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整收录了诺奖得主、科学顽童理查德 费曼的61篇经典自传文章,经过费曼的忘年密友拉尔夫 莱顿的精心编排,我们得以沿着生平时间重走费曼的冒险旅程:在麻省理工学院捉弄同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与爱因斯坦对话,研发原子弹的同时开遍保险柜,学敲鼓并加入桑巴乐队,在诺贝尔奖晚宴的趣事,学画、卖画、办画展,靠冰水和夹子解密航天飞机事故 费曼的这些文章,展现了他对科学、教育和人生的独特观念和态度,也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难,也更重要。 作为费曼的好友,编者拉尔夫 莱顿为本书增加了新的注释,这些着意补充的细节为费曼的叙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同时收录包括费曼的照片、绘画作品、手稿在内的的30多张图片。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 戴森所作的前言,并以知名演员、导演艾伦 艾
我们迫切地需要一部以奥本海默科学成就为叙述核心的传记 一本全新的奥本海默传记 shou次翻译出版 继《维特根斯坦传》《罗素传》后 瑞 蒙克 又一倾力之作! 深入奥本海默的核心 满足所有读者对奥本海默物理学事业的好奇心 J.R.奥本海默是20世纪具争议性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领导期间,负责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这项工程帮助盟国击败了纳粹。原子弹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奥本海默也被称作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兴趣广泛、智识超群。他的才华与激情,让自己与玻尔、波恩、狄拉克、爱因斯坦等人一道,跻身20世纪物理学名人之列,他也在各种实验室和课堂中发挥作用,以此不断改变着世界。但是,奥本海默的生平,并非一段简单、重复着科学成就和世界性声誉的故事。作为一个复杂而脆弱的
《听,科学家说:走进全球63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本由全世界63位科学家共同谱写的一本具有极高教育价值的启迪之书!国际摄影艺术家赫尔林德 克尔布尔采访了来自德国、以色列、美国、瑞士、法国、英国、中国、日本的63位世界科学家,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珍妮佛 道德纳,首位获得维加奖的亚洲科学家、中国冰芯开拓者之一姚檀栋, 量子之父 、 墨子号 项目领头人潘建伟,澳大利亚免疫学泰斗彼得 多尔蒂,HIV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弗朗索瓦丝 巴雷-西诺西 带你了解数学、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免疫学、病毒学、天文学、海洋学、冰川学、生物学等全球20大科学领域内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和奋斗经历,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科学人生,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奋进过程、研究成果、成功经验等,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认识、面对挫
本书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之一 五十年代归国北美留学生名录 项目的成果,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承担采集和编写任务。全书采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的北美留学生,主要是科学家,共一千七百余人,其中一千三百多人有比较完整的个人资料,大致可以反映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事业成绩。本书为列传性质,时代为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非常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该书资料翔实可靠,研究扎实专业,是学术界对那个时代的那群特殊科学家资料的首次收集研究,从中还可以深切体会到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巨大感召力以及知识分子的深厚的爱国情怀。
《吴孟超》是一部真实记录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医学创始人 吴孟超院士97年人生旅程的文学作品。书稿以时间为纵轴,全方位展现吴老从一名人民军医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精诚大医之心路历程。 全书共11章、1份年表和4个附录,约130万字,并选配了近千幅珍贵照片以及38段影视资料。尤其是书稿从吴老70多年科学旅程中精心挑选了这些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能让读者方便地用手机扫码带来生动的视听效果,以一睹大医的风采与魅力,分享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的恩惠,对人物纪实作品也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书稿描述了吴老坎坷的成长道路和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也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 做人做事做学问 的理想读本,对正在寻找成才与创新之路的广大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前行的路标。对相关读者所研究的 大医吴孟超现象 和人类肝胆医学
本书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一个秉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都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本书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面临特殊的内外环境,担当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鲜明个性,加以所触及事众面广、头绪纷繁等这些因素,钱三强的一生,真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谱记录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钱三强,是钱三强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
叶铭汉,我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反应实验、粒子探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持续的推动者。 1982年起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研制,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主要科技领导之一,《叶铭汉传》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为推动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生并成长于上海,曾求学西南联合大学,终身受到其叔父、在近代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叶企孙先生影响,致力于科教救国、科技强国,演绎出壮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爱因斯坦全集》是有史以来科学史文献方面*雄心的出版事业之一,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授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此书的中文版。全集包括从爱因斯坦档案馆中选出的14000余件文件以及许多新发现的文件。全集出齐将超过25卷。包括爱因斯坦已发表的全部物理学和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还有他的笔记,未发表的科学手稿以及他与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全集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的认识,而且也为理解现代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综合性的手段。 第十二卷(柏林时期,1921年,通信集):本卷利用了爱因斯坦1921年的2000多份信件,这些信件为我们揭示了爱因斯坦在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方面,不仅使
周先庚是中国实验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中国军事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的开创者。他193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和心理所筹备委员,主译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演讲集》和《心理学纲学》《心理学导论》。周先庚发明的 四门速示器 推进了汉字阅读的实验研究;他从事的伞兵突击队选拔和军官心理测评工作,为国家选拔专业军事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使用心理测验法考察年龄与学习能力的关系,得到了享誉中国心理学界的 周先庚曲线 ;他以 伏生 精神,精心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日记等。
