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第二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对于该考试的评价目标、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和分值等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的改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口语交际的书面问答形式代替了听力部分。 2.客观题题量由原来的65题减少为60题,考试时间也由原来的180分钟减少为150分钟。其中将原来听力部分的30分钟15题减少为口语交际部分的15分钟10题;阅读部分阅读量不变,时间由原来的55分钟减少为40分钟。 3.新大纲词汇表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由原来要求领会式掌握的4250个英语单词和400个常用词组增加到要求领会式掌握4500个英语单词和500个常用词组。 4.完形填空部分的分值由原来的每空0.5分改为每空1分。 5.英译汉部分要求翻译的字数由原来的120~150词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准备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特别编写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系列丛书”。 本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专项突破——口语交际、词汇与语法》)根据《考试大纲》口语交际、词汇与语法的要求编写,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口语交际、词汇与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应试技巧;280道口语交际题及精解;1600道词汇题及精解;300道语法题及精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和进步。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教育。在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是选拔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于具有创新思维与潜质人才的选拔,而且对于教育创新本身以及学生自我完善都具有一种导向作用。 在研究生的选拔上,世界各国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综合素质测试型,它不以某一专业或学科门类为测试背景,也不以大学知识水平为测试背景,而是所有专业采用同一试卷,重点测试考生的能力、素质和潜力;二是综合能力考查型,通常由导师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面试,这种形式较多地用于博士生入学考试;三是科目测试型,它以学科专业为背景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准备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一些资深的英语命题专家和教授特别编写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系列丛书”。 本书针对的是阅读理解,部分就详细介绍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何抓住中心思想与主题,如何理解疑难单词,如何抓重要细节以及如何推论作者的观点等等。并赋予相关精编阅读和解析,对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有着很大的帮助。
法律硕士联考科目内容:刑法学、民法学、中国宪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包含考试性质、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等。《2013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含考试样题一套。
本书特点: 一、本书共分七章:口语、词汇和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和写作,分别对应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英语全国联考试卷结构中的六个部分:第七章为模拟考场。 二、每一章中的“大纲要求与题型设置”主要为考生简要介绍考试大纲对于考生的能力要求、试卷结构、考题类型等相关内容,帮助考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大纲要求和考试形式。 三、“样题分析与命题规律”主要是以大纲提供的样题为依托,使考生对考试形式进行直观了解,并且透过大纲样题为考生归纳和总结考查角度、考点没置等命题规律. 四、“备考知识”主要是从考生复习备考的角度出发,对考生在每一部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综合技能等进行归纳,以使考生更加扎实地做好应试准备。 五、“题型应试技巧”是本书的重点。这一部分从考试的出题点、出题方式、
本书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聘请全国十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组织编写。 GCT 考试重在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体现群体的共性。 GCT 试卷有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这四个方面是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集中体现。
●名师主笔:本系列图书的编写者,都是多年从事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命题研究和考试辅导的专家、学者,他们熟悉专业学位考试的大纲、教材,考生的需要和考试辅导,深谙命题原则、思路和*考试动态,经过精心研究,认真组织,编写出了这套高水平的辅导书。 ●内容权威:本系列图书紧扣考试大纲,结合多年命题研究经验编写而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实战性和针对性。 ●体系新颖:本系列图书体例设计一改过去辅导书仅仅讲授知识点的方式,将大纲要求、逻辑结构、考试要点、强化训练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方便了考生复习之用。整个系列体系新颖,重点内容突出,知识脉络分明,条理清楚,便于考生全面复习,重点把握。 ●知识全面:本系列图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不同分册之间内容的协调和衔接。既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又注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