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欧洲人的悖论》通过主人公约瑟夫的经历,讲述俄罗斯民族在身份认同中的两难境地,反映出历史原因给现代俄罗斯人思想造成的困扰。
《现代俄语中的生格
康斯坦丁是一位双簧管演奏员,他年少成功,在国内外音乐界颇有名气。尽管三次婚姻并不幸福,但这没有影响他一直过着令人羡慕的艺术家的生活。如今人到中年,他已厌倦了巡回演出的不稳定生活。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能好好工作,能有一所自己的房子、一个自己的家和一份真正的爱情。然而苏联解体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切人和事都变得 面目全非 ,双簧管演奏员感到很不适应,对诸事感到失望。他买了自己的房子,但那里并不是家;他有了新邻居,但大家面和心不合;他有了自己深爱的人,但她却遭遇不幸而死;他希望能好好演奏音乐,但 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令他身心俱疲,焦头烂额,*后郁郁而终。
《走遍俄罗斯》它有很多理由让您值得拥有它: 首先,学习内容题材广泛,包括俄罗斯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以及当代社会生活。通过学习您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俄语,更可以全方位了解俄罗斯社会。 其次,打破了以往以语法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的惯例,语法的出现顺序紧贴日常生活需要,所以您学完*册就已经可以表达相对复杂的思想了。 第三,它排版漂亮。大量的图片和生动的图标增加了直观性和学习的乐趣,记忆方便、快捷。此外,图书配备的音像资料使您独立学习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第四,教材编写人员教学经验丰富。俄罗斯方面的作者都是专门培养外国人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的一线教师,该中心近年来在培养中国学生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甚至可以说,这套教材是中心专门为中国学生学习俄语而编写的。中国方面的编译者
  俄语语言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的俄语语法体系,但大量的言语事实表明,许多语言现象不具有某一范畴的明显的区分性特征,而是兼有对立的两个(或几个)范畴的特征,这就构成语法领域“非此非彼”或“亦此亦彼”的特殊问题。过渡性理论(теория переходности)正是以不确定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阐释语言事实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剖析语言现象发生过渡变化的原因。《过渡性理论观照下的俄语语法研究》是针对现代俄语语法中的共时过渡现象所做的综合研究,分析过渡现象涉及的诸如词法中的词类划分原则,句法体系中的简单句复合句划分标准等等,试图对现代俄语词法、俄语句法以及词法和句法间的过渡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将其置于语言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过
这是一本实用会话书,供在北京生活、观光以及观看奥运会的读者使用,全书由出入镜、相见问候、饭店、银行、交通、通讯、逛街、时间、天气、约会、购物、饮食、北京观光、娱乐、老北京、新词汇、医疗等日常用语组成,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还编入了北京奥运、奥运一般用语、体育项目分类用语。全书共分18个部分。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指指点点即可沟通。本书的*特点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和谁都能轻松、便捷地进行交流。除正文外,还介绍一些衣食住行玩的小常识,使用者会有方便亲切感。 书后附有“实用电话号码”、“北京市饭店一览表”、“各种餐馆一览表”,方便实用。 本书也是中俄文学习者携带方便的一本词书。
贵族青年列文从乡间来到莫斯科,向他长期爱恋并与他相知的公爵小姐吉蒂求婚。初入社交界的吉蒂被青年军官弗龙斯基的殷勤所迷惑,拒绝了列文的求婚。不久,在一次舞会上,弗龙斯基为彼得堡来的美丽的少妇安娜·卡列尼娜的风采所倾倒,并追随安娜去了彼得堡。 列文回到乡下,潜心经营田庄。他与农民交谈,阅读经济学著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他竭力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农民劳动积极性的生产机制,但常常体验到农民对地主的不信任态度。 在彼得堡,弗龙斯基继续追求安娜。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位只知公文事务,不懂现这生活,感情麻木的达官,弗龙斯基的不断追求唤醒了安娜身上长期被压抑的生命力和对爱情的渴求。他们频频幽会。生性诚实的安娜把她和弗龙斯基的私情告诉了丈夫。卡列
《俄语报刊阅读》上半部分选材时效性较强,主要为授课老师在授课前选择俄罗斯媒体上报道的*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及时捕捉俄文媒体*的信息,了解*的语法现象,补充、积累*的词汇。下半部分的选材更偏重经典,主要是弥补学生在俄语主干课程上所欠缺的一些涉及到科技、文化、经贸、军事、政治、法律、环保、医疗卫生、旅游等题材的知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集收录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编主要为话语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方面的论文,第二编为句法学方面的论文,第三编包括外语教育、语言国情学及书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部分俄文论文曾发表在国外相关刊物上。 本书所选论文既体现了作者在学术领域的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中国俄语教学工作的深入思考。
