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没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孟德尔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了豌豆实验?为何修道院会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为何被忽视?他身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本书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了解,他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形象,让我们得以一览科学大家的风采。
达尔文从未忘记小时候父亲对他的呵斥: 你整天不是打猎、养狗,就是抓老鼠,你这样会让自己和全家人都丢脸的。 达尔文虽出生于名门世家,但童年的他并未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学过医,当过乡村牧师,曾想归隐山野轻松度日。直到 22岁时,达尔文登上 贝格尔号 ,开始了一次环球航海探险旅行,才真正激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这才有了博物学家达尔文。 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少,孩子们花在大自然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阅读达尔文,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位置。达尔文带给我们的重要的洞见之一,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人类也只是生命之树上的一根枝条。人们通常认为,要体验大自然,你就得到遥远的热带雨林去。但其实,大自然就在你我身边,就在我们的公园、花圃和当地的自然保护区里。 兴趣是好的老师。达尔文对
爱德华 威尔逊,他是当今世界美国蚂蚁研究翘楚, 社会生物学 理论之父,被誉为 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的绝响 。在他的自传中,威尔逊用优雅风趣的文笔,将他跌宕曲折的人生经历,与科学家成长之路娓娓道来:他在大自然冒险中度过了孤独童年,天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与亲近感;青年时代确定研究蚂蚁物种作为学术方向,首先要克服经济拮据的困境;与生物学同人一道探访西印度群岛,将岛屿上蚂蚁的生态分布尽数掌握;在哈佛教学期间,为进化生物学而与主流的分子生物学巨星们分庭抗礼 在威尔逊的人生故事中,他冒险奋进、不畏风雨、热情达观,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崇敬,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深沉关怀。他也带我们畅游缤纷的自然世界,教给我们观察生物的知识、技巧和趣味,繁忙的家蚁、凶猛的毒蛇、斑斓的热带飞鸟,都与威尔逊有着亲密互动。 书中不仅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了解达尔文生平的权威、全面的一本书。本书作为达尔文的遗稿,大约是在其逝世六个月后,由他儿子弗兰西斯达尔文删改、摘录和誊抄出来的,于1887年首次出版。 译者翻译该书时,除原文外,参考了两种英文译本和俄文译本,并对其中的错漏进行了改正。译者还在书中增加了不少注文,去说明达尔文手稿中所述的实际情况,指出他笔误和简略之处,并介绍他提到的许多书名、人名、地名和专门名词。 本书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达尔文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从达尔文的诞生写起,对达尔文在剑桥的生活、在贝格尔舰上的航行、达尔文的宗教观点、居住在伦敦时期、居住在达温宅时期的事迹进行了记述,同时,还补记了他的几本作品和他对自己智力的评估,书中在正文以外,还附录了达尔文和韦奇伍德的家族人员,书中的人物、地名、动植物名称、书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多年来,林浩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 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我国鱼类养殖生产中亟须解决的 苗种繁 育和良种选育 重大关键问题,系统深入地、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 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他一生和鱼结下不解之缘,在治学、育人和推动鱼类 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艘不起眼的小军舰,一次不平凡的环球航行,由于达尔文的参与,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永远的光荣。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达尔文意识到,大量的灭绝生物都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下来的失败者。那么在自然界中,谁能够活命,谁注定要死呢?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呢?是它们自己,是它们自身的优点。一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如果不具有胜过其他生物的优点,就都要灭亡。只有那些具有别的生物所没有的某些有利性状的动物和植物,才能够在生存斗争中活下来并产生后代;只有zui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才能活下来。 与 人工选择 相对应,达尔文称这种自然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生物的过程为 自然选择 ,有时也称 适者生存 。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达尔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本书是一本较为quan威的达尔文传记
蕾切尔 卡森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著名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威廉 苏德在这部描述卡森生平的全新传记中,以详实的研究和优雅的文字展示了为何这位伟大的女性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卡森钟情于大海,曾经写了3本书讲述海洋的奥秘,每一本都畅销世界。《寂静的春天》是她的第四本书,而正是用这本书,这位低调恬淡的生物学者唤醒了无数人的环保意识,开启了人类的环保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遥远的海岸》考据精细,行文优雅,凸现出一位性格腼腆又激情满怀的女性形象:在大自然中徜徉的卡森比在文学天地里更加洒脱自在。威廉 苏德还以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卡森与多萝西 弗里曼的浪漫友情,以及1964年卡森因癌症去世的情景。这本书真正写出了20世纪一位杰出改革者的
《深圳自然笔记》的作者南兆旭用十余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深圳自然笔记》与读者一起发现深圳的自然之美,探秘深圳的自然胜地,观察深圳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追溯深圳的历史地理典故,了解深圳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分享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感受。本书试图为深圳建一份“自然档案”:从10余万张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图片中精选了1800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不仅标注了内容,同时记载了时间和地点。一个城市的历史不仅仅蕴含在年代久远的建筑、博物馆的展品、档案馆的文件、史学家的著作中,同时还蕴含在河流、海岸、田野、岩石、动物与植物当中,大自然给我们讲述的深圳历史,更生动,更接近真相。作者已出版图书《老照片-20世纪中国图志》,《深圳记忆》;《解密深圳档案》等。
彼得·杜赫提在本书中回顾了他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传奇道路,讲述了他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规的教育、他原本作为局外人的感触,以及他对不同观念的探寻如何塑造了他的生活与工作。针对研究人员的真实状况,杜赫提用既幽默又敏锐的笔调难得一见地写出了“圈内人”的看法。他认为,科学在改善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指出科学家需要在使他们的工作更易于被公众理解方面做得更好。*后,他逐条总结了获得诺贝尔奖的要素——持之以恒、心胸宽广和兼容并包。同时,在本书简短的中文版前言中,杜赫提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对科学的投入,以及中国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科学知识 开拓你的视野 科学方法 激发你的兴趣 科学思想 启迪你的智慧 科学精神 滋养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