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一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不过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 写这些并非由于我很重要,而是想记下那个时代 。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 一战 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 一战 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状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 出于绝望 ,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 我一生的历史 ,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 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 的义务。本书写于1939-1940年,出版于作者离世两年之后。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孤寒,自画荻识字起,便与文字结缘,又因杰出的文学才华而步入仕途,在政坛中跌宕起伏,*后成为令人仰慕的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他作为北宋文学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 1057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等人,成就了北宋文化*为辉煌的一代。在政坛上,他立朝蹇谔,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在波诡云谲的朝堂纷争,他既收获了赞誉,也蒙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羞辱;他既赢得朋友,也失去过友谊,甚至结下仇怨。这本传记从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为经,诗文作品为纬,以诗词文入传,不仅全面展现他起起落落的一生,展现了一代文宗的高贵品格和精神。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 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者。林德尔 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 不知疲倦的探索者 ,探索 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林德尔 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本书译自2006年修订版。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是王刚、王晓飞历经多年精心打磨的一部文学作品,基于多年研究积累,并结合近年新曝光的路遥的信件、轶作、影像等史料与研究成果,以路遥人生重大节点为结构,将其一生串连,力图在时代发展的宏阔背景下,通过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拂去时间的封尘,调查真相并甄别真相,还原路遥并审视路遥,清晰生动地展现路遥的成长、创作历程与精神魅力,便于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一个更为本真的路遥。
本书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以具体生活场景揭示文学作品的诞生秘密。作者语言风格明白晓畅,描绘出鲁迅面对原生家庭的束缚、留学生活的寂寞、职业生涯的苦闷、朋友的离世、兄弟的反目、包办婚姻与真切爱情的纠结时,所拥有活生生的软弱和痛苦,以及克服这些痛苦后展现出的伟大、坚毅。 全书分为9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 南京 日本 杭州、绍兴 北京 厦门、广州 上海)为线索。作者通过叙述鲁迅生活场景的变迁以及随着变迁遭遇的时代事件,讨论这些时代事件如何改变了鲁迅的内心、催生了名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两地书》)。
《鲁迅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五十多年研究鲁迅的心血之作,凝聚一生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心得感悟,书写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凡人鲁迅。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吴中杰研究鲁迅已延续半个多世纪,作为学院派研究专家,吴中杰用力尤勤,成果丰硕。吴中杰挖掘现有的全部史料,将所有引文根据权威版本核实一遍,以事实为根据,不堆砌、 不臆想轻盈客观地书写鲁迅出生绍兴、留学日本后,在北京、厦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把经历、行状、思想和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进行考察,在风雨如磐的宏大背景中展示了一个热切而孤独的灵魂。 全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二百余幅黑白民国照片上色修复,全行业首次还原百年前的颜色并投入印刷,只为读者体验身临其境、触摸历史之感,看清鲁迅的微笑与细纹,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录》加以增补修订,另收入作者怀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面展示作者韦君宜的沉痛之思。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部全景式展现大唐诗坛的集体传记,那些唐诗经典名篇里藏着的往事。 每个诗人都是自己的传奇,每一首唐诗都有它的故事。骆宾王、王勃、张若虚、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那些充满诗意的别样灵魂,大唐诗空中这些璀璨夺目的星星,绘成了一轴展现盛世大唐的风华与气象的精彩画卷。 本书融时代背景、人物传记、诗歌鉴赏于一体,阐明了唐诗的总体发展脉络,叙述了八十多位诗人的人生轨迹,对百余首经典诗作进行了鉴赏品读。力图完整真实地呈现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历史背景,让读者在唐诗中读懂诗人的人生,在诗人的快意人生中读懂唐诗。
