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直是“新思想界的勇士”、思想启蒙者、导航人,他从来都是文化上的快速响应者,而且梁启超是“一个适于融合东西方学术的人物”,一位沟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界泰斗和领袖。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梁启超堪当少数几位奠基者之一。 梁启超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政治学、史学、经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军事学、宗教学、文学、法学、伦理学、考古学、地理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成为近百年问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此外,《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都是梁启超的重要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一千余万字,存之久远,泽被后世。纵观其一生56年,参政干政三
陈海红编著的《乱世君子(理学大家张履祥评传)》是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社会、传统学术发生重大变革时期的代表人物理学大家张履祥的传记。《乱世君子(理学大家张履祥评传)》通过对明清之际社会变革、学术演变的分析,在深入研究张履祥生、学、功、文、行、品、境的基础上,辨析了张履祥 祖述孔孟,宪章程朱 的学术追求,得出了一代儒者张履祥 生于乱世,成以君子 的学术结论。
战国末年,百家异说,诸侯异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生于赵国伊氏(今山西安泽)的荀况,幼年聪慧好学,善恶分明。一夜之间,祸从天降,荀况惨遭少小丧父、亡母,撕心裂肺之痛。同室操戈,国仇家恨,荀况深深陷入恩与恨、情与仇的矛盾之中。历尽磨难,感悟人生,人间正道,何去何从?荀况稷下求学,刺取百家。他究天人相分,通古今之变,继孔孟余绪,开一代师风,为谋求天下一统,社会和谐,架构封建社会“法礼治国”,“以政裕民”的立国模式,提供了震古烁今的思想理论支撑。剧本围绕荀况与廉颇、虞卿、蔺相如恩遇巧逢,机遇垂青;同范雎、白起、春申君指点江山,议政谈兵;与艾菁、颖宁两个女人梦断鹊桥、爱恋悲情,及对韩非、李斯等几个学生言传身教,施政兰陵,构思故事框架,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起伏跌宕,悬念环生,扣人心
《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励志意义的人生独白。季先生的求学与就业经历,对当下的青年读者来说,是一部非常合时宜的励志作品。他从山东一个穷困的山村走出来,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虽时隔多年,然而他考上名校(清华大学),出国留学(赴德),后回国求职(于北大任教),这一段时间的人生轨迹,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走的路。 《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致青春"的一本书。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希望这位勤奋的老知识分子、老留学生在向各位青年读者分享自己这段"人生路",能感染和指引更多的人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路,真实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他从一个也曾叛逆的贫穷少年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没有显赫的身世或辉煌的背
本书精选八十年来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作者包括钱穆、侯外庐、张玉法、汤志钧、近藤邦康、姜义华、汪荣祖、王汎森、桑兵、陈平原等,既有前辈学者,也有现在知名的中生力量,既有国内学者,也有大批海外专家,阵容十分强大。就内容来说,本书的论文,涉及了章太炎的哲学、经学、文学、医学、佛学、文字学以及进化观、道德论、真理观、联亚思想等方面,几乎涵盖了章太炎一生行事与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本书稿全面体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对促进章学和相关思想史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本书将成为有关章太炎研究的重要的参考书。
本书集选文的标准本着不选择翻译作品和散文杂文类文章,也不选一般的序言和跋语,而是着力展示季老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地长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文、印度古代历史和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的论著,尤其是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新著,使《季羡林学术精粹》更有理论新意和考辨价值。 季羡林先生研究的具本学科领域如印度佛教语言学,应该说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我部学术传记阐释其思想,在本书序言中我不再述,而仅仅想阐明全球化中东文学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创新的价值。我想,这也是季羡林先生晚年*终的考重点之所在。
《走近国学大师(套装上下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分为上下卷。上卷《苏渊雷文萃》,傅明伟选编。下卷《苏渊雷评传》,傅明伟编著。上卷内容从本社已出版的《苏渊雷全集》中选编,下卷为傅明伟撰写的苏渊雷的人生经历。《走近国学大师(套装上下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为读者提供了苏渊雷著述的精华,叙述了苏渊雷一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从两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学大师的风貌。
《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标志性读物”之一。 《陈寅恪的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十六七年过去,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
鲍鹏山*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本书附赠张楷手绘原本内容藏书票一枚。该藏书票一套全五枚。
本书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先生的著作。作者以其锐利的目光甄别出史书和后人的粉饰,描述了孔子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思想家,不断追求理想,在挫折和漂泊中所度过的一生。 作者一反过去把孔子作为大圣简单描述的做法,力图从孔子的身世及一生言行中揭开事实真相,挖掘沉淀在意识层深处的东西,塑造了一个更接近真实而有血有肉的孔子。 书稿共分“东西南北之人”、“儒之源流”、“孔子的立场”、“儒教的批判者”和“关于《论语》”五章。围绕以下主题展开:孔子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儒教是如何产生的;孔子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是怎样的;儒教与诸子百家的同异;《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正如人生成长的阶段不可超越一样,生活的历练与世事的洞明是获取生活智慧和人生体悟的炼狱,更是走向人一生通达化境的必要旅程。跟随曾氏的朝圣之旅,感受一个生命的人生轨迹,参透一种人性的生命智慧,热爱生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你我正在寻觅的思想捷径。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 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胡适可谓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胡适传》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详细叙述了他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和晚年生活,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胡适作为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本书还不遗余力地讲述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在整理国故与考证小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不平凡的一生。
王力是中国近百年来伟大的语文学家。他继承了我国语言文字学的传说,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语文,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奋斗了一生,走出了一条融会中国、龙虫并雕的道路。他的一生闪烁着人格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光明日报》开辟《国学》专栏,新浪网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网联合举办“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网上评选活动……在人文精神缺失和民族文化亟待复兴的当下,“国学热”方兴未艾。《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述及38位国学大师的行状与事功,尤重提炼和概括大师的治学理念、方法以及独特的思想价值观。旨在向大众普及国学有关知识,传承大师的精神和思想,弘扬大师的道德和文章,唤起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文化的温情和敬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教授认为,“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网上评选和《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的编写,一为网络世界的开放式讨论,一为传统出版物,两者相得益彰,并列为2006年国学普及教育的两件盛事。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
《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标志性读物”之一。 《陈寅恪的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十六七年过去,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究,
v 在本书中,作者倾情讲述了南家三代人百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包含 从未披露的家庭生活细节 ,以及 旁人无法得知的家族事迹 。 v 《人生路漫漫》就像南怀瑾一生的底色和背景。 本书围绕祖父南仰周、父亲南怀瑾以及作者自己三代人的人生起伏,从祖父的少年时期开始讲起,将亲身经历的家族往事细细道来 。并 记录了在风起云涌的 20 世纪,南家如何完成从一方商业经营者向中华文脉传承者的跨越。 v 作为一代宗师,南怀瑾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海峡两岸的政治界、文化界,也影响着他的家庭。在特殊时期,因身份的原因,南家人经受了许多磨难。改革开放后,南怀瑾回归故里,修铁路、办学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事业与心迹,本书也作了详实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