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 源自梵语,专指藏传佛教脱模泥制佛像。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小型佛像或佛塔。作为佛教附属物的擦擦,在西藏成为广为流传的信物。本画册可帮助国外读者了解这种被藏传佛教僧俗视为能消灾祈福的宗教圣物,感受和认识神秘的西藏文化。 Chen Dan was a graduate from 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of the Chin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furtHered Her stud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 went to cover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ibet for a dozen times, and once stayed in Lhasa for over a year. Her experience made it possible for her to write good books or articles on Tibetan culture. Beginning in 2009, she wrote for China's Tibet magazine columns of Tibet Handicrafts and Tibctan Arr Collectors. Cashingin on her stay and work in Tibet, she has taken thousands of photos of great value,and many of these were used for her works which run to
《王译唐诗三百首》2004年底出版,时已六年余。期间,此书中的部分译作曾为五洲传播出版社((精选唐诗与唐画》,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古典诗歌英文及其他西文语种译作及索引》所选用,在国内外发行传播,受到读者的好评和喜欢。为了让更多的中外有兴趣者能够通过双语方式了解唐诗,陶冶情趣,享受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现将此书再版发行。《王译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精)》共收入了唐诗313首,由王玉书先生译作而成。本书沿用原书按诗体分类排序的特点,对版面作了重新设计与安排。译者对原书中的勘误之处和印刷错误进行了修正。
Chinese literature, spanning over three thousand years, has well shaped the splendid and profound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iterature is of immediate practical use from its source. It concerns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everyday life as well as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over,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people. The Chinese people strive for the harmony of man:with nature, firmly believing that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everyday life is in communion with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What the geniuses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spire to know and concern themselves with are the whole universe, history, and the bitter sorrow of the common people. All these are the great splendors i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茶器的发展,技艺是骨架,历史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本书以茶器的颜色为线索,讲述从魏晋以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末,整整一千余年,王朝社会里的茶风民情、帝王茶事、茶路瓷政、国瓷贸易、海外影响等。 在激荡千年的苍莽背景下,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读者们历来感兴趣却难以真正了解的的汝瓷、越窑、建盏、官窑、秘色瓷、青花瓷、高足杯等专有名词,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写活、写透,用现代人的视角穿越古今,为大众读者捧出一本十分耐读的茶文化图书,更为茶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参考工具。
《中华姓氏大辞典》共收录了11969个姓氏。您可以从中找到自己、亲人、朋友、同事的姓,以及这些姓的起源、变迁、祖先最早生息地、先辈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朋友,您贵姓?父母除了给血肉之躯之外,还给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姓氏。姓氏是父亲或母亲遗传给子女的文化基因,它将一生伴随着您。
`
丛书译者为许渊冲先生,其从事翻译工作70年,2010年12月荣获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荣获由国际译联颁发的文学翻译领域*奖项 北极光 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亚洲翻译家。经许先生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韵语。这套汉英对照版 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 荟萃许先生*代表性的英文译作14种,汉语部分采用中华书局版本。这些作品包括多种体裁,上起先秦,下至清代,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阅读和了解这些作品,即可尽览中国文化的 源头活水 。相信这套许氏译本能使英语读者分享孔子、老子的智慧,分享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戏曲的优美,并以此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015年2月2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京揭晓, 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本画集所选的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丛书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0个领域和专题进行介绍,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汉字、节日、饮食、工艺、服饰、建筑、医药等10分册。通过流畅、轻松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使海内外广大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整个系列中的每种图书既各自独立,综合起来又在精心搭就的框架下,勾勒出中国文化的总体面貌。 《中国文化 节日》是一次对当下中国节日蜻蜓点水式的观察。我们从众多的节日中选出21个节日,然后从节日的内在精神出发,分为坚韧的记忆、神圣的祭拜、世俗的狂欢、生产的节律等七大主题进行书写。在进行历史的追溯的同时,更加着力于现状的展呈,希望为读者勾勒出中国节日的进行时。 The Chinese Culture book series includes ten books on philosophical thoughts, literature, art, Chinese characters, festivals,
《中国好故事》这套书由前迪士尼 制作人和迪士尼 门创始人、具有30年出版行业从业经验的主编梅琳达·莉莉·汤普森领导的华裔美国作家团队,依托享誉世界的蓝思阅读评级标准,以地道的英语和生动的写作来诠释中国传统故事。 每个故事配有原创插画、故事背景、词汇扩展、配套课后趣味问答等内容,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同时为每个故事配有原汁原味的英文朗诵音频,方便读者收听音频故事,同时锻炼阅读和听力。 《中国好故事》共16册,由贴近小读者兴趣的成语、传说、远古故事三大类构成。
词的鼎盛时期无疑是在宋代( 960 1279 年),城市生活的繁荣多彩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铸就了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宋词以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大放异彩,不仅限于寄情娱乐,更寄托了对人生、对时代乃至对社会等各方面的思索,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 《大中华文库 宋词选》是首次全面收录各流派宋词的德译本,囊括李煜、苏轼、柳永、赵佶、李清照等词人的169首经典之作,其言深美闳约,是德语读者品鉴宋词艺术不可错失的力作。
This book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life stories and military and political deeds of 16 well-known emperor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hoping to help the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narchic system in China's feudal society.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蔓延数千年,从未中断,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多元一体、影响广泛而深远、不断进取和发展的鲜明特征。纵观3000年的中国出版历史,每一个阶段的出版活动都有因有革,体现出独特的演进轨迹和丰富多彩的发展面貌。因此,对中国3000多年出版历史进行总结提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书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四个时期来展示中国出版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全景。以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及电子技术应用于出版为标志,划分为四个时期:1.文字的发明和图书文献的产生——竹帛时期;2.造纸术的发明——纸写本时期;3.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印刷时期;4.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时期。附录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图书的装帧形式;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图书和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图
该书汇集了一些名家对唐诗的解读赏析文章,包括叶嘉莹的“唐诗的源流”、袁行霈的“愤激的呼喊——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顾学颉的“白居易诗学杜甫一例”以及钟元凯的“哲理与诗情的交融——说李白诗《日出入行》”等名篇,这些名家对诗歌的领悟力和审美感受力都很高,名家对唐诗入情入理的解读,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