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新型的人物传记,旨在以画传这一新颖生动、直观可见的形式对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做全面介绍,配以大量的珍贵图片,夹叙夹议,并以故事情节贯之,既生动有趣,又丰富感人。
《走近国学大师(套装上下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分为上下卷。上卷《苏渊雷文萃》,傅明伟选编。下卷《苏渊雷评传》,傅明伟编著。上卷内容从本社已出版的《苏渊雷全集》中选编,下卷为傅明伟撰写的苏渊雷的人生经历。《走近国学大师(套装上下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为读者提供了苏渊雷著述的精华,叙述了苏渊雷一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从两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学大师的风貌。
本书精选八十年来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作者包括钱穆、侯外庐、张玉法、汤志钧、近藤邦康、姜义华、汪荣祖、王汎森、桑兵、陈平原等,既有前辈学者,也有现在知名的中生力量,既有国内学者,也有大批海外专家,阵容十分强大。就内容来说,本书的论文,涉及了章太炎的哲学、经学、文学、医学、佛学、文字学以及进化观、道德论、真理观、联亚思想等方面,几乎涵盖了章太炎一生行事与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本书稿全面体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对促进章学和相关思想史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本书将成为有关章太炎研究的重要的参考书。
胡适可谓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胡适传》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详细叙述了他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和晚年生活,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胡适作为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本书还不遗余力地讲述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在整理国故与考证小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不平凡的一生。
王力是中国近百年来伟大的语文学家。他继承了我国语言文字学的传说,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语文,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奋斗了一生,走出了一条融会中国、龙虫并雕的道路。他的一生闪烁着人格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孔子》以孔纥与颜征在的意外相遇为始,直到野合生子,仲尼成婚,出仕做官,周游列国,后死于外国。作者并没有把孔子当成一个圣人来描写,书中的孔子是一位充满着智慧的、思维超越普通人的男人。他是礼、孝的代表,却在三年母丧未满时迎娶妻子;他也思淫欲,在梦中出现了衣衫单薄的女子。经过生活的磨练后,他的行为更严谨,思想趋于成熟,赢得了世人的尊崇。
本书是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先生的著作。作者以其锐利的目光甄别出史书和后人的粉饰,描述了孔子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思想家,不断追求理想,在挫折和漂泊中所度过的一生。 作者一反过去把孔子作为大圣简单描述的做法,力图从孔子的身世及一生言行中揭开事实真相,挖掘沉淀在意识层深处的东西,塑造了一个更接近真实而有血有肉的孔子。 书稿共分“东西南北之人”、“儒之源流”、“孔子的立场”、“儒教的批判者”和“关于《论语》”五章。围绕以下主题展开:孔子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儒教是如何产生的;孔子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是怎样的;儒教与诸子百家的同异;《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梁启超一直是“新思想界的勇士”、思想启蒙者、导航人,他从来都是文化上的快速响应者,而且梁启超是“一个适于融合东西方学术的人物”,一位沟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界泰斗和领袖。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梁启超堪当少数几位奠基者之一。 梁启超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政治学、史学、经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军事学、宗教学、文学、法学、伦理学、考古学、地理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成为近百年问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此外,《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都是梁启超的重要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一千余万字,存之久远,泽被后世。纵观其一生56年,参政干政三
鲍鹏山*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本书以 十五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 、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从心所欲 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本书主要内容: 1.研究刘文典的主要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杜甫年谱》《三余札记》等,并探究了其在文献学、校勘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以及其文献学、校勘学在中国学术历史上的地位。2.研究刘文典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参与创办《新青年》,并到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走上学术之路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与民国时期的知名学人进行学术交往,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3.研究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刘文典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为新文化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标志性读物”之一。 《陈寅恪的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十六七年过去,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
