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 源自梵语,专指藏传佛教脱模泥制佛像。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小型佛像或佛塔。作为佛教附属物的擦擦,在西藏成为广为流传的信物。本画册可帮助国外读者了解这种被藏传佛教僧俗视为能消灾祈福的宗教圣物,感受和认识神秘的西藏文化。 Chen Dan was a graduate from 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of the Chin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furtHered Her stud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 went to cover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ibet for a dozen times, and once stayed in Lhasa for over a year. Her experience made it possible for her to write good books or articles on Tibetan culture. Beginning in 2009, she wrote for China's Tibet magazine columns of Tibet Handicrafts and Tibctan Arr Collectors. Cashingin on her stay and work in Tibet, she has taken thousands of photos of great value,and many of these were used for her works which run to
《王译唐诗三百首》2004年底出版,时已六年余。期间,此书中的部分译作曾为五洲传播出版社((精选唐诗与唐画》,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古典诗歌英文及其他西文语种译作及索引》所选用,在国内外发行传播,受到读者的好评和喜欢。为了让更多的中外有兴趣者能够通过双语方式了解唐诗,陶冶情趣,享受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现将此书再版发行。《王译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精)》共收入了唐诗313首,由王玉书先生译作而成。本书沿用原书按诗体分类排序的特点,对版面作了重新设计与安排。译者对原书中的勘误之处和印刷错误进行了修正。
Chinese literature, spanning over three thousand years, has well shaped the splendid and profound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iterature is of immediate practical use from its source. It concerns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everyday life as well as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over,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people. The Chinese people strive for the harmony of man:with nature, firmly believing that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everyday life is in communion with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What the geniuses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spire to know and concern themselves with are the whole universe, history, and the bitter sorrow of the common people. All these are the great splendors i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茶器的发展,技艺是骨架,历史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本书以茶器的颜色为线索,讲述从魏晋以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末,整整一千余年,王朝社会里的茶风民情、帝王茶事、茶路瓷政、国瓷贸易、海外影响等。 在激荡千年的苍莽背景下,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读者们历来感兴趣却难以真正了解的的汝瓷、越窑、建盏、官窑、秘色瓷、青花瓷、高足杯等专有名词,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写活、写透,用现代人的视角穿越古今,为大众读者捧出一本十分耐读的茶文化图书,更为茶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参考工具。
《中华姓氏大辞典》共收录了11969个姓氏。您可以从中找到自己、亲人、朋友、同事的姓,以及这些姓的起源、变迁、祖先最早生息地、先辈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朋友,您贵姓?父母除了给血肉之躯之外,还给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姓氏。姓氏是父亲或母亲遗传给子女的文化基因,它将一生伴随着您。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本画集所选的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词的鼎盛时期无疑是在宋代( 960 1279 年),城市生活的繁荣多彩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铸就了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宋词以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大放异彩,不仅限于寄情娱乐,更寄托了对人生、对时代乃至对社会等各方面的思索,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 《大中华文库 宋词选》是首次全面收录各流派宋词的德译本,囊括李煜、苏轼、柳永、赵佶、李清照等词人的169首经典之作,其言深美闳约,是德语读者品鉴宋词艺术不可错失的力作。
本书选取了摄影家李少白先生十多年来在故宫拍摄的一百多张耐人寻味的摄影作品,试图通过摄影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照相机镜头变幻多端的景别、视角,辅之以生动、有趣的史料和传闻,向中外读者展现一个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拓展、丰富了人们视野的故宫。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蔓延数千年,从未中断,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多元一体、影响广泛而深远、不断进取和发展的鲜明特征。纵观3000年的中国出版历史,每一个阶段的出版活动都有因有革,体现出独特的演进轨迹和丰富多彩的发展面貌。因此,对中国3000多年出版历史进行总结提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书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四个时期来展示中国出版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全景。以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及电子技术应用于出版为标志,划分为四个时期:1.文字的发明和图书文献的产生——竹帛时期;2.造纸术的发明——纸写本时期;3.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印刷时期;4.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时期。附录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图书的装帧形式;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图书和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图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同时又是一个疆域辽阔、河山锦绣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非常丰富,如北京故宫、敦煌石窟、拉萨布达拉宫、泰山、黄山等均是久负盛誉,万里长城更是早已作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闻名于世。 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的财富分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结晶,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之子孙后代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多少年来,在中国,在世界,人类为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事业都曾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公元前3世纪在埃及境内的托勒米王朝就在亚历山大城的宫殿内建立了一座专门存放文物珍品的缪斯庙MOUSEION,英语的博物馆MUSEUM一词,即是源于希腊的缪斯庙而来。古埃及的金字塔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古
该书汇集了一些名家对唐诗的解读赏析文章,包括叶嘉莹的“唐诗的源流”、袁行霈的“愤激的呼喊——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顾学颉的“白居易诗学杜甫一例”以及钟元凯的“哲理与诗情的交融——说李白诗《日出入行》”等名篇,这些名家对诗歌的领悟力和审美感受力都很高,名家对唐诗入情入理的解读,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典文化。
“中国绘画鉴赏”由紫航文化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编制出版,是为爱好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们精心选编的一套全外文高品质画册。包括:《中国绘画珍藏》、《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人物画》、《中国历代花鸟画》、《中国历代书法》。 本书为中国历代花鸟画精选集,为西班牙文版本。
全书通过名家对中国古典小说具体个案的深入解读,呈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概貌。全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本书既可供普通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国外读者研究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参考图书。
本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儿童生活画,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文化专题。精心搭就的框架下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其中一个面貌,使读者可以在愉快的阅读中领略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书系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力求透过流畅、轻松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使那些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传统文化瑰宝鲜活、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动物画的著名绘画作品,时期包括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作品,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动物画的特色、艺术成就和赏析。本书是英文版的《中国古代动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