立完成睥睨英国文坛的《英文字典》,而他如大熊星座君临众星的魅力,则在他那充满人生智慧的谈论对话、罕见的巧妙言谈、那意想不到的比喻、卓越的修辞、洋溢的机智中体现,这使得史蒂文森每天都要像读《圣经》那样读上一些,英国语言学家乔艾特更是为之着迷,前后手不释卷地读了五十遍。作者包斯威尔从二十三岁起便与约翰逊成了忘年的莫逆之交,他立志把这位文坛世擘一点一滴挖掘出来。对爱好智慧的现代人来说,本书正是一座睿智的定库。在这部千古绝唱的传记中,读者除了看到因缅怀往事而产生的逼人才华、光彩夺目的文字外,还可看到包氏本人的悲剧精神,及由此而生所洋溢的两位不平凡人物的温馨友情。近代传记大师莫洛亚曾赞叹包氏是现代传记文学之父。此书业已成了世界最伟大不
本书有别于以往赵孟煩的传记,从繁杂的史料中剥茧抽丝,以靠前的深度和广度呈现了元代的文化生态,追溯赵孟煩的家族、婚姻、出仕中的诸多难言之隐和沉痛的无奈,分析他的书画创作的演变线索,呈现这位官场上的“被动者”如何变成一代艺术柜匠,使读者理解他之所以成为他的原因。所有人物、场景、引言都基于元代、明初的史料,没有任何文学性虚构,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赵孟頻,重新认识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