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 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既是十九世纪 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 小说家的心理学 著作。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早年多磨难,父亲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青年时期逢明末离乱,身为复社成员又遭吴大铖迫害。明亡后他投身抗清活动,一度以“游侠”形象往来于各抗清组织。终于在抗清一次次失败、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之后,他开始以孔孟为楷模,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坐馆授徒,立倡文明救世,质疑帝制法权,从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中,生发出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本土生长的思想启蒙先驱。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对黄宗羲思想有深切的理解认同。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凸现、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 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 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 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 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
位走进台北李敖客厅的大陆作家 本全面解读李敖魅力的的“狂人“传记 近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博学猛兽”的非凡人生 李敖向称“台湾狂人”、“奇才”、“斗士”、“文化顽童”,从小博闻强记,十三岁即以名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到台湾后他曾和钱穆、殷海光、雷震、柏杨等人有交往,与多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和当时的影星胡茵梦更是闪电结婚、闪电离婚;他说,锻炼一个男子汉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军队,另一个是监狱,这两个地方他都有刻骨体验;他个性超群,特立独行,竟把做家务当做健身锻炼,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作者傅宁军作为“大陆作家采访李敖人”,十八年前,就走进了台北金兰大厦李敖的家,见识了他的“十万藏书”和私人卡片箱,得到了他本人提供的手资料。全书从李敖1935年在东北出生,在北京度过童年和
李商隐,无题诗的鼻祖,开创朦胧诗的先河,意难平的诗人。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把对传主的生平描写与对其诗文创作的介绍评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诗歌背后的故事。使读者能够了解李商隐抱负远大却怀才不遇的一生和他丰富感伤的心灵世界。从中晚唐的历史背景、政治事件、文坛事迹等方面多角度深入解读这位天才诗人。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d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传记作者以十分扎实的学术功力,力图根据传主的词曲、小令、散曲、戏曲作品及其他方面的历史、文学知识,来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历史环境和人物,乃至传主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作者旁征博引,将自己的诸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诗词、词曲等鉴赏方面的感受融入其中,使这部作品显得丰富、生动,可读性也较强。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五十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 许寿裳
《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 不打不相识 、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 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 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这是一部实录我国法制史上罕见冤案的家族传记。 1935年,主人公耿鼎发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户工商业主家庭。经历山河动荡,一家人相依为命过活。母亲耿刘氏善意出借给汪氏三间房屋,但汪家据为己有、不认此事。在 文革 特殊年代里,此事被借题发挥,定性为所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阶级复辟案 而惊动中央高层。耿鼎发作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全优生、共产党员,被地方黑恶势力诬陷为 地主阶级复辟案主犯 阶级异己分子 反革命分子 ,因此蒙受了16年九死一生的铁窗之灾,耿氏一家也都受到牵连,尝尽艰辛。案件历经三十年,*终在胡耀邦同志主持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大背景下,耿氏家族获得新生。
《逃亡与异端:布鲁诺传》是法国著名记者、作家让·昊西所写的一部布鲁诺的传记。 布鲁诺是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因为其反对教会主流思想,在其28岁时就开始了逃亡生涯,并与1592年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等“罪名”被捕入狱,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这本传记围绕布鲁诺的逃亡生涯,详尽地描述了其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不屈。作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并深入到了布鲁诺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刻画了欧洲历史上这位早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这本传记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著作。
胡适在文化、学术领域影响至深,其一生的活动与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他勤奋著述,著作等身,一生拥有36个博士学位。 为了接近胡适,作者从安徽到北京,又从到台湾到美国,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边走边思考,表达了胡适一生无法自持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zui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 真 与 美 、 神似 与 形似 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学者 顾随是大家所公认的, 师者 顾随是大家*熟悉的。此处呈现给读者的,是身为 长者 的顾随。顾随先生是家中的长子长孙,其后有胞妹两人,胞弟四人,膝下有六女,长之秀、次之英,三女之惠、四女之燕、五女之平、六女之京,之秀、之英出于前妻纪氏,后四女为续弦徐荫庭氏所生。顾随先生一生行迹不出冀鲁两省、京津两地,亲族亦多居于此间。本书分四卷,卷一、卷二收录顾随先生写给亲人的书信、诗词;卷三所呈现的是亲人笔下的温馨往事;卷四则是其六女之京教授的几篇专题综述文章,对于了解、研究顾随先生尤其大有助益。本辑所选,不唯文艺,更著亲情,冀望能为读者全面了解顾随先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 1945)被誉为汉学界的 祖师爷 ,又因 劫掠 敦煌藏经洞文献而被视为 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 。他到底是学者、旅行家,还是强盗、军人、政客、赌徒、特务和殖民者? 作者经过调查和访谈,勾勒出伯希和的传奇人生和复杂面貌。在这部迄今*完整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学术态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备受争议的探险活动,还能了解他更多传奇经历: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宫清查写卷和刻本,义和团运动期间表现出 骑士般的好斗性格 ,在巴黎与多位学者进行唇枪舌战,十月革命后为西伯利亚的白俄军队筹措资金和武器,以及德国占领期间的抗争。
艾伦·格林斯潘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者的典范,他的经历几乎是美国梦完美的体现——他从贫穷的单亲犹太移民家庭成长起来,从一位落魄的乐队成员奋斗成为华尔街“精明的证券商”,再到能够左右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皇帝”、“伟大的中央银行家”,历经 5 任总统,执掌美联储 18 年。 直到 2006 年,艾伦·格林斯潘的人生之路都堪称完美,然而, 2007 年美国突然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格林斯潘被拉下神坛。他由全世界的金融“上帝”,立刻变成公众审判的目标,被认为是引发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本书对格林斯潘大起大落的人生之路的精彩描写,读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
《纵横》杂志是全国□□份集中发表回忆文章的期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 亲历、亲见、亲闻 为视角,如实记录和反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情况,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野,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人生社会百态。曾荣膺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在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本套 纵横精华 系列丛书,是按主题将历年《纵横》杂志刊发的读者反响较好的文章结集。自□018年开始,已陆续出版了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情感、人文等二十余种主题图书。所收文章个别文字有所修订,其他均保持原貌。
黑格尔的著作之难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将特别致力于把它解释得清晰明白。我希望,那些还不能阅读黑格尔原著的学生能够发现,本书对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已作了尽可能浅显简明的阐述。而且,我相信,那些认真尝试把本书与黑格尔的原著合读的学生,将会发现许多难点已被廓清。——W. T. 斯退士黑格尔的体系极为庞大。能对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作出述评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属少见。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力求以一单行本的形式展现黑格尔体系的全貌,而不偏于体系的某一部分,这是此书的特点。——贺麟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 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
\"【内容简介】: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 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 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 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
《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跟随花森安治工作六年,他从一个职场新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生活手帖社和主编花森安治。 花森安治个性格鲜明,既被人称为 天才媒体人 ,也有 银座哥斯拉 奇男子 的绰号 语言犀利,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似乎都能在他身上应验。但是对出版人的使命,对杂志、书籍,对日常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杂志主编,他以一丝不苟的匠人之心,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杂志的出版中,包括选人用人、商品测评、选题策划,乃至修改文字、绘制插画、书籍装帧、监督下印,甚至还有杂志社的一日三餐,等等。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手帖》销量一度突破100万册,他因此被称为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 本书作者唐泽平吉,大学毕业后突破重重考验,进入生活手帖社工作,成为花森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