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昌身世奇特,经历坎坷。自幼被卖进同仁堂乐家的经历,最终成就了让他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大宅门》系列剧。但宅门里的兴衰恩怨并非他传奇经历的全部:他追寻自己身世的执着,他被时代车轮倾轧下狱劳改的坎坷,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痴迷和探索,他与梨园行的奇缘,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扶持以及和他们的友谊,他被命运拨弄因而缺乏亲情的孤独 以及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背后,对时代、对命运、对人性的复杂体味和审视,都被他用一支擅长讲故事的妙笔写在书里,也为读者写下了一个强韧的他和他所经历的复杂时代。 书中除集齐了郭宝昌尚未发表的遗作,还收入三篇他的至交好友写作的纪念文章,借亲朋的视角,让读者更多地了解郭宝昌过人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在他辞世一周年之际,表达怀念和致敬之意。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人称 我 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首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 理想不死 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 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 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 全球超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 ,当之无愧。 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 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峰顶,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站在荣耀的*,李安却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告诉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 一个没用的人 : 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意外步入舞台生涯; 他,在纽约名校高分毕业后,遭遇 毕业即失业 ; 他,在美国煮饭、带孩子,做全职 家庭煮夫 ,整整六年; 人往四十岁走,他才华满腹,却只能在剧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
克里斯托弗 诺兰 当今世界*受瞩目、*具话题性的电影导演之一,凭借《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极具个人风格的大片,屡屡创造口碑、票房双收的神话,他本身已然自成一个品牌。 本书将深入探索他的作品、他受到的影响,以及他神秘的成长经历。哪些作家、导演和艺术家曾带给他启发?他迷恋何种独特的主题与形象?每部作品有着怎样的灵感来源和幕后制作故事?他如何解读自己那些烧脑大作的谜底,又怎样面对业界、媒体和观众的反应? 资深影评人汤姆 肖恩与诺兰相识逾20载,获得了这一空前机会,对后者进行跨越3年的独家深度专访,试图解答以上问题。本书由对话访谈和肖恩的论述交织而成,得到了诺兰本人的全力支持配合,以罕见的亲近视角回顾了诺兰的个人生活,梳理其电影生涯的发展轨迹,探寻其杰作背后的
本书是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查尔斯 R. 克罗斯写就的权威科特 柯本传记。作者通过4年的调查、400多次采访以及对柯本未出版的日记、歌词和家庭照片等珍贵资料的抽丝剥茧,生动再现了这个传奇摇滚巨星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足迹 从悲惨的童年到孤苦的青春期,再到在阿伯丁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直至*终成名后在公众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下自杀身亡。《重于天堂》不仅为读者呈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地下摇滚乐的辉煌群像,更将其中心人物科特 柯本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发掘出来 这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的故事,更是一个始终渴望爱的、孤独的孩子的故事。
这是一部张国荣电影生涯的全记录。六十一部电影逐篇细说从头,从影片内容、演技评价、艺术风格、旧闻花絮、影坛大动荡直至微妙变迁,无所不包,无所不言其详。犹如一个个分镜头剧本,将电影中的世界历历再现,还原出一个艺人毕生的电影生命传奇,也还原出整个香港电影为辉煌的黄金年代。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了一代电影人的艺术之路。文字娓娓道来,图片经典唯美,跟随本书走进一位表演艺术家的美丽人生,她不仅在影视艺术上造诣颇高,这些年对朗诵、歌唱、绘画,乃至于对书法、摄影之所以坚持和执着的探索,也都是为了回馈表演艺术,展现艺术的魅力。