文集分为三部分:上编包括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的论文,中编包括成语学方面的文章,下编是书评。 文集涉及面广,理论密切联系言语实际和教学实际,讲理论而不空洞,讲实践而不繁琐,对相关问题的论述不乏创新之火花。此外,关于文化语言学、成语学的文章也颇有新义,读来饶有趣味。
本书汇集了作者除专著、词典编纂、编译工作以外的一些论文。从时间跨度上看,早的文章发表于1957年,晚的则发表于2007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历程,也折射出作者一代人所关心、研究、处理问题方面的变化。 本书的涵盖面较广,涉及形态学、句法学、实际切分、功能与语义、语用学、隐喻、普通语言学和教学改革。作者对句法学的一些观点,系统地反映在早年出版的《现代俄语语法新编(句法)》中,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未能就一些理论问题深入讨论;而对普通语言学的思想,则集中反映在《语言经纬》一书中。本书收集的文章有些内容是作者在上述著作中未涉及的或未充分阐述的,另一些文章内容则带有对专著补阙、拾遗的性质。
本书收录作者数十年来的语言学著述,其中有些文章是次与读者见面。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编是有关语音学和音位学的论文;第二编首先介绍印欧语概况,然后以较大篇幅讲述斯拉夫语,包括共同(原始)斯·拉夫语、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和捷克语;第三编是学派介绍和书评。全书反映了作者的广阔视野和研究心得。 本书的对象是对斯拉夫语和普通语言学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个十年间撰写并发表的论文的主要部分, 内容涵盖词典学、词汇学与术语学三个学科。词典学与词汇学论文大多是作者在从事俄汉词典编纂过程中撰写的,其中既包括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也有对实际编纂经验的总结与上升。有关术语学方面的文章,都是2000年以后的十年间发表的, 内容更多涉及术语学一般问题的探讨, 以及国外术语学研究状况的描述。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小说篇)》为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教材由原作、译作、赏析文章三部分组成。原作和译作部分收录了俄罗斯19 21世纪16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作品以俄汉对照的形式呈现,有助于深化读者对原著的理解。作品后附有赏析文章,赏析文章吸纳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能够引导读者正确地赏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本书内容包括辞书学方面的文章记录作者从事俄汉词典编纂工作四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词汇学方面的文章涉及俄语、英语和法语词汇的多义现象;句法、构词法和语用学方面的文章,包括关于预设与推涵的一些思考;文学翻译问题,包括翻译《聪明误》和《老人与海》后的一些思考;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等译作。
《古史纪年》的原作是一部古俄语文学名著,又是一部编年体的纪实性史书。全书涵盖9~11世纪古俄罗斯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地理以及风土民俗、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方面,内容博大,记述翔实,堪称有关古俄罗斯国情的一部历史小百科。该书在俄罗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许多历史纪实和传说故事更是美轮美奂,脍炙人口,因而被俄罗斯人民视为自己的传世瑰宝,引以为自豪。毫无疑问,这一古典名著的汉译出版对我们探讨俄罗斯国情和研究俄语的历史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 《古史纪年》从古俄语文献译成汉语,难度是很大的,但整个译文准确流畅,传神达意,遣词造句细腻隽永,韵味盎然,是一部难得的好译作,因而该书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项目出版,自然受到国内外有关学界的格外重视与欢迎。
文集分为三编:语法学、修辞学和其他方面的成果。 语法学方面的论文涉及由形式出发的描写语法、由语义出发的功能语法和俄汉对比语法。修辞学方面的论文既有对学科的总体论述,也有对学科基本范畴的深入阐发,更有对比修辞学领域的开拓。三编均收有张会森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俄语讲演、在俄罗斯件学院和大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这些俄文论述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学术影响作出了一定贡献。 本文集基本上反映出张会森教授的学术兴趣和水平。大部分论文为近20年所发表。这些文章不但具有历史意义,而且至今仍具有现实使用价值。不少论文带有普通语文学性质,可供非俄语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