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一是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规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是让学生形成主流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最关键的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在分析当前学生价值观特点以及班主任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公正团体法、社会行动法、道德叙事法、情境陶冶法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做的校长:中小学学校管理实务》以30余年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经验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学校领导治教的规律与方法策略,材料翔实,论述精辟,体系严整,尤其是综合运用了领导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新颖独特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当代中小学的治教管理经验,为学校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产品。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课程建设的成果集锦,回答了一所学校如何建构课程体系、怎样建设各类课程,又如何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使课程不断升级等问题。读者从书中也可了解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建设力如何在一所学校落地。本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既可用于校长与教师培训,又可供相关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参考。
这本《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由檀传定等人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经十分愤慨地反问:为什么养猪养狗都要有个兽医学,培育人类下一代这样重要的:E作却可以不要教育学?!具体到德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件制作这样的教学技术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义,而培育人心灵的德育艺术却长期不在“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之内?!
本书案例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主观意识丽存在,案例是对某一特定事例或情景,做客观的书面描述或介绍;应用性——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示范,可模仿、移植、使用;综合性一一案例反映的问题不是单一的,能够说明许多问题;研究性——案例提供学习者和研究者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与压迫,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屡遭重创;然而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乃至抗日救国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泽被后世。在这令人赞叹的成就背后活跃着一批至今仍然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学校长,如蔡元培、胡适、竺可桢、茅以升、严复……《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评述了他们的办学业绩、教育思想以及他们的品格特征。
首先是提纲关。提纲是一本书的骨架,决定着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提纲四易其稿,每一稿都有几万字。编写组多次向在北师大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征求意见,还专程到中山市与当期的校长们多次专题研讨,在对提纲多次修改并在校长们满意后,才开始正文的写作。 其次是正文关。初稿完成后,多次征求校长们的修改建议,并根据建议进行多次修改,前后总计六易其稿,许多章节与初稿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个别章节甚至是完全推倒重写。写作过程的艰辛,非亲身经历者很难体会。 最后是文字关。正文基本完成后,编写组邀请《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部孙金鑫主任对于文字进行了深度加工,以使本书更加符合校长们的阅读习惯。书稿送交出版社后,出版社又组织专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责任编辑又进一步对文字进行了加工。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一个人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精神发育与思想成长,校长对阅读的热爱与引领无疑是其天赋难违的角色使命。甚至可以说,校长阅读的状况既决定其理解与诠释教育内涵的水准,也决定着其规划与管理学校发展的眼界。
一个人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精神发育与思想成长,校长对阅读的热爱与引领无疑是其天赋难违的角色使命。甚至可以说,校长阅读的状况既决定其理解与诠释教育内涵的水准,也决定着其规划与管理学校发展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