我们对路易德菲奈斯了解吗?作为欧洲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他主演的《虎口脱险》、《警察》系列、《雅各布教士历险记》等影片倾倒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影迷。 我们知道他演了120多部片子后才出人头地,他一直拒绝出演悲剧角色,他是法国大演员中能够在烂片中表现出色的……然而,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坎坷,付出了多少辛劳,又是怎样的机遇使他脱颖而出,并终蜕变成法国有人气的电影演员,直到今天。 通过路易德菲奈斯拍摄的上百部影片、无数的见证、评论文章以及初次揭秘的档案,贝特朗迪卡勒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喜剧大师的成长道路和职业生涯。 《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传》是对战后法国大众文化的一次穿越,它将带我们一起去探索法国社会的变迁,重温那段忘却的集体记忆。
在美国乃至全球流行文化中,斯坦 李感动了无数人。他是漫画界行走的、爱说话的、爱开玩笑的、爱自嘲的 全能大师 。而斯坦 李本人,从20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纽约市穷街陋巷中生活的小伙子到获得国家艺术奖章的艺术大师,他的一生几乎和他几十年来所创造的超级英雄的惊奇冒险一样精彩。他颠覆了自己所在的行业,产生了更为广泛的时代影响力,他是 漫威之父 和漫威代言人。在60多年的岁月里,他一直是漫画业的一面旗帜。毋庸置疑,斯坦 李是美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创新偶像之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漫画行业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潮流。作为漫画编辑的斯坦 李希望能创造出一组能给自己和读者带来快乐的漫画形象,他决定创造一支 漫画界前所未有的英雄战队 ,于是漫威英雄开始悉数亮相:蜘蛛侠、无敌浩克、神奇四侠、夜魔侠、奇异博士 随着超级英雄的
安杰伊 瓦依达是波兰电影学派中*早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结合了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精湛的电影技巧,深刻反映了20世纪波兰的苦难和挣扎,在其中显示出艺术家的良知、反思与社会关怀,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好见证,被誉为 波兰电影之父 波兰电影的骑士 和 波兰电影之王 。本书为安杰伊 瓦依达传记,描写了瓦伊达电的生平经历,同时也描写了瓦伊达本人电影风格的转变,从中反映出20世纪电影史的变革历程。
你可曾知道他生前拍摄的二十五部长片,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共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观影?他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充满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细微捕捉。你是否知道在埃里克 侯麦这个化名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名叫莫里斯.谢赫的男子?他低调、神秘,过着一种平行生活,总是喜欢藏匿在其电影作品背后。他母亲临去世前都还以为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 你是否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作品,他都亲自参与编剧、导演和剪辑?侯麦可以说是新*潮导演中*贯彻 作者电影 的一位,被法国电影界称为 *自由的导演 。 这是迄今为止内容*详实的一本侯麦传记,描述一位生活严谨的唯美主义者、虔诚的天主教徒、《电影手册》主编与电视片制作人、对政治运动冷眼旁观的公民、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的缅怀者 2010年去世之后,侯麦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达两万份的
本书是作者对三十个国家五十位导演进行的访谈。本书既是当代电影的编年史,也是20世纪6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四十年电影批评之集大成。米歇尔·西蒙既颂扬了电影大师,也发现了影坛新英,他的足迹遍及东京、洛杉矶、莫斯科、马尼拉、罗马和布达佩斯,也包括作者在威尼斯、戛纳和柏林电影节上,与布莱松、斯科西斯、费里尼、大卫·柯南伯格、北野武、王家卫、塔可夫斯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约翰·卡萨维兹、皮亚拉,以及近半个世纪活跃在电影小星球上代表人物的精彩访谈。
