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的图画和文字既互相限定,又互相补充,是这两种不同艺术传达形式的奇妙组合。本书的核心是探讨图画书的艺术本质,即图画和文字是如何协同运作的,论及三十多部图画书的数百幅插图: 《野兽国》《午夜厨房》《在那遥远的地方》《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礼物》 《雪人》《小房子》《旅之绘本》《霍顿孵蛋》《比得兔的故事》 《母鸡萝丝去散步》《魔法师的奇幻花园》 许多关于图画书的讨论都集中在内容和教育功能上,而诺德曼的研究则把焦点放在图文特质上。全书共十章,章用符号学理论概述图画传达信息的方法。章到第六章集中探讨视觉信息,从整体到细节。第六章里还探讨了系列图画之间的意义关联。第七到第九章探讨图文关系的各个层面。第十章谈到图画书的隐含意义 让我们更具人性化,了解和热爱这个世界。
《图画书小史》以趣谈世界图画书(绘本)的方式,讲述父母、老师在使用图画书阅读、教学时不可不知的背景知识。 作为在中国传播 图画书 概念、推广图画书阅读的先行者之一,阿甲见证了近二十多年国内图画书的发展,并从中国家长、老师和绘本爱好者角度出发,梳理了世界百年图画书发展脉络,创作出这本关于图画书的历史趣谈。 全书以英美图画书发展为主线,兼顾欧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比照中国原创发展状况,介绍了世界图画书史上堪称里程碑的事件和作品,以及重大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者的个人历程。阿甲用文字为这些大咖级创作者绘制了一幅幅画像,尝试将作品清晰还原到创作的历史背景中,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为轻松、真切。
他唏哩呼噜是中国儿童文学目前著名的一只小猪。因为他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头也不抬地“唏哩呼噜、唏哩呼噜”一片响,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唏哩呼噜是一只不平凡的小猪,别看他小,经历过的事情可不少,恐怕有的大人都不如他。唏哩呼噜被大狼叼走,要被分成块放进小狼宝宝的肚里,他并没有怕,而是巧妙地逃脱了大狼的手心,还战胜了要吃掉小狼们的月牙熊,成功地保护了小狼们;他为鸭太太做保镖,一个人赶夜路到城里送鸭蛋;还帮鸡太太鸡宅捉鬼呢……小猪唏哩呼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他想挣点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可是狐狸掌柜说话不算数,让他吃了不少苦;为了还钱,唏哩呼噜给象博士当保姆看孩子,象博士“咬文嚼字”的,小猪唏哩呼噜受了不少的冤枉气……可是,小猪唏哩呼噜才不在乎这些呢,因为他是那只著名的小猪啊。
《小猪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和他的弟弟(彩色注音版)》讲述了猪太太生了很多孩子,猪先生觉得太太很辛苦,就去山里给她寻找好吃的。他在山里捡到一个小东西,好心的猪先生和猪太太就把这个小东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抚养,作为小猪唏哩呼噜的弟弟起名小不点儿。没想到这个弟弟越长越壮,力大无穷,就连老狼都被他打蒙了。后来见多识广的猴子掌柜认出他是一只熊猫,结果小猪唏哩呼噜的家荣耀起来,麻烦也多起来,不过,都被唏哩呼噜摆平了,于是他和小不点儿一样都更著名呦!《小猪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和猪八戒(彩色注音版)》小猪在校园外面吃午餐时,遇到并结识了一位大朋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八戒来这里是要找他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小猪热情地帮老猪寻找,发寻孙子启事,可是没想到所有的猪娃娃都被家长带来认祖宗,吓得老猪只好
本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学家吴念阳教授及其带领的 大带小 团队共同撰写,分两大部分:理念篇和实践篇。理念篇从儿童心理学家的视角讲述了 儿童心理学家眼中的儿童 立体式绘本阅读的价值 。实践篇分六个章节,用大量图文并茂的课例手把手地指导读者如何欣赏绘本,如何带领儿童阅读绘本以及进行科学化、多样化的绘本拓展活动。本书语言简洁生动,论述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是专为0-12孩子家长和老师创作的绘本阅读入门书。
《激进的儿童文学 少年小说的未来展望和审美转变》旨在挑战儿童文学天生就是保守的 它滞后于写给成人的文学 这一观点。它着眼于一系列过去和现在的文本,表明了儿童文学实际上是一个游戏场,那里构想出了激进的、创新的文本。迄今为止,对于传统界限在儿童文学中被突破了多远,或者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意味着什么,还没有聚焦性的研究。儿童文学是文字、插图和叙事试验方面的各种新观点的创新和同化之源,文化欠儿童文学的债也未获承认。《激进的儿童文学》开始了这个进程,它探索了儿童文学如何改变了体裁、文本和新技术与童年和青年文化的创造性互动的方式。