本书以思想传记的形式考察1937年到1945年期间周作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除了依据大量取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咨询和走访当时活动于沦陷区北京的一些日本人当事者,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分折周作人抗战时期从一步步 落水 到与占领者既合作又抵抗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依据。同时,作为发动侵略战争而导致周作人悲剧的日本国民,木山英雄本着反省本民族历史的态度,采取了从史实和材料人手尽量客观公正地描述周作人思想经历的实证方法,力图对那段复杂的历史做出基于研究者学术道义和良心的解释与判断。这样的学术立场和方法构成了本书的最大特征,也是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所在。
金庸究竟何时生 金庸在湘西 金庸小说创作为何终于《鹿鼎记》 大侠 金庸身上有着太多的谜。《闲坐说金庸》由查氏后裔、与金庸同宗的学者查玉强利用其独特的身份优势,历时七年撰著而成。全书共46个主题篇章,分为4个专辑。廓清了金庸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如金庸的出生日期、相关亲戚关系、退学缘由等;填补了若干空白,包括金庸与湘西的关系、十次台湾之行的细节、与海宁和嘉兴的地域渊源等;还提供了新的研究纬度,如金庸与查氏家族、地域文化的研究等。是一部关于金庸的 科普型 大众读物。此外,书中收录了金庸亲笔修改的小传、与兄弟姐妹间的书信等28组插图,均为第一次面世。本书对读者进一步了解金庸生平、理解金庸小说有不小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过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有裨益,只有在自己深感震撼的心灵中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一 这个时代用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并又威胁着他一生中宝贵的东西:个人的自由 只有他才会知道,在那些乌合之众疯狂的时代里要始终忠于内在的自我,需要多少勇气、诚实和坚毅。
本书是一部关于陶渊明的传记,以他的生平经历为主线,将其家世渊源、少年青年时代、为官生涯直至归隐田园度过晚年的人生轨迹完整呈现,其间融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史实,为读者展现了这位田园诗派鼻祖的境界、才华与傲然风骨。本书的特点是不单按时间顺序叙述陶渊明的一生,而且将其融入历史的大背景去讲述,也包括对陶本人相关的古人的叙述。作者将陶本人的经典诗文与创作诗词的背景穿插其中,并收录了古今文人学者对于陶渊明的思考和评价。从中,足见作者搜集资料的广泛,令本书内容显得颇为丰富。本书集阅读、赏析于一体,帮助读者了解真实的陶渊明,他不仅是才气满满的田园诗派鼻祖,不只有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风骨,进而带领读者进入 桃花源主 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以史铁生的挚友、知青、女性等多重身份,真情回顾了史铁生多舛而又昂扬的一生,深刻展现了史铁生人格的光辉与不屈的精神。史铁生的文字触动着人的灵魂,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去探索生命更深层的意义。相信每一位读到史铁生故事的人,都能得到心灵的洗礼与共鸣。
陈梦家是中国现代史上难得的一位大才!他的前半生充满着激情与浪漫,后半生却写尽屈辱与坎坷。 本书全面细致地书写了这位新月派诗人、古文字学家、明式家具收藏家陈梦家一生及其交往密切的朋友圈。全书分别绘制出陈梦家与闻一多、胡适、梅贻琦、容庚、唐兰、夏鼐、王世襄等19位名家的交往图景。从中展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国宝守护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大家、明式家具收藏家短暂、璀璨却又坎坷的一生。从全书陈梦家的朋友圈,可见一个大时代中知识分子们的治学、处世及各自命运的沉浮变迁。
这是一部 感动沈从文家人 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 感慨万分 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津奖 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 增订版 ,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绝境的故事,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创造力的故事,爱的故事,时间胜利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 绝笔 的《一点记录 给几个熟人》。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的候选人。 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 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重新发现 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 :一本回忆录》是弗朗茨 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时而令人惊讶,时而相互矛盾,但共同构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面。本书试图通过卡夫卡亲友的视角来揭示这位神秘作家的真实面貌。本书主编汉斯-格尔德 科赫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反映卡夫卡个性和真实生活的文章,同时排除了那些撰写者过于自我中心或与事实不符的记述。本书的特色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卡夫卡生平的再现,更是对他人格的探索。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窥见卡夫卡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复杂关系。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辅以延伸说明的三篇附录、简洁清晰的生平线索、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和精彩纷呈的译后手记,并配有大量照片、画作和手稿插图。 正如作者伊夫 博纳富瓦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 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 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 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 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