但我还要说,谢导还是一位心地特别善良和慈爱的长者与朋友。这方面公众知道得不太多,而《家里家外话谢晋》一书所述内容,恰恰能够弥补大家对谢导在这方面的了解。我要特别加以说明,谢导作为一名经历异常丰富、交往十分广泛的著名艺术家,他与中国几代领导人和几代艺术家、社会各界名流,都有很深的友情,能把这些事记录下来,其本身就是件极有价值和很不容易的事。宋小滨先生为此书到处奔波,其情其意,令人感动。他的许多文字记录和照片收集都很精致与珍贵,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对谢导有了更深刻和更立体的了解。谢晋是属于他们谢氏家族的,然而谢导又是所有与他交往过人的好朋友、大朋友、老朋友。他在家里家外、戏里戏外、行里行外,就是这么个人一一只要他与你一有接触和交往,你肯定会喜欢和爱上他。他的豪爽、直率、善良、多
斯坦利·库布里克堪称美国电影*伟大的导演之一。但是他离群索居,一直以来关于他的事迹鲜为人知。本书是部对库布里克导演的生平进行全景式考查的专著。本书将库布里克导演的一生置于电影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之中,通过详实的资料揭开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面纱,还原了其真实面目。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品牌的音响产品的技术特点与声音特点,作者团队对不同品牌的多种音响产品进行测试和点评,并精选了其中的优秀评论集结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品牌的落地音箱、书架音箱、胆机功放、解码器、播放器和黑胶唱机等设备,对每个产品的研发背景、技术特点、声音效果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可作为音响发烧友的设备选用参考用书。
本书是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 书中记述了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本书也生动地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这是一本当代华语艺术名家谈艺录,由作者近年来的亲身采访与资料收集而成,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叙了当代二十余位华人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以及他们心中对艺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的看法。 全书共分二十六个章节,汇集众多一手材料,配以独家图片,内容真实可信,情感真挚感人,全面展现了当代华人艺术名家的风采神韵,为读者了解艺术、深入艺术打开了另一扇窗。书中所涉及人物均为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濮存昕、杨立新、袁泉、冯远征、陈建斌等热心公益的演员,具有广泛的业内好评度和社会影响力。 作为华语艺术舞台的创造者、继承者、发扬者,这些典型人物的艺术人生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华语艺术发展至今所经历的艰辛与坎坷、辉煌与成就。
《视听语言(第3版)》从影像、声音、剪辑三个角度研究和分析视听语言,从“单个镜头”到“镜头与镜头的组合”,条分缕析地呈现视听语言从元素到篇章的过程,并以经典影片《公民凯恩》《辛德勒的名单》《阳光灿烂的日子》《青红》《断背山》等个案为例,详细讲解视听语言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视听语言”是传媒院校的专业必修课,《视听语言(第3版)》既可作为高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视听语言(第3版)》自2007年10月第1版出版以来,反响良好,被近百所高校选为相关课程的教材。作者团队于2013年进行首次修订,2018年进行第二次修订。第3版即第二次修订的成果。本次修订,在重点章节后增加了学生作业范例与点评。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提供每个章节的PPT课件。
冯喆是我国上世纪40—60年代一位优秀的影剧表演艺术家,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演员,一位深受广大影迷朋友由衷爱戴的著名电影明星。提起他几代深爱着他、痴迷于他的影迷们,脱口而出地便提及由他主演的一系中国经典电影名片:《忆江南》、《恋爱之道》、《结亲》、《冬去春来》、《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金沙江畔》、《桃花扇》…… 本书稿文字约28万字,各类相关珍贵图片500余张,作者用独到的笔触和独有的资料,全面展现了冯喆的演艺生涯和婚恋生活,使银幕上冯喆英武洒脱的独特气质和光彩照人的不朽形象跃然纸上。 本书作者还在书中首次对历史悬案“冯喆自杀谜团”做了真实客观的还原与分析,使时常沉浸在这种浓郁“怀旧情结”的影迷们,从心灵深处又重新勾起对这位影星深深的缅怀和思念。 今年正好是冯
《海上谈艺录·银幕荧屏老兵:仲星火》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访谈、兢兢业业顺其自然、艺术传评、人生起步、部队生涯、上影演员、动乱年代等。
这部文集汇编了作者撰写的谢晋、凌子风、李俊、吴天明、张暧析、谢飞、王好为、黄建中、郑洞天、张艺谋、黄建新、周晓文等30多篇电影导演访谈录等。均为一时之影坛俊秀,多数人迄今仍在影坛叱咤风云。访谈录重点探讨的《芙蓉镇》《老井》《孙中山》《青春祭》《邻居》《野山》《本命年》《红高粱》《黄土地》《黑炮事件》《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影片,都曾引领一时风骚,为国际电影节或国内金鸡奖、百花奖获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