《爱因斯坦全集》是有史以来科学史文献方面*雄心的出版事业之一,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授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此书的中文版。全集包括从爱因斯坦档案馆中选出的14000余件文件以及许多新发现的文件。全集出齐将超过25卷。包括爱因斯坦已发表的全部物理学和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还有他的笔记,未发表的科学手稿以及他与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全集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的认识,而且也为理解现代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综合性的手段。 第十三卷(柏林时期,1922年1月-1923年3月,通信集):本卷中所收录的书信反映了爱因斯坦在这个时期发表的该领域的论文的数量及其重要性。本卷中也包含着爱
《爱因斯坦全集》是有史以来科学史文献方面*雄心的出版事业之一,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授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此书的中文版。全集包括从爱因斯坦档案馆中选出的14000余件文件以及许多新发现的文件。全集出齐将超过25卷。包括爱因斯坦已发表的全部物理学和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还有他的笔记,未发表的科学手稿以及他与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全集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的认识,而且也为理解现代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综合性的手段。 第十一卷为索引卷,本卷整理了前10卷中所有的论文、年表、参考文献,并一一作了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他叫华罗庚。相信你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数学家。书中讲述的,是华罗庚童年的故事,蛮好玩的。还有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做出的一件件与数学有关的奇事。童年的华罗庚很平凡。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华罗庚又怎会成就巨大,蜚声中外? 华罗庚是一位罕见的数学天才! 从凡人到天才,这中间华罗庚走过怎样的路?又有哪些成功的秘诀?本书中的故事,可以告诉你一切。
本书讲述了印席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钱德拉塞卡(1910-1995)的故事。本书的写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貌的钱德拉。 传记作者卡迈什瓦尔·瓦利教授,同为印度裔,是钱德拉的后辈和崇拜者,他怀着钦佩的心情多次访问钱德拉。两人进行过广博而发人深思的对话,依据这些对话以及钱德拉的论文、信件,瓦利运用风趣流畅的手笔,追踪钱德拉一生各个时期的足迹和轶事,精彩内容层出不穷。传记介绍了钱德拉如何在其叔父、诺贝尔奖得主拉曼的影响下,从小立志献身科学。又详尽披露出钱德拉与导师爱丁顿就白矮星理论展开的激烈争论。因遭到爱丁顿的极力否定,“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恒星质量上限)被认为是错误的而遭摒弃,直到多年后才得到公认,这是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记还讲述了钱德拉奖《天体物理学杂志》从一
科学家用他们聪明的智慧,为人类当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中国当代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外优秀图书。真正的文学是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的,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浮浮沉沉,终沉淀为一粒粒珍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耀千古。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美丽的文学殿堂。我们将跟全世界的孩子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理,感受同一节奏的心跳,与他们共同成长进步。
这是一本爱因斯坦的生活传记,是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部有关他的内容详尽、可读性极强的传记。作者在本书中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本书基于新近披露的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探究了这位富于想象、不拘礼节的专利员领会造物主的心思、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故事证明,创造力与自由密不可分。 《艾伦·灵传》 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 本书是世界共认的权威的图灵传记
2007年7月,《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出版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认为,该书对弘扬科学精神,宣传院士的高尚学风与品德,教育年轻的科研人员很有意义,便决定出版第二册。 第二册收录了撰写136位院士故事的稿件,生动地反映了院士们在工程科技的不同岗位上,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为祖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生经历。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技大军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院院士真正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诸多技术科学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并因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老的一生都在履行着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平凡而伟大的誓言:“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也使这位科学大家被人民爱称为“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书信》辑录了钱老从1955年归国以来至2000年的各类书信,真实的向公众展示了钱老的思想历程、人格魅力,是钱老为我们社会奉献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客观记录。该丛书的出版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总装备部等诸多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该丛书也被列入了
《书信》内容涉及面广,充分展示了钱学森在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书信除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和文艺理论等11个科学大部类外,还涉及暂时还不能进入钱学森这个科学体系的大量经验性知识,以及所有这些科学知识后提炼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理论。钱学森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广,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常说,如果说他在科学上取得了一点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也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直非常重视,并自觉运用到他的研究中去。钱学森在同一些自然科学家的通信中,时常联系到文学艺术问题,从艺术家大跨度的形象思维得到借鉴。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陈佳洱编著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学卷第1分册)(精)》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学卷》分册,收录了 60 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的传文,卷末附学科发展大事记,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物理学科的百年发展脉络。 全书以突出学术成就为重点,着力勾画这些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