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明楷教授风格鲜明、独步学林的代表作。无论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抑或分析问题的逻辑,都带有强烈的法益保护思想和浓厚的大陆刑法理论的气息。 作者抉微发隐、深考精思,一以贯之地以刑法解释学为本体,发掘成文法的真实含义和内在理念。第六版仍然坚持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在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在责任领域采取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在刑罚论领域采取以责任刑限制预防刑的并合刑论。 第六版再次扩容近六十万字,不仅增加了《刑法修正案(十)》《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内容以及2016年7月以后公布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还在以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增删与修改:,在刑法基础论方面,对刑法的修改、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溯及力等问题增加了相关内容;第二,
民法(第十版)(上下册)(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债法总论(第二版)(上、下)》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而细致地修订,篇幅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债法总论(第二版)(上、下)》共十二章五十三节,首先阐述债之关系的基本理论,然后根据请求权基础思维模式论述债法总则中的具体制度,依次论述债之关系的产生、债之关系的内容、债之关系的正常消灭(即清偿)、债之关系障碍,在债之关系障碍之后,处理其损害赔偿、违约金等法律效果,最后论述涉及多人的债之关系的问题。 鉴于现行债法规则本身不完善的情况,《债法总论(第二版)(上、下)》肩负着双重任务。首要的任务是面对过去,在我国《民法典》未规定债法总则的背景下,从纷繁复杂甚或尚未完全的现行法出发,发现制度规则背后的规范目的,并以此为基石解释法律规则,整理其中的体系关联;其次的任务是面向未来,构建合理
本书两度被遴选为规划教材并获评精品教材,卓越品质自不待言。 各位作者数年来既活跃于民法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又积极参与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典编纂。本次新版,作者根据新颁布的《民法典》对全书进行了重撰精修,突出两大特色: 一,创新。全书共设七编五十章,突破传统民法学教材的体系惯例,完全因循《民法典》的七编制及总分制结构,以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为体系,体现了我国《民法典》的创新性和逻辑性。 二,妥当。全书系统阐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原理与制度,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注重法条分析和制度阐释,注重吸收新规定,凸显我国《民法典》的权利法特质和对社会现实需求的回应,体现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同时,本书重视图表的运用,避免繁复抽象之
本讲义荣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是一本极具个人学术风格的行政法教材,记载了作者潜心研习行政法三十余载的学术心得,每个专题都闪现着相关论文的影子,具有较厚重的学术积淀,并以不断迈向行政法本土化为目标。 本讲义以专题形式,对传统行政法体系做了结构性调整,描述并跟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轨迹;着力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尝试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细微解构,尽量贴近与回应我国行政法实践需求,解决行政法理论对实践的失语。 全书共分十六章,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法、行政法学的总论与分论、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理论变革与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合理性审查、裁量基准与执法规范化、行政调查、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许可、非强制行政手段、行政上实效性确保手段、行政问责、政府
本书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为三个十年,即1917年 1927年、1928年 1937年6月、1937年7月 1949年9月,是为本书的三编。本书通过这三个十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 现代 段落中的 文学现代化 的进程,包括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及其在 思想的现代化 与 人的现代化 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全书论述各时期文学的思潮与运动,各文体的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代表了文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本次是继1998年修订时隔十多年后的一次较大的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体例框架,部分章节吸收了学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适当调整了内容的写法,改正了一些字句表述和史料错漏。其中有些章节改动较多,如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二)、 新诗 (一)(三)、 散文 (二)、 戏剧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语法教学手册(初等)》分为上、下两册,是为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编写的一套科学有据、实用性强且灵活变通的语法教学手册。 上、下两册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共收录初级语法项目128个,基本涵盖了初等语法项目。每个语法项目均包括本体知识、常见偏误、教学提示、教学案例、课堂活动、课后练习等六大板块。除了纸质内容外,128个语法项目均有配套的课件,我们还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80个语法项目进行了视频微课录制。这些立体化多模态资源的配备方便读者自主学习和使用。 本书全面贯彻实用性原则,教学案例丰富生动,视频微课重在真实再现课堂,以点带面,由个案到类案,助力实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课件设计内容丰富,方便读者上课直接使用或者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本书是为语言学初学者编写的一本教材,同时也适用于更高程度的田野研究者。书中一方面描述了分析任一语言语法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技术,为学习语言学的更高级课程做了准备;另一方面对语言结构的两个方面--句法(句子结构)和形态(词的结构)做了生动的介绍。