英国北威尔士艺术学院因为其儿童图书插画与出版专业而声名鹊起,在全世界童书出版界有着极高的声誉,毕业生受到了兰登书屋、麦克米伦等国际多家知名出版公司的青睐。本书由三位课程创始人共同撰写,是童书插画与创作专业的权威入门教材。 本书站在全球的视角,向童书从业者提供大量出版资讯和著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师的作品案例。以全息式讨论方式,告诉童书创作者,如何让图画与故事叙述完美结合,并且提供超过50本的专业书籍推荐。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告诉作家、画家、编辑、童书爱好者,如何使用色彩、文字和图画设计出令小读者喜爱并受益的优秀童书。 本书由台湾大学图画书课程讲师、加州大学艺术史硕士、台湾著名童书推广人宋佩老师倾力翻译。
《不一样的卡梅拉 注音版(6-10)》由(法)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著
《故事的力量:幼儿绘本阅读与活动设计》涵盖了24本精选绘本的精华,包括六大主题自我成长、品格塑造、社会融入、科学探索、人文雅趣、生命教育,其旨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与世界握手,与未来相约在绘本中,让老师们丰富活动手段,拓展阅读活动思路,有效**阅读活动的开展,每月一场绘本故事会,给孩子很有趣的陪伴,让生命之花温情绽放在故事中,释放教育的力量。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我认为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
小男孩丹尼和父亲居住在乡间,虽然家里穷,母亲也不在了,但父子俩过得其乐融融。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丹尼发现自己的父亲居然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父亲是一个偷猎者,在夜间会溜出去偷猎!一次,丹尼在父亲偷猎失败后,冒险救回了父亲,从此父子俩同仇敌忾,发誓要与邪恶、霸道的林场主周旋到底。在林场主为巴结权贵而准备的狩猎日前夜,丹尼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完成了一次盛大的偷猎,他和父亲两个人一夜之间居然偷猎了120只野鸡,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偷猎冠军。
《不一样的卡梅拉11:我不是胆小鬼(注音版)》: 为了抢夺垂涎已久的鸡蛋,黄鼠狼强盗巴巴设计引开了卡梅利多和其他的小公鸡,然后对鸡舍发起了猛烈进攻。 留守在鸡舍的卡门和小母鸡们能战胜嗜血如命的强盗巴巴和他带领的四十大盗吗?她们会用什么武器来对付入侵的坏蛋们?危急时刻,奇迹真的发生了…… 《不一样的卡梅拉12:我爱平底锅(注音版)》: 这天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星座,形状就像口平底锅!而鸬鹚佩罗却肯定地说,这是个不祥的预兆,鸡舍将有灭顸之灾。我的天哪!这可怎么办? 卡门、卡梅利多、贝里奥和其他小伙伴要打破这个平底锅预言!可偏偏这时遇到了一位来自中东的商人,在他的帽子里出现的神秘宝物打乱了小鸡们的生活…… 《不一样的卡梅拉13:我唤醒了睡美人(注音版)》: 卡门、卡梅利多和贝里奥兴高采烈地
本书是国内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朱自强潜心跨学科学术实践的学术总结,收入他近三十年在儿童文学比较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成果。全书分为中日儿童文学比较论、中西方儿童文学比较论两编,共收录21篇论文及1篇自述。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本书尤其值得一提的学术贡献在于,从 语言 史料出发,实证出 童话 (儿童文学的代名词)、 儿童本位 、 儿童文学 这些中国儿童文学的顶层概念均来自日语语汇,从而证明作为观念的 儿童文学 ,不是如很多学者所主张的中国 古已有之 ,而是在西方的现代性传播过程中,中国的先驱们在清末民初,对其自觉选择和接受的结果。
本书是一位爱读书的父亲给下一代撰写的读书推荐,每本书有详细的导读。这一百本书,来自各行各业已经有所成就的大人;他们和他们的子女都被这些书打动过、激励过。区别于"",这个书单更具备博雅通识的特点,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阅读与思考,成为更加健康通达的现代人。 全部书单分为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阅读的四个部分;小学阶段注重趣味性,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初中阶段依然注重可读性,但加入了许多中外名著,并且还有帮助理解科目学习的趣味性读物;高中阶段以集中难理解的文章为目的,所推荐的书更加深刻,读完这些书能大大提高于阅读理解的应试能力;大学阶段的书目开始注重对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所推荐的书目有助于他们形成明澈睿智的人格。
