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的维度,对武夷山古代旅游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展开系统的研究和叙述,是中国旅游史的一部分。全书以武夷山古代旅游空间的建构和旅游形态的演绎为核心内容,涉及武夷山悬棺文化、武夷君等的神格演绎、碧水丹山的发现、神仙空间的建构与发展、人文圣地与山水胜地的审美与体验,以及武夷山古代旅游的巅峰表现及其在中国古典山水依恋现象中的典范价值等。进而,从人与空间交往的角度,对人与空间的交往模式、旅游的概念和本质等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同时也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当代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一座熟悉的陌生城市,一幅真实的人文地图 一本书就是一座闪光的路标。它是时间上的路标,从东汉华信筑塘,隋炀帝开凿运河,到吴越钱和宋王朝对杭城的营建;它也是空间上的路标,从四百八十寺,九厢八十坊,到石库门里弄和湖畔公馆别墅群;通过这座路标,我们走进了杭城的街巷,寻访这些失落的记忆碎片,同时惊喜地发现:在失去时间感的现代的都市下,还深藏着浓厚的历史。
《新时代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提升机理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相结合,纳入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研究,构建了一个“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为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形成机理提供另外一个视角的解释。本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四个乡村旅游聚集地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量化数据。围绕研究目的,《新时代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提升机理研究》基于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具体研究。
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科伦坡出发,穿越不同的时空,展示了关于这片土地的迷思。每个城市都有昔日殖民地的幽灵,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文化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遗产,而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展示着古老文明往日的辉煌。“夜叉女王的后裔”维达人力图在现代社会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圣地卡塔拉伽马把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聚在一起,仿佛他们不曾有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当他循着大象的道路,与朝圣者并肩前行时,他正在触及这个国家的灵魂——斯里兰卡正在努力从创伤中解脱出来,并展现它的活力与风采。
本书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梳理了冰雪旅游的发展背景、理论探索与国内外实践。从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了区域冰雪旅游的供给、需求、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了辽宁冰雪运动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促进区域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并以辽宁省各城市为例,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本书适用于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亦可供全国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辽宁旅游的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由中山大学保继刚主编,是旅游学研究系列选题的第十一辑。本辑包含了2016至2017年完成的6篇博士论文辑要,前两篇分别以阳朔和三亚两个中国重要旅游地为案例,探讨旅游地政府治理与资本运行问题。中间两篇做的是旅游人类学和旅游地商业化研究,分别选择西双版纳的传统村落以及丽江的白沙村和大理的双廊村这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落为案例。最后两篇讨论的是旅游购物的供需问题,分别研究中国大陆游客赴欧旅游购物行为和旅游商品变迁与地方性关系问题。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有适合的案例才能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基于此,本书共收录案例15篇。案例素材在旅游业实践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内容涵盖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文旅融合等实践领域,细化为旅行社产品研发、酒店零售、景区规划与运营、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诸多专题。案例数量丰富、内容多元,从文化和旅游业等不同视角对产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切实反映了我国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热点和前沿问题。可以为MTA教学提供案例素材支撑,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旅游研究进展(第13辑)》收录近年完成的6篇博士论文辑要,其中既有对旅游影响的细化研究,也囊括了近年来旅游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本辑中的论文全部围绕旅游研究的学术问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典型案例,通过收集严密、细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验证理论事实,表明新一代青年旅游研究者在方法与技术的进一步规范与严谨,对数据与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更严苛的要求。
乡村旅游业升级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文化变迁的显著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如何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丰富、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如何促使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无形的“乡村性”旅游氛围转化?又如何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这些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共同将艺术介入置于问题纾解的核心位置。调研所反馈的结果支持了对于艺术介入应用的判断,以“旅游体验”的优化为中介,艺术介入被认为是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常用手段与必由之径。与此同时,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时代价值的衍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对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艺术介入行动加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
乡村旅游业升级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文化变迁的显著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如何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丰富、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如何促使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无形的“乡村性”旅游氛围转化?又如何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这些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共同将艺术介入置于问题纾解的核心位置。调研所反馈的结果支持了对于艺术介入应用的判断,以“旅游体验”的优化为中介,艺术介入被认为是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常用手段与必由之径。与此同时,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时代价值的衍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对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艺术介入行动加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
乡村旅游业升级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文化变迁的显著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如何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丰富、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如何促使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无形的“乡村性”旅游氛围转化?又如何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这些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共同将艺术介入置于问题纾解的核心位置。调研所反馈的结果支持了对于艺术介入应用的判断,以“旅游体验”的优化为中介,艺术介入被认为是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常用手段与必由之径。与此同时,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时代价值的衍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对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艺术介入行动加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
乡村旅游业升级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文化变迁的显著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如何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丰富、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如何促使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无形的“乡村性”旅游氛围转化?又如何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这些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共同将艺术介入置于问题纾解的核心位置。调研所反馈的结果支持了对于艺术介入应用的判断,以“旅游体验”的优化为中介,艺术介入被认为是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常用手段与必由之径。与此同时,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时代价值的衍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对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艺术介入行动加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