本书清晰地描述了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了基于世界各种语言语料的丰富的实际操作练习,手把手地指导学习者如何分析一种语言的句法和形态。本书还深入介绍了句法学和形态学中很多重要的论题,如规则、范畴、词类语法关系、多小句结构以及类型等,书后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术语表。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部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性的人门教材。本书是为语言学初学者编写的一本教材,同时也适用于更高程度的田野研究者。书中一方面描述了分析任一语言语法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技术,为学习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语法教学手册(初等)》分为上、下两册,是为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编写的一套科学有据、实用性强且灵活变通的语法教学手册。 上、下两册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共收录初级语法项目128个,基本涵盖了初等语法项目。每个语法项目均包括本体知识、常见偏误、教学提示、教学案例、课堂活动、课后练习等六大板块。除了纸质内容外,128个语法项目均有配套的课件,我们还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80个语法项目进行了视频微课录制。这些立体化多模态资源的配备方便读者自主学习和使用。 本书全面贯彻实用性原则,教学案例丰富生动,视频微课重在真实再现课堂,以点带面,由个案到类案,助力实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课件设计内容丰富,方便读者上课直接使用或者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是一套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适用于普通小学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体现了 以生为本 的核心价值理念。旨在诊断与评估在普通小学学习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各科的学习情况,精准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形成了哪些能力;在老师或他人的支持下还能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或他人能教什么、怎么教。为其IEP中长短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学科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也为各科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性地、有效地调整课程与教学、精准施教提供依据。本书是该评估工具的四年级分册。
《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上下册)》以高校学生、党校学员、党政干部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对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蓝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依据,融合中国历史文化,借鉴西方经典理论,注重开展国际比较,回顾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解读未来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从讲中国战略、中国政策到讲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理论以及背后的中国故事,解答 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将怎么走 的重大命题,以增强高校学生、社会各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改革史、开放史的系统深入了解。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90年开始,研究成果已出版了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8、2020年版等九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32家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的数据统计年限为2019年至2021年,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使用
《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是一套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适用于普通小学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体现了 以生为本 的核心价值理念。旨在诊断与评估在普通小学学习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各科的学习情况,精准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形成了哪些能力;在老师或他人的支持下还能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或他人能教什么、怎么教。为其IEP中长短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学科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也为各科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性地、有效地调整课程与教学、精准施教提供依据。 本书是该评估工具的三年级分册。
本教材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引,跟进新时代外语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优化教材编写理念,反映时代的特点。本次修订注重并借鉴了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学术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同时,关注外语教材的时效性,以及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认知特点等。期待本教材能够为日语专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提供有效的学习范本与素材。 本次修订工作在减轻学担等方面做了 减法 ,在此前提下,保留了原教材以下特色: (1)关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2)关注语言情境的真实性; (3)关注文化因素,讲好中国故事; (4)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表现语言特点; (5)关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6)关注作为日语学科专业日语学习的特
