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按照成语出处把古籍分为儒家经典、道教经典、佛教经典、历史著作等十二大类,可以使读者透视汉语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紧密关系,从而得到文化和汉语成语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将外来文化列为汉语成语出处的第十三类,揭示汉语成语从古至今与外来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设立了辨证栏……
凭借来自30多个国家90余位撰稿人的精湛学识,备受推崇的《翻译研究百科全书》对翻译研究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总揽,对于任何一位爱好翻译的学术或专业人士而言,它不失为一部理想的参考之作。 本书的一部分涉及内容为本学科的概念性框架,其主题细目包括:戏剧、文学及诗歌翻译,机器翻译,术语库。 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上主要文化和语言群体的翻译历史,包含了30余项条目。 《翻译研究百科全书》不仅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而且使用便利,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不论对于高校相关专业师生还是爱好翻译的学术或者专业人士而言,其价值均无法估量。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自1948年出版至今,累计发行量逾3000万册,广受全球读者欢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以英文第7版为蓝本。对旧版有所传承、有所革新,充分满足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的需要。牛津高阶为世所公认的英语学习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创同类词典之先河。183500单词、短语、释义:英美并重;85000示例:英汉对照;2000新词:如lifecoach、offshoring;7000同义词、反义词:有助扩充词汇;5000专科词语:涵盖文理、工商、科技;700世界各地用语:如stickybeak、godown;2600文化词语:如WalterMitty、CapitolHill;2000图解词语:图文并茂;400用法说明:辨析常见疑难;130研习专页:全面介绍英语应用知识;44彩页:提供实用帮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逾2500页。内容较前一版增加20%。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为底本,参校别本,将全书予以标点,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并重新排印出版,使读者得到一部与现代字典形式相近而又“原汁原味”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繁体横排注音本)》初版於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历史上部由新式学校所编纂出的语文识字课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商业钜子叶澄衷深感於自己“幼年未曾识字”之苦,於临终前倾钜资在上海虹口创建了澄衷蒙学堂。1900年至1901年,澄衷蒙学堂教员在校长刘树屏的带领下编纂完成了这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繁体横排注音本)》。全书共四卷八册,收录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全书把汉字按天文、地理、人事、物性、词性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凡名字、动字等非图不能显者,均配以插图。时人评价此书“延聘通儒,精心考订,选字注句斟酌,完善缮楷绘图,皆出名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繁体横排注音本)》的出版,对後来的近代教科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广泛搜集各类歇后语共约7000余条(含副条)。本书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全书体例谨严,适合中等文化水平以上读者阅读。
《汉英口译词典》以收汉语百科词语为主,兼收普通语文词条,并附有名家引语、常用成语、经典谚语等。 《汉英口译词典》依照“以主题为中心、自上而下编写”的编纂原则,根据内容主题,将词典的正文分成15部分,每部分内部分为若干大类,每大类下分为若干中类,每中类下分为若干小类。类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饮食文化”的编号为2,下属一大类的编号为2.1 ,该大类下属中类的编号为2.1.1 ,该中类下属小类的编号为2.1.1.1 ,依此类推。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據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外研社日汉双解学习词典》是以《旺文社标准国语辞典》(新订版)为蓝本,插人中文对译编译而成的日汉双解中型工具书。全书共收词约4.5万条,大小适中,可供不同层次的日语学习者使用,能够满足日语学习者多方面的需求。 原版《旺文社标准国语辞典》由日本旺文社于1965年出版发行。日文版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91年,旺文社又推出了新订版,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古田东朔监修,对版作了全面的修订,使内容更丰富、更实用、更切合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旺文社与我社达成协议,以双解版本的形式由我社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即《外研社日汉双解学习词典》。
1716年成鲁的《康熙字典》收字四蓠七干零四十二倜,是历代字画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榆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属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喜逐句加极黠,主要使用逗虢、句虢、冒虢、誊名虢等。为方便让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後加檩汉语拼音和注音符虢。原害燕篆文,现據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範小篆附于正文字頭之後。誊来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喜正文、捕遗、备考中字颈,以便手检索。
成语和俗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文辞基本固定,被人们广泛应用,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正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所以,要将它们严格地区分开来是比较困难的。目前,书市上一些成语词典和俗语词典,无一例外地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如此,成语和俗语之别还是可以界定的。一般说来,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而俗语则不限四字,大多在四字以上,且较松散自由,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基于这种观点,本词典立目时,成语只收四字结构的,俗语只收四字以上的,且取其广义,即俗语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等。所收俗语都是古代经典、宋元话本拟话本、元明戏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小说戏剧中有用例的。那些只在口头流传,有很强地域性,又无用例的,一律不收。 本词典收成语3000多条,俗语近5000条,分成230
温端政主编的《中国俗语大辞典》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语料,收录了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在内的汉语俗语15000余条,包括主条、副条。主条后附有释义,通释整个条目意义,分注条目中的疑难词语;并结合注释选取古今图书中的例证分列在每个条目下。本书释义严谨,书证详实,是一部大规模的汉语俗语辞典。主编温端政长期致力于汉语语汇学的研究,对研究汉语俗语方面颇有成就;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编写水准。
一个词的古义、今义是相对而言的。本词典所说的古义,是指一个词在古代和近代语言环境中所体现的意义。实际上,这中间的时间跨度是很长的,上古语言和中古语言会有差异,中古和近古也有不同,我们不拟详加区别,而是一概冠以“古义”。这是要加以说明的。至于今义,指的是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所显示的意义,这一点是明确的,无需加以解释。为了保证释义的全面,古义以现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所释为据,兼取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王力的《同源字典》、杨树达的《词诠》和徐仁甫的《广释词》等书的一些释义。今义一般以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所释为准,有些义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改写。
这是一部供广大爱好学习和写作的同志便于查寻古代名言警句的词典,依中国文学史的顺序,从浩瀚的古代文学宝库中爬梳剔抉,筛选名句,选目制卡,分类编排,从写作角度分为写景、记人、抒情、论事、说理5编、36类、157项,下分细目,共搜集名句6050条,然后按词条详注出处,诠释赏析,提示用法。
本词典可供中小学教师和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本词典选收2000余个形容词,其中多数为常用词,也有一些用法较难掌握的词。 词目按音序排列,音同者则以笔划多少为序。 词条内容一般包括词形、注音、释义、用法、例证(含连用式、重叠式)、近义词、反义词、正音、正字等项目。项目的有无,从实际出发,不强求划一。 释义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应用汉语词典》等辞书。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对词义解释的规范化,利于使用和教学。 本词典的例证选自名家名作、获奖小说和其他作品。选择例证的原则有三:一是帮助说明词义;二是帮助说明用法;三是提供范例,供读者欣赏借鉴。例证中遇本词目和其重叠式。下面加‘·’;遇与本词目连用的词语,下面加‘△’。
《外研社日汉双解学习词典》是以《旺文社标准国语辞典》(新订版)为蓝本,插人中文对译编译而成的日汉双解中型工具书。全书共收词约4.5万条,大小适中,可供不同层次的日语学习者使用,能够满足日语学习者多方面的需求。 原版《旺文社标准国语辞典》由日本旺文社于1965年出版发行。日文版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91年,旺文社又推出了新订版,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古田东朔监修,对版作了全面的修订,使内容更丰富、更实用、更切合使用者的需求。1997年,旺文社与我社达成协议,以双解版本的形式由我社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即《外研社日汉双解学习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