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为指导,提供了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重要方略、基本途径和案例,旨在引导中小学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 在内容上,本书遵循学校办学的规律及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围绕走进学校 评什么 和 如何评 这两条线索,梳理出观察与评价学校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帮助评价者获得观察与评价学校的标准、方法和技术。 在结构上,本书包括六章,分别是 学校治理结构 学生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教育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 作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督导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校评价的工作指南,又是学校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操作手册。
这本著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于以“文化、教育、人”的内在联系作为研究框架,揭示文化与高等教育间复杂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本质联系;从文化的国际性与民族论证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与特性,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21世纪高等教育的多们化、人文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市场经济与文化功能、文化转型与社会进步诸多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做了较好的诠释。这些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开始从文化视角思考学校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全国各职业院校以正确定位办学理念,恰当凝练治学精神为起点,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到呼唤校园文化建设,开启“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价值追求,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正确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树立学生自信心和个人价值观,回归人的精神和文化归属。教师不再是的育人要素,教师的施教是一种文化目的。诸多文化元素营造的人文环境,焕发着内在驱动力量。 《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在《意见》的指导下,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构成、功能、分类构成和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经营途径,进行了粗浅的梳理,以资执着
本书以大量中小幼学校管理鲜活的案例为素材,内容涵盖学校行政(文化)管理、德育管理、教科研管理、课程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社团科组管理、后勤安全管理等7个板块,从收集的300多个案例中精选出数十个经典案例,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管理学、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现代德育论等理论加以分析、点评。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其中多数是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具体收录了:《中西文字之比较》、《近年来世界治虫问题之进步观》、《进化概论及进化上之问题》、《光线对于真菌生理上之影响》等文章。 “百年求是”丛书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地介绍浙江大学的历史、现状、传统、特色及其办校、治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丛书包括《经典浙大》、《名流浙大》、《感怀浙大》、《媒体浙大》、《西迁浙大》、《学术浙大》、《惊鸿浙大》、《诗词浙大》等8种。 本书是其中的《惊鸿浙大》分册,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61篇讲演词。
本书是来自教学线的校长长期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岗位上实践、思考后的心声,他们通过集中研修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后,将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进行了反思,从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收获,在理论学习上获得了提升。涉及的内容有“学校的管理、校园文化的培养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自主发展的引领”等。它的特色是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不仅重视理论上反思,而且关注具体的教育实践。书中的大量案例来自于多方面精心的搜集和筛选,都是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愿本书能为广大的教学线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愿每位教师都能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
今天的美国大学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美国大学突然的、未经计划的发展的成果。当时,现代大学以及现代学术生活方式突然出现,逐渐取代了陈旧的、宗教导向的学院体制。正式、非正式的现代大学先例逐步建立起来,从此影响了大学中教授、学生及学术管理者的思想。 生活于美国现代大学形成期(1865 1910)的人们对于美国大学怀有怎样的理想?他们在形成现代大学理念时经历了怎样的冲突?当时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逐渐形成新的学术制度和观念基础?这些都是劳伦斯 维塞所著的《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试图揭示的问题。 《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适合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业者及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大学乃至幼儿园的突发的、严重的事件,又称为 危机事件 。校园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感到恐慌和没有安全感,学校和管理部门也倍感压力。怎样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在遭遇突发事件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及怎样对有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这是摆在学校、教师和心理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章就什么是危机干预、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干预的一般紧急举措以及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进行了阐述。
本丛书精选的 青岛市中小学专业发展案例 是名校长工作室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本册是规划学校发展篇包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六个部分,其中学前*分由29篇组成、小学*分由107篇组成、中学*分由118篇组成、职业*分由28篇组成、特殊*分由6篇组成,其主要内容是校长们在 营造育人文化 方面的创新做法与典型经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佳作。
本书共分六篇;篇“风雨百年 与国同行——清华大学简史”简介了清华百年发展的风雨历程;第二篇“筚路蓝缕 院系创建”,第三篇“松风水月名人故居”,第四篇“荷塘风韵 人物春秋”,第五篇“水木清华 沧桑岁月”分别讲述了清华院系创建、名人故居、人物春秋和趣闻轶事等历史故事;第六篇“清华概览”介绍了清华文化元素的主要标志和清华现今发展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重要信息;书中还附有清华大学校园简图。 本书适合文史研究工作者,清华校友,大、中、小学师生及对清华校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谈论“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必须兼及建筑、历史、世相、风物、作家、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层开论述。若汉唐长安、汉魏洛阳、六朝金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明清的苏州与扬州、晚清的广州与上海、近现代的天津与香港及台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还有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认真关注。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一一正是在这遗忘(
本书将大学生市场定位为蓝海的一部分,用数据分析了这一市场的构成,并结合真实案例,给出了进入这一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销售战术的实施、渠道的调研和布控等具有实战意义的经验指导。 本书是开拓中国大学生市场营销思维的启蒙书,也是系统规划大学生市场分销渠道管理的报告书。
本书是陶继新先生对20所国内名校采访之后的报道汇编。书稿就这些名校不同的办学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细述这些学校发展过程的同时,展现了师生成长的脉络。本书无疑可以对中小学发展的路径起到引领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
艺术教育不等同于艺术现实,它们之间的问离性规定了艺术教育的社会职能,这似乎是以往的艺术教育中很少顾及的,艺术教育如果等同于艺术现实,艺术教育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艺术教育除去不断地回应艺术教育的现实以外还能做什么,这是今天的艺术教育应当特别予以关注的。我们应当尽快超越诸如招生、考试、学籍、学分等等具体的制度桎梏,将艺术教育的目标聚焦于艺术教育究竟能够给人类包括中国贡献什么这一目的上来,应当相信,艺术教育一一旦调整到一个理应属于它的位置上时,诸如招生之类的具体问题,都一一定会迎刃而解。八十多年前,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设想并不过分。
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做这方面的研究不易,做好更难。无论是知识形态的学科,还是组织形态的学科,其建设与发展都是多要素、多层次、多维度的,其研究需要多学科视野和复杂性思维的观照。此外,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需要根植于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实践,从实践需要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李枭鹰先后在广西民族大学的教务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教育科学学院工作长达14年,其间所从事的工作无一不与学科建设相关,这为他研究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通读《大学学科发展论》这部书稿,不难体悟到实践对于他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所提供的特殊帮助。当然,实践经验对于不同的学者或同一学者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与价值是不一样的。十分显见,李枭鹰早期的研究成
白鹿洞书院文化作为庐山文化灿烂辉煌的一部分,历来就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二三十年来,九江文化界也有了更多的关于白鹿洞书院文化的研究成果。九江学院合并成立以后,以弘扬千年书院文化为己任,对白鹿洞书院有了更多的关注。2006年、2007年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相继成立,关于白鹿洞书院文化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工作者,我们决定编写一本《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以满足学习及研究白鹿洞书院文化的部分需要。 白鹿洞书院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兴盛,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料。自从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白鹿洞书院也趋于衰落乃至于荒废。改革开放以来,白鹿洞书院又得到人们的重视,多次得到修缮,现在已成为隶属于庐山管理局的一处风
本书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教育评估科学研究项目”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认证体系。本书内容分为五篇,主要包括:总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的职业院校认证理论研究,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认证体系,典型职业院校认证的试点案例研究等。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关注职业教育的人士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