每一个句式都是形式和语义、结构和功能多方面的相互关联,句法形式隐含着深层的语义,而深层的语义又是通过外在的句法形式加以呈现。汉语历史句法是汉语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 上古-中古-近代 大致的时间主轴,较为系统地描写了汉语十种句式结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面貌。揭示了汉语句式从早期综合型到东汉以后分析型的变化,从新旧句式兴替、书面语与口语语体的分野、语言接触与句式发展、句式类型及其地域分布、句式杂糅与精密化规约、小句化与句式标记等角度,解释汉语不同类型句式发展的动因和规律。
《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是一套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适用于普通小学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体现了 以生为本 的核心价值理念。旨在诊断与评估在普通小学学习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各科的学习情况,精准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形成了哪些能力;在老师或他人的支持下还能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或他人能教什么、怎么教。为其IEP中长短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学科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也为各科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性地、有效地调整课程与教学、精准施教提供依据。本书是该评估工具的六年级分册。
人类自古以来就致力于探索自我及所处的世界,因此知识论(或认识论)自然成为了哲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哲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把认识论问题看作自己的核心关注之一,而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知识论更是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所有学习和研究哲学的学生的必修课目。概言之,知识论所要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各个评价性维度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以及我们用来赋予认知状态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知识论一方面与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等核心的哲学领域具有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相联系,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后者的基础。 《当代知识论导论:上下》旨在从分析哲学的角度全面介绍知识论中的主要论题和核心争论,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知识的价值、知识与信念、知识与辩护、认知规
《苏绣的密码》以精美的图片和平实的文字详细介绍了苏绣的基本知识,深入分析了苏绣的各种针法和技法,以及它们的特点、组织方法和应用范围。本书搭配了很多高清苏绣获奖艺术作品,在介绍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剖析了苏绣的题材、纹样及寓意、构图、造型及色彩等内容。 《苏绣的密码》的出版对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我国刺绣技艺及刺绣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传统文化界,而且对纺织、工艺美术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苏绣的密码》可供苏绣爱好者欣赏阅读,也适合非遗研究相关人员参考。
“大苹果阅读”系列共分五级,由熊华丽组织开发,供幼儿园、小学二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而使用的一套汉语读物。本级读物为其中的一级,包含20个主题,如:我、人、我的手、两个、你几岁、我看见、谁会、我饱了、头发、喝什么、新年、大熊猫、大苹果、一起、可爱、我的家人、数动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作者用简单的话语、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轻松学汉语。作者用图画辅助学生记忆句子,有效提高了低龄学生认读汉字的能力。
本书两度被遴选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评精品教材,卓越品质自不待言。各位作者数年来既活跃于民法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又积极参与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典编纂。本次新版,作者根据新颁布的《民法典》对全书进行了重撰精修,突出两大特色:第一,创新。全书共设七编五十章,突破传统民法学教材的体系惯例,完全因循《民法典》的七编制及总分制结构,以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为体系,体现了我国《民法典》的创新性和逻辑性。第二,妥当。全书系统阐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原理与制度,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注重法条分析和制度阐释,注重吸收新规定,凸显我国《民法典》的权利法特质和对社会现实需求的回应,体现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同时,本书重视图表的运用,避免繁复抽象之弊端;章后
“大苹果阅读”系列是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熊华丽校长专为幼、小学生编写的汉语分级阅读丛书。作者用简单的话语、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轻松学习汉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全系列共分五级,本套为第三级,包含二十个主题,话题从个人、家庭拓展到社会方面,适合5-8岁学生阅读。 目录:《姐姐》《礼物》《国画》《小狗饿了》《同学》《青蛙》《动物园》《中国茶》《看医生》《包饺子》《做月饼》《下大雨了》《母亲节》《我们班》《下雪》《雨鞋和雨伞》《土豆和蛋糕》《运动会》《茶叶》《苹果》
著作《电影色彩美学》是作者主持的 2019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 的重要成果。该书全面解读了电影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构成节奏、色彩的性格特点、电影用色的客观遵循法则、电影作品中的经典用色与配色、创作者的习惯性用色,构建起了独属于电影的用色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电影创作实践极具指导意义。本书特点:1.从绘画与设计学入门,建立独属电影本身的用色规范与用色体系;2.由浅入深,剖析从单一色彩到色彩组合(套色、冷暖色系、无色系和彩色系等)在电影中的运用规律和方式;3.以经典电影为案例,图文并茂,解读详尽直观;4.著作上半部分侧重理论研究,后半部分侧重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