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为指导,提供了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重要方略、基本途径和案例,旨在引导中小学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 在内容上,本书遵循学校办学的规律及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围绕走进学校 评什么 和 如何评 这两条线索,梳理出观察与评价学校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帮助评价者获得观察与评价学校的标准、方法和技术。 在结构上,本书包括六章,分别是 学校治理结构 学生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教育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 作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督导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校评价的工作指南,又是学校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操作手册。
......
校长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校长决定着所在学校的命运。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校长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对师生进行精神引领与思想指导。正是从这个角度思考,本书作者采访了20位优秀校长,从思想引领教育行动、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智慧成就非凡事业、个性凸显突出特色和奋斗抵达特殊境界六个方面介绍了这些校长的治校之道,希望通过这些校长的思想与行动,感动更多的校长,使更多的校长多一些思想,多一些行动,从而使师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思想引领教育行动、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智慧成就非凡事业、和谐构筑人文环境、个性凸显突出特色、奋争抵达特殊境界。不过,各个部分之间并非逻辑上的并列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交叉关系。只是为了强调部分之间的判别或者有些内容在某些方面相对突出一
《学校文化引领:校长的教育智慧》汇集了长宁区十所学校校长的管理智慧。每所学校的文章均以成人、成校、成事为三方面对教学、课程建设、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提炼,这样的归纳和提炼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可对广大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高等院校必须注重对外关系管理。对外关系事务包括友好的媒体报道、成功的资金筹措、有效的招生工作和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本书就如何管理对外关系给出了较强的实践性指导,包括如何实践和如何衡量成功。各位编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各个领域阐述了他们的经验,包括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到创建一个网站,从印制出版物到投放广告。行政主管及高级管理人员也能从本书中找到如何有效组织工作的合理建议。市场化已经涉足高等教育领域,商标、定位、市场调研、产品真实度等等都变成了大家熟悉的概念。本书透过现象,以通俗并富含信息的方式提供了诸多有效建议。
重庆一中是一所有着八十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名校。八十年来,学校始终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不懈地进行调整、变革和创新。 今日的重庆一中在发展性教育观的引领下,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一主题,立足学校的传统与现实,致力于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激活学生发展潜能的课堂教学、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德育系统,并以“和谐管理”为着力点构筑学校管理文化,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变革行为,自觉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求知求真卓越发展——重庆一中教育创新研究》完整而清晰地记录了重庆一中在学校创新发展中所面对的真实问题,描绘了学校发展性教育实践办学的思路和轨迹,并以此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历程。 《求知求真卓越发展——重庆一中教育创新研究》由鲁善坤等编著。
本书的价值正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三种立场或视角,去分别审视今天的学校,这对理解和思考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让你如同看故事一样看华中大,内容和大学生息息相关,趣事儿,牛事儿,心里事儿样样有。这里有历史的沉淀,这里有风景如画,这里有壮观的景致,这里还有你的成长足迹。 1、以漫画+文字+情节+人物的形式,展现真实的大学生活,体验式的大学新生指南。 2、读者定位精准,专门针对华中科技大学新生创作。 3、有效性和操作性,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作,真实的经历和经验的浓缩,有效解决大学新生遇到的种种问题,快乐充实的大学生活可以复制。 4、黑白漫画,点睛文字,大幅插画。
本书是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银行集团凭借自身的优势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报告的撰写旨住为各国制定并推行有效的学校供餐计划提供指导意见,努力将学校供餐计划构建成一个富有成效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应对当前全球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同时将其作为一项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投入,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民教育”并为贫困人群提供社会保障这一长远目标。 本研究报告强调*门在关于学校供餐的政策对话中应该处于中心地位,认为要想将学校供餐计划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项目,那么必须将它纳入国家政策和计划之中,特别是教育计划;面对全球危机,必须从现在开始重点关注如何设计和实施学校供餐计划才能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性,从而有效地保护那些眼下和未来需要帮助的人群,并且使他们切实地享受到学校供餐计划的好
`
本书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对20世纪上半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近现代中国的交往历程进行了详细考察,并通过对该校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他们归国后的教育改革活动、教育理论创新活动以及该校知名教育家来华活动的精彩描述,深入分析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内容、方式、途径与特点,揭示深深卷入全球化进程之后的中国教育界如何依据本国的文化传统、国情和自身的理解来更新教育理念、重构教育发展道路,进而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交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对于当前在新的全球化形势下应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教育、文化关系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也能提供反思与借鉴。
东吴大学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收藏于苏州大学档案馆、苏州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东神学院图书馆,以及美国的田纳西州档案图书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范德比尔特大学图书馆、艾默里大学图书馆等处。编者拟将已经收集的历史文献按《历程》、《人物》、《教学》、《学生》等分别编辑出版。本书定名为《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 本书辑入有关东吴大学发展历程的校史资料,涉及东吴大学及其前身学校中西书院、博习书院与宫巷书院。 本辑史料按相关学校分别编排,依次为中西书院、博习书院、宫巷书院、东吴大学。 相关史料按其所涉事件的时间先后为序。 所有中文史料均按文字内容原始面貌辑入,不作更动。英文史料辑人译文,不录英文原文。
大学学科建设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书基于平衡视角和系统视角,构建了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三维坐标分析模型和四维体系分析模型。认为大学学科既是一个由宽窄度、关联度和认受度组成的三维架构,又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特色学科组成的四维系统。本书采用历史研究法,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时间为节点,梳理了大学和学科关系的历史演变历程,归纳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学科建设模式的主要特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美国30所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分析样本,从学院和学科两个层面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行了剖析。运用比较法,选取我国早建立研究生院的30所大学作为国内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分析样本,指出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模式缺陷,并在
本书主要探讨价值多元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育德难题的解决之道。作者提供了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解题思路,在理论上给予了充分论证,并从教学案例中归纳提炼出了“*型生成”“相关型生成”“内涵型生成”三种类型的德性实践。作者强调.为了应对作为德性实践的教学,教师在坚持“德品”养成、“德知”学习的同时,需要加强必要的“德能”修养;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伦理理论的研修和教学实践中的伦理反思等,养成值得重视的道德敏感、道德推理、道德宽容和道德信任四种“德能”。
教学规划如何能落实到位, 骨干教师怎样发挥*化作用, 教师倦怠了怎么办,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快速成长, 小课题研究怎样为教学提升服务, 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作用, 班主任在教学质量体系中很重要,怎样让听课评课有实效。校长是否具备高绩效的教学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品质的改善,也决定了学校是否能成为品牌学校、徐世贵和郭文哿编著的《校长高校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总结了提升学校教学绩效的关键环节。并为校长领导工作开出了策略良方,希望能给学校教学提升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