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共有15章,为作者从其实际教学经验整理发展而来。作者教导法学院学生如何用浅显简洁的英文,来写好法律英文写作,并在各章介绍基础英文法律写作的注意事项。 本书特色:◎写作层面一一兼顾,视野全面化。内容包含:修辞、写作风格、用字、拼法、判决摘要、案件引法与法院称呼、案例名称、脚注、文章引用、法源引用、办公室备忘录、争点提出、争点讨论等13项写作知识。◎内容具有教学基础,实用又实在。本书内容为作者由实际教学经验发展而来,应用性强,针对一般学习者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实质的建议。◎教学重点精要呈现,学习上手快。全书教学重点以短段落呈现,阅读容易吸收快,轻松进入法律英文写作的领域。◎例证说明丰富实在,理解效率高。全书法律写作实例总计200个以上,强化理解面,深化学习效果。◎专业词语补充说明,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正在融人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也经过了30余年,国内的形势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产生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也给国内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法学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我们延请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众多知名学府的权威学者,并联合实务界人士,共同推出一套高等院校法学专业高级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可以作为法学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法学本科生(高年级)的深度阅读图书;同时对于法学界实务工作者而言,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套丛书,在精简基本知识内容的基础
《法学教授教你怎样写论文:经典范例·问题解答·写作技巧》一书,是一本指导法学论文写作的经典教材。本书在内容上,首先,为读者们提供了本科阶段学生所需要撰写论文的主要类型。第二,详细地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要素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第三,通过书中所使用的各种案例范本及具体的论文写作知识,为读者分辨优劣论文提供的了参考和指导。第四,本书同时为读者们清楚地指导了如何更加精准地收集资料,以及在论文准备阶段及撰写当中所的调查研究。
《法律英语》的编写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对基本的法律专业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材以英语原版材料为基础,以反映英美法系的内容为主,涉及法律体系、法学教育、法院体系以及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侵权法、合同法、国际法等部门法,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对英美法系的基本制度有一定了解,并熟悉和掌握基本法律术语的英语表达,为学生用英语开展专业文献阅读和从事法律实务奠定基础。 《法律英语》全书共16课,供一个学年使用。每课由课前练习、课文、注释、练习、补充阅读组成。编写原则是每一课中的所有部分都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课前练习解决术语和预读问题。注释主要解决课文中出现的法律知识、文化、习惯用法等方面的问题。练习注重结合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法律知识的运用,分为阅读理解、
购买新版: 法律英语教程(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2022版) 《法律英语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英美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法律英语术语,提高研读、分析法律英语资料的水平以及实际运用法律英语的能力。 本教程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全面,由总述到具体、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合同法、财产法、侵权法等基本知识。 全面辅学,所有学习资料均辅以必要的法律术语解释以及背景知识简介.帮助学习者充分理解。 注重案例学习,每单元均设有专门的案例学习板块.深化学习者对法律精神和规范的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用书提供练习参考答案、课文译文以及扩展性的背景知识和补充注释等丰富的教学补充资源。
本书共选编了23篇课文。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法的分类、法的发展、世界主要法系、主要法理流派、法的渊源、法律教育、法律职业、法院体系与陪审团制度、宪法、行政法、刑法、侵权行为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财产法、家庭法等,旨在使读者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课文全部选自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学家的论著的教材,内容新颖,难易适中,注释准确、详细。本书每课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法谚、法学家名言;(2)课文正文;(3)课文注释;(4)背景知识补充;(5)课文理解练习。书后还附如下内容:(1)如何阅读英文案例;(2)经典案例选读;(3)WTO基本知识;(4)1979年《英国货物买卖法》(英汉对照);(5)法庭审判词汇与参加法庭人员的名谓;(6)本书词汇索引;(7)参考文献。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本书避免一般专业英语教材学习量大,面目呆板、枯燥的特点。选文对于英美法的分类、重要的法律术语、历史背景、法律渊源,以及司法体系、从业人员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题材不拘一格,体例尽量在不影响选文完整的基础上兼顾趣味性。 每篇选文,除了对于英美法各个方面的介绍之外,另附与法律活动相关的警句、笑话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本书内容包括:法律语言与规范性法律文本、规范性法律文本的语言和语用功能等。
本书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内容涉及基础法律术语近300个,主要讲解英美法中为基础的核心词汇,但又不乏对大陆法系中重要法律术语的探析。每个词汇的讲解包括:实例及翻译、详细讲解、短评、活学活用等部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掌握涉外合同、涉外诉讼、法庭辩护、外国法律原著中常见的英文专业术语,并为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及法学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供掌握了4000个左右英文词汇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具有同等英语水平的在校学生、涉外律师、法律翻译工作者,以及法律英语爱好者使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之际,需要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法律人才充实到法律服务行列中去。这就对现有法律工作者和在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双语·法律英语》,重在培养学习者的口笔译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法律英语的交际能力。 本书知识新,内容丰富而实用,涉及程序、民事、行政各个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在每个情景对话后,编有生词、短语、句式以及相关的词语。汉荚表达一目了然。本书不仅适用于法律工作者,而且对普通爱好者学习法律英语也是不可多得的新书。
连宏、关鑫主编的《法律英语》以介绍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为主,分为三个部分,共设十六章。**部分主要介绍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包括美国法律制度概述、法律思想、联邦法院组织、各州法院组织、美国法律渊源、联邦法官、美国宪法、法律救济、律师和法律职业。第二部分是法学名著选读,选取了梅因的《古代法》、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的部分内容,涵盖了三位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思想。前两部分的内容中,每一章后都附有本章学习中应思考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扩展阅读,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案例阅读,选取了四个案例,其中不乏在美国法律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案例,阅读者可以领略法官的语言魅力、思辨过程和法律推理的能力。《法律英语》的*后,还附有美国
随着我国入世和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商机。无论是迎进来,还是走出去,这些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法律问题,而这些法律问题中的大多数又都属于涉外法律的工作范畴。由于法律文化、法律条款的差异,中外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矛盾分歧,减少、化解这些矛盾分歧需要沟通谈判,甚至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法律工作者通过专业外语完成。因此,在国际化趋势日渐凸显的今天,掌握专业外语已经成为法律人的职业素质。 众所周知,美国法是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法律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普通法,又有新兴的成文法;既有统一的联邦法,又有各州的法律。同时,美国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学习研究美国法意义重大,
来稿为我社推出的西学基本经典注释本中的一本,原著是一本哲学论著,对于我们了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 《法律宪法与自由(西学基本经典注释本)》由F·A·哈耶克所著,本书以脚注的形式对原书的背景知识、难词难句部分等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书,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阅读参考。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的辉煌世纪。任何一种单一的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将推动多元文化的交糅与融合。《民商法律英语学》的创刊,恰好体现了这种先进的历史潮流与方向。 自从清朱西学东渐,引发法制改革,中国入学习西方法学巳逾一个世纪了。由于中华文化历史中一直缺乏法治的传统与文化积淀,其间经历过发展、停滞、倒退与反复,直到近二十年间,才能以客观、开放、理性的心态对西方法学进行深层审视,并进而充分认识到这种比较与借鉴对于中国法学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现实,更使中国法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广泛.深刻地了解国际社会的法律文化与制厦,以丰富中国法学;必须熟练地掌握他国相关的法律规范以便于对外交往。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