本书是一本偏向入门级的理论书籍,一方面它尽可能地摒弃 某一种 研究方式,而是从更多的角度,为儿童文学的研究提供方法,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作者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本书主要面向儿童文学的美学理论教学,仿照一般文学的研究方式,从作者、作品、体裁、内容、结构、场景、人物、叙述、语言、媒介和读者等多个方面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阐述。 本书有参照一般文学原理读本的格式,从多方面对儿童文学进行分析研究。 思考 部分,在开始阐述前,提出针对这个主题极具生活化、个人化的问题,从而将理论拉向读者的实际生活经验。 探索 部分,便于学生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某个主题进行学习。在一个话题结束之后,会附有 练习 部分,是读者对前期学习研究方法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是教学的实践和运用。在章节的后,都会有一个 如何
本书为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李学斌研究儿童文学幽默性的理论专著。幽默是儿童文学富有影响力的审美特征之一,其对儿童审美心理建构与健康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儿童文学幽默效应是作家审美创造与儿童读者审美接受之间的完美结合,它以 笑的形式 实现了文本之幽默潜质,达成对游戏快感的精神补偿和审美实践。论著中,作者首先纵向考察并梳理了幽默观念的学术沿革及世界幽默理论发展基本脉络,接着从儿童认知发展、作家审美态度、儿童读者审美接受等视角深入探讨了 儿童幽默 产生的思维根源与心理机制。论著不仅揭示了 儿童幽默 审美发生的一般规律,而且还在考察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幽默效应基础上,对儿童文学幽默性内涵展开范例研究与评析,从而重构了 幽默 在儿童审美世界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使 儿童文学幽默效应 成为深具本体感与前瞻
《2017年幼儿园图书配备》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中国出版协会从2015年以后出版的新书中甄选出的61家出版社的1448个图书品种的介绍,囊括幼儿图画书、幼儿文学、幼儿百科、幼儿游戏、优秀幼儿期刊五大类别,另外还特别推荐了3个套系和10种优秀图书,如 中国红绘本 系列、 冰波童话 系列、 14只老鼠图画书 系列等。编选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强调入选的儿童读物要凸显原创品格,尤以深挖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内涵,并富有创意的作品为先;同时,又着眼于传播世界经典,以期让幼儿接触到在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前沿作品。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可以成为幼儿园、图书馆、家庭开展幼儿读书活动,推动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的选书依据和参考。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图书?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为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作者徐美玲从认知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理论等角度出发思考,以年龄阶段为经、以阅读专题为纬,将各个年龄段细分,以孩子能力发展特点为基石,分析了几乎所有可阅读的图书类型,客观、公正地给出阅读建议,解开儿童阅读的奥秘,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
《画里话外》为国内具有开创性的图画书研究MOOK,由著名童书阅读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阿甲,欧洲备受赞誉的童书评论家苏菲·范德林登,美国童书界“活百科全书”伦纳德·S.马库斯三国学者主编,每期聚焦一个主题展开研讨与分享,旨在为海外与国内图画书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架起桥梁,为图画书研究者、评论者、创作者提供表达平台,提升图画书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爱好者的鉴赏能力。本书为02期。 “叙事”是图画书艺术中最重要的特色,也是一本图画书的本质所在。怎样将独特创新的巧思与传统具象的叙事手法相融合,并保持两者的折中平衡,正是本书要探讨的。这本书以图画书的图文“叙事”为主题,邀请三位主编以及宋珮、姬炤华、常立、彭懿、邦雅曼·肖等研究学者、资深编辑、图画书创作者分享研究及创编经验,以多部大师经典作品和欧
