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一是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规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是让学生形成主流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最关键的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在分析当前学生价值观特点以及班主任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公正团体法、社会行动法、道德叙事法、情境陶冶法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产品。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课程建设的成果集锦,回答了一所学校如何建构课程体系、怎样建设各类课程,又如何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使课程不断升级等问题。读者从书中也可了解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建设力如何在一所学校落地。本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既可用于校长与教师培训,又可供相关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参考。
本书作者赫菜伯威茨先生是美国艾奥瓦大学教育学教授,具有丰富的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从1995年起,他就开始参与了几个大规模的课程开发项目。本书是其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作者在书中首先探讨了影响课程设计的教育现实,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作者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高度构建了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方针、目的和目标的形成,从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两个角度明析了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还专列一章讨论了其他课程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课程评价问题。最后,利用具体的例子认真总结了课程执行问题,特别提出了课程小组审议的重要性。这本著作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理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广大的课程专家、研究人员、一线教师认真研读此书,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学学科建设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书基于平衡视角和系统视角,构建了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三维坐标分析模型和四维体系分析模型。认为大学学科既是一个由宽窄度、关联度和认受度组成的三维架构,又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特色学科组成的四维系统。本书采用历史研究法,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时间为节点,梳理了大学和学科关系的历史演变历程,归纳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学科建设模式的主要特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美国30所大学作为世界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分析样本,从学院和学科两个层面对世界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行了剖析。运用比较法,选取我国早建立研究生院的30所大学作为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分析样本,指出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模式缺陷,并在生态学和战略学指导
首先是提纲关。提纲是一本书的骨架,决定着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提纲四易其稿,每一稿都有几万字。编写组多次向在北师大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征求意见,还专程到中山市与当期的校长们多次专题研讨,在对提纲多次修改并在校长们满意后,才开始正文的写作。 其次是正文关。初稿完成后,多次征求校长们的修改建议,并根据建议进行多次修改,前后总计六易其稿,许多章节与初稿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个别章节甚至是完全推倒重写。写作过程的艰辛,非亲身经历者很难体会。 最后是文字关。正文基本完成后,编写组邀请《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部孙金鑫主任对于文字进行了深度加工,以使本书更加符合校长们的阅读习惯。书稿送交出版社后,出版社又组织专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责任编辑又进一步对文字进行了加工。
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与压迫,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屡遭重创;然而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乃至抗日救国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泽被后世。在这令人赞叹的成就背后活跃着一批至今仍然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学校长,如蔡元培、胡适、竺可桢、茅以升、严复……《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评述了他们的办学业绩、教育思想以及他们的品格特征。
本书案例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主观意识丽存在,案例是对某一特定事例或情景,做客观的书面描述或介绍;应用性——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示范,可模仿、移植、使用;综合性一一案例反映的问题不是单一的,能够说明许多问题;研究性——案例提供学习者和研究者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