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接受西方的概念及思想的?具有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如何因应属于不同体系的西方文明的?这些深层次问题,抛开日语的媒介作用就难以回答。本书思考的即是“译词(或概念)是在怎样的文化和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即使其为日本和中国共同拥有,在文化、政治背景迥异的情况下,两国在理解同一概念时伴随着怎样的偏差和差异”。
这是一本以翻译理论、翻译史、中西文化比较和中英语言比较、翻译实践、翻译工具为“五脏”的“小麻雀”型的学术图书。章,力图消除对翻译的误会,说明翻译理论和翻译史“是什么”。第二章,从宏观上探讨翻译与文化、语言的关系,以及中西文化和语言的种种差异,解释翻译“为什么”难背后的原因。第三章,从中观上探讨语法、逻辑、修辞与翻译的关系,从微观上讨论翻译入门指津的技能,说明“怎么译”。第四章,把语言的“奇葩”挑出来,各个击破,继续从微观上说明 “怎么译”的问题。第五章,则提供一些翻译工具,包括常用句型、缩写、主要翻译证书考试、翻译网上词典、翻译学习网站等。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及其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共分为九章,靠前章介绍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思想;第二章介绍了功能目的论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三章从后现代视角对翻译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列举了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第四章介绍了文化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五章对文体和文体翻译进行了分类和概述;第六章至第九章将前四章讨论的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应用到文体翻译研究之中,以期弥合一直以来横亘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可以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9)》编著者潘文国。在英汉翻译与语篇对比领域,我们也提出了六个问题:(1)语言学的发展与翻译研究的关系;(2)翻译研究的方法论研究;(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交叉与融合问题;(4)翻译的实证研究;(5)中国当代翻译研究学派的梳理与中国翻译史论研究;(6)多层次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其中个问题的提出,我认为就是梳理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切入途径。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更新,与对语言学的态度息息相关。曾几何时,所谓翻译学的“科学化”,就是走语言学的道路,自觉接受语言学的指导,在当时流行的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先是结构主义,后是生成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亦步亦趋地建立起翻译理论。
本辞典继承前人译学研究的成果,介绍译学新现象、新领域和新理论,并对译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作积极的探讨。 全书分分类词目、译论百部、译学百论主要板块,收录词目1900余条。 分类词目分27个大类,涵盖翻译概念、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等领域,涉及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汲取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充分体现“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这一特点。 译论百部简明扼要介绍外重要的译学著作。 译学百论总结外重要翻译理论家的主要翻译思想。 录含《中国翻译要事年表》、《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分类书目》、《外翻译组织与期刊名录》等内容。
本书英文版于2004年出版,是一部编排科学的口译研究入门专著,对口译研究成果进行了庞而不杂、条理清晰的综述,是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奠基之作。 该书出版后,在翻译研究界及口译研究界均受到高度评价。翻译研究界的代表人物莫娜·贝克(MonaBaker)称,“这本以读者为本的实用教科书是口译研究这门重要新兴学科的一份路线图。”国际口译界的行业组织“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也发表评论称,本书“必将很快成为口译研究入门的标准教科书”,其出版“是对口译研究领域的一大贡献”。 《口译研究概论》自出版以来也受到了口译学习者的广泛欢迎,不少高校将本书列为口译(研究)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书。
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出自学者孙晓野(常叙)先生门下,上承罗王学脉,于甲骨金文造诣甚深,多有著述。日前承他寄示新作《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书稿,嘱我写几句话。追忆1992 年,他所著《殷墟甲骨文引论》书成,有胡厚宣、孙晓野先生撰序,我也厕身其间。荏苒近20 年,马如森先生将三篇序移录于他这部新作,而胡、孙两先生都已过世,念此不禁感怀系之。马如森先生这部《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冠以“甲骨文概说”、“金文概说”,发凡起例,作为读者入门阶梯。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甲骨九片、金文七篇,循字逐句,细加论析注解,附以语体译文,其深入细致,不厌其详,可谓。书末还为学习书法者着想,附以精美的临写作品,以作示范。全书设想之周到,工作之详密,体现出马如森先生长达十年的功夫,很值得读者品味。 在这里我特别想
《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为研究中国古诗词曲翻译理论的专著,主要从文化层面探讨古诗词曲英译的可译性,并以古诗词曲的译文展示其传译的要旨和技巧,供读者参考与品味。《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可作为英语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阅读与欣赏。
早在公元3000年前,一些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中便出现了供翻译使用的双语词汇表。在古巴比伦和亚西里亚也出现了一批翻译人,他们把统治者的命令传达到各个被征服民族。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古代帝国都形成于征战,而被征服的国家所使用语言都各不相同。可以说,没有翻译人,古代的帝国根本不可能存在。由此看来,翻译具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翻译学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成立至今仅有几十年历史。那么,翻译学是什么?它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希望你能从本书简单的图片和轻松的文字中,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