本书稿为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李学斌研究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内在关联的理论专著。 游戏精神 是童年研究的核心话题,其审美发生与现实效应之于儿童文学具有本体价值,也对推进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建设意义重大。论著中,作者在系统论述 游戏 历史演进、现实内涵基础上,深入探讨了 游戏精神 对儿童精神人格建构与和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国内研究 儿童文学游戏精神 的专论,本论著首创用哲学阐释学理论解析 游戏精神 之内部结构和审美特征,提出 自我表现 乃 游戏精神 之深层心理动因。在对 游戏精神 与 儿童文学 之关系研究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系统阐释并提出 游戏精神 为儿童文学的 核心价值 。此外,还分别以 表层效应 和 深层效应 来命意并区分 儿童文学游戏精神 之不同境界,从而从深层揭示了儿童文学游戏精神之审美发生机制。
本书是《特利迦奥特曼·拼音认读故事》的第二辑,包含第6、7、8、9册4本故事。3000万年前,黑暗使世界陷入恐惧。最终光之巨人将黑暗封印到了遥远的宇宙中。光之巨人也用尽了全力,在红色的星球上陷入长眠。时光流转,在地球和平同盟TPU紧急组建精英小组时,主人公真中剑悟正在刚刚开拓的火星上作为植物学家安稳地生活着。但是有一天,超古代封印的黑暗突然再次来袭,打破了安稳宁静的生活,剑悟被命运引导,和沉睡的光之巨人——特利迦奥特曼相遇了,新的奥特曼故事拉开了序幕。全套图书功能性突出,故事内容全文注音,既可以亲子共读,又适合孩子独立拼读,帮助孩子突破语言障碍。孩子可在奥特战士特利迦的指引下,体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学习勇敢、坚强的品质。
本书从人类思维的宝库中挑选出20 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分成上、中、下三个篇章进行探讨。其中上篇包括了比较思维、分类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等6 种抽象的“基础思维方法”;中篇包括了再现思维、转化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等8 种普遍适用的“一般思维方法”;下篇包括了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假说思维、模型思维、直觉思维和创新思维等6 种“特殊思维方法”。这些方法既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基本的思维方式,几乎所有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可能用到它。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 鲁迅文学奖 获得者谭旭东又一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其全面观照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不但对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理性的透视,让人清晰地看到了儿童文学发展的轨迹,感受到了儿童文学呼应时代的精神脉动。同时也从美学、文化、阅读、出版、新媒介等多方面对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剖析:它对儿童文学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对儿童文学的美学品质及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追求与文化价值进行了论述和定位;也对儿童文学出版、阅读文化的现状与走向做了准确的分析与解读,让人看到了儿童文学出版与阅读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可以说,这部作品宏观地考察了当代儿童文学发展道路,又具体地展现了几代儿童文学作家艺术创造的生动图景,分析了儿童文学
本书是学者方卫平以亲历者和建构者的双重视角,对自1977年至2017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40年的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从20世纪80年代 复出 作家雄心勃勃的亮相,到青年作家带有 先锋 意味的探寻和实验;从20世纪90年代初坚持精英式写作姿态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商业行为的质疑,到市场意识下 成人化写作 倾向至童年美学的回归;从新世纪童书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唯市场化出版乱象,到坚守艺术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家更为自由、大胆的艺术创造,这幅横跨40年,涉及百余位儿童文学作家、百余部作品的长卷,不仅让我们尽览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起起伏伏,还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儿童文学与体制、市场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作品背后涌动的思潮以及儿童文学创作观念的历史变迁。 本书例证鲜活,文风畅达,深具问题意识,提出了面向现实的多重反思,为我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