《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标志性读物”之一。 《陈寅恪的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十六七年过去,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究,
v 在本书中,作者倾情讲述了南家三代人百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包含 从未披露的家庭生活细节 ,以及 旁人无法得知的家族事迹 。 v 《人生路漫漫》就像南怀瑾一生的底色和背景。 本书围绕祖父南仰周、父亲南怀瑾以及作者自己三代人的人生起伏,从祖父的少年时期开始讲起,将亲身经历的家族往事细细道来 。并 记录了在风起云涌的 20 世纪,南家如何完成从一方商业经营者向中华文脉传承者的跨越。 v 作为一代宗师,南怀瑾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海峡两岸的政治界、文化界,也影响着他的家庭。在特殊时期,因身份的原因,南家人经受了许多磨难。改革开放后,南怀瑾回归故里,修铁路、办学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的事业与心迹,本书也作了详实展现。
《季羡林口述人生》首先是一部信史。言其可信,是因为整部书都由季老在世之时亲口叙述。据季老的学生、口述史整理者蔡德贵先生说,每一页的内容皆有录音资料为基础。还有什么证言比历史的当事人的原话更真实可信的呢?本书以季老一生的经历为自述线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他这辈子对有些人、有些事究竟如何褒贬,以及为何这样评价。正因为自述的可信,本书才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季老。同时,整理者与编辑又做了数量不小的注释,这些注释有的可以纠正季老对人名、时间等的记忆之误,有的提供了季老口述的背景,更增加了本书的可信度。这显然是那些以第三人称为角度来描述季老的书籍难以作到的。
上海陕西南路的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晚年的故居。在人生的后阶段,丰子恺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挫折与磨难。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文、作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本书为丰子恺长子丰华瞻的长女丰南颖、次女丰意青合著而成,回忆了祖父丰子恺在生命后十几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愤怒,有无奈,有和解,文笔平实,感人至深。
鲍鹏山*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本书附赠张楷手绘原本内容藏书票一枚。该藏书票一套全五枚。
在中国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他的自由思想和宽容情怀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社会,本书以胡适的成长经历、爱情婚姻、学术成就等为出发点,详述其作为一代大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范。胡适不仅自己在文史哲领域开风气之先,更培养出一批传承其现代学术方法的得意弟子,并形成了一个独特流派。本书另一条主线,即试图挖掘胡适和其弟子的学术交往生态,还原弟子们之间恩怨纠葛的历史现场,呈现民国时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精神,以让我们重新认识胡适一生为学为师的成败得失。
《平生风谊兼师友(胡适和他的弟子)》由李永福所著,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火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平生风谊兼师友(胡适和他的弟子)》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足以代表他晚年的智慧。
本书为近代历史人物钱穆的传记,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借鉴引用了近年来国内外钱穆研究的*学术成果,勾勒出钱穆先生这位出生于江苏无锡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自学苦读、诲人不倦并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人生轨迹,重点对其学术生涯、学术成就、学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学术著作等进行介绍和评论,尤其突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力求全方位地展现这位来自乡土中国、完全靠自学成才的学者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让人深刻地感受他一生为祖国传统文化招魂呐喊的赤子之心。
章太炎先生以后,几位国学大师,比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胡适等,都是既能熔铸今古,又能会通中西的。他们有别于前一代大师的地方就在这里。在汤一介先生身上,熔铸今古,会通中西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读造诣很高,对汉译佛典以及当传又都进行进深刻彻底的探讨,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数家珍。又远涉重洋,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习梵文,攻读西方和印度哲学。《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汤用彤》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汤用彤的学术成就。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一段 打虎上山 传唱了几代人,依然经久不衰,由童祥苓饰演的 孤胆英雄 杨子荣更是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观众知晓童祥苓缘于 杨子荣 ,但 杨子荣 并不是童祥苓艺术的全部。童祥苓在京剧传统戏方面的造诣也极为深厚,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自幼酷爱京剧,浸润在爱好京剧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家中为他延请名师,学习京剧老生;初涉梨园便崭露头角,与其二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童葆苓组成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后来在童芷苓的带动下,童家班集体进入上海京剧院,继续艺术表演和创作,为传统京剧的革新贡献良多。在而立之年,童祥苓因 杨子荣 一角成为全国闻名、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