乡村旅游业升级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文化变迁的显著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如何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丰富、巧妙地融入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如何促使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无形的“乡村性”旅游氛围转化?又如何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这些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共同将艺术介入置于问题纾解的核心位置。调研所反馈的结果支持了对于艺术介入应用的判断,以“旅游体验”的优化为中介,艺术介入被认为是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常用手段与必由之径。与此同时,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时代价值的衍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对乡村旅游业升级中的艺术介入行动加以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
我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冰雪旅游空间新格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形成的,既有冰雪设施和产品供给方面的因素,更有市场驱动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三足鼎立”就是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其中,东北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3亿冰雪旅游人次、5000亿元收入的超大规模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京津冀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500亿元收入的超强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新疆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000亿元收入的超快发展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两带崛起”是指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四川、贵州、湖北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这两带均蕴含着“十四五”末期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巨大市场
我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冰雪旅游空间新格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形成的,既有冰雪设施和产品供给方面的因素,更有市场驱动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三足鼎立”就是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其中,东北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3亿冰雪旅游人次、5000亿元收入的超大规模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京津冀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500亿元收入的超强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新疆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000亿元收入的超快发展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两带崛起”是指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四川、贵州、湖北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这两带均蕴含着“十四五”末期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巨大市场
我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冰雪旅游空间新格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形成的,既有冰雪设施和产品供给方面的因素,更有市场驱动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三足鼎立”就是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其中,东北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3亿冰雪旅游人次、5000亿元收入的超大规模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京津冀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500亿元收入的超强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新疆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000亿元收入的超快发展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两带崛起”是指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四川、贵州、湖北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这两带均蕴含着“十四五”末期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巨大市场
我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冰雪旅游空间新格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形成的,既有冰雪设施和产品供给方面的因素,更有市场驱动的需求方面的因素。“三足鼎立”就是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个区域。其中,东北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3亿冰雪旅游人次、5000亿元收入的超大规模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京津冀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500亿元收入的超强消费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新疆地区蕴含着2025年“十四五”末期1亿冰雪旅游人次、2000亿元收入的超快发展的冰雪旅游市场潜力。“两带崛起”是指西藏、青海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观光旅游带和以四川、贵州、湖北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闲旅游带,这两带均蕴含着“十四五”末期实现5000万冰雪旅游人次、1000亿元收入的巨大市场
旅游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原理、手段和方法在旅游系统中的应用。旅游系统工程是以旅游系统为对象,综合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研究手段方法,借助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旅游问题研究的定量化、模型化以及很优化(满意化)研究,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教材共分9章,从系统、结构、功能入手,对旅游系统与旅游系统工程进行了界定,分别对旅游系统模型与仿真、旅游系统分析、旅游系统预测、旅游系统优化、旅游系统评价、决策进行了论述,很后通过2个旅游系统工程案例,阐述了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在线旅游信息改变了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行为及空间流动,加强在线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流在信息时代研究的重要科学命题。涂玮著的《在线旅游流空间结构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泛长三角为例》以泛长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Web文本网络旅游信息数据挖掘,以在线旅游流研究为切入视角,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社会学网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深入研究泛长三角地区在线旅游流空间结构及动力机制,揭示网络信息引导下的在线旅游流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丰富旅游流及旅游信息地理学研究。本书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为在线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二为在线与现实旅游流空间结构对比研究,三为在线旅游流网络结构动力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流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学者及行业经营者。
陆均良、宋夫华著的《智慧旅游新业态的探索与实践》对智慧旅游新业态的探索主要通过应用实例解析,首先用智慧千岛湖建设和智慧普陀山建设作为引例,对智慧旅游新业态概念进行系统性的叙述。其次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个分析案例,对论述的研究内容进行说明。本书重点介绍了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目的地新业态及应用。本书还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机制及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探讨发展机制,以此来探讨智慧旅游健康发展的应用模式。很后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聚焦各地物产汇聚、无数外地人打卡的云南网红菜市场昆明篆新农贸市场,以博物学爱好者、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的视角,将物候、食材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揭示菜市场展现的生活特色及背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按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对市场进行整年的观察并记录与各色人等的交谈,充分展现活色生香的市井人情;下卷为集市博物学,以彩色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逐一介绍餐桌上各类食材的形态、分类,以及独具特色的烹饪方法等。书中收入著名画家田震琼(花老道)的十多幅手绘图,展现云南的特色植物以及传统博物绘画艺术之美。田松作序,刘华杰、李敬泽、奚志农、季亚娅联袂推荐。
本书将重点探究“是什么--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结构维度与测量量表”“为什么--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的内在作用机理”“会怎么样--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机理”以及“怎么办--解决老年人旅游制约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等四个主要研究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分析, 研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丰富晚年生活, 提高生活幸福感, 最终实现成功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