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全书 南京调查资料2》由江南问题研究会编
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四九年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为配合解放南京,接管南京,管理南京,建设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东中央局社会部,化名《江南问题研究会》,组织编印了《南京调查资料》。
《中国档案学会2024年度学术论文集(全6册)》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中国档案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编
《长江档案》(全十册)收录了1929年1月至1948年8月在南京、重庆出版的长江流域水利的系列刊物,设有法令、法规、论著及译述、报告、计划、工程、调查勒测等栏目,并附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地图。这些档案文献以大量篇幅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水电开发、水利工程、泥沙、航道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时长江水利的测勘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长江流域的变迁及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包含“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 第一卷第四期”“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 第一卷第五期”“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 第一卷第六期”等内容。
《长江档案》(全十册)集中整理了民国时期南京出版的成系统的长江全流域资料,是对民国时期专业的水利刊物的汇编,包括当时的法令、法规、论著及译述、报告、计划、工程、调查勘测,以大量篇幅记载了扬子江水道的状况及相关机构的工作,在当时对于探讨学理,沟通消息,有效治理扬子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研究扬子江水道变迁及其治理,以及三四十年代长江流域各省之工程勘测、设讨、规划、进行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本书是第三册,包括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第二卷第一期至第三期的内容。
《山东博物馆七十年(1954-2024)》主体分为三篇。上篇为《纵·上下求索》,分四章记录了山东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篇为《横·深耕八方》,介绍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和文博社团组织的情况。这两篇的编写任务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承担,老中青都有,编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了解自我的过程。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馆藏文物资料和档案等,经过全馆积极发动和深入挖掘,终成定稿。下篇为《忆·行者无疆》,是博物馆人的回忆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所产生的视频作为口述历史留存本馆档案室,整理出的文字稿经本人确认后形成本篇定稿。采访人是本馆在职工作人员,被采访人是亲历过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老职工代表或代表家属。这是新博物馆人与老博物馆人的对话,具有传承的意义。遗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有古籍藏书近80万册(件),《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收录河南大学藏古籍善本400多种,并配以内容略述等文字说明。
《中国档案学会2024年度学术论文集(全6册)》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中国档案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编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有古籍藏书近80万册(件),《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收录河南大学藏古籍善本400多种,并配以内容略述等文字说明。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秘书的秘书:秘书实践一本通》分为素质、办公、办文、接待、服务五个篇章,共31个专题,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秘书工作的新趋势、新需求,着重讲述了涉外会议的组织与管理、现代办公室实务、交际与沟通技术、秘书礼仪等内容。与偏重理论性的秘书类书籍迥然不同,本书实践风格鲜明,实操性强,属于从秘书实践内部酝酿产生的自内而外的心得体会。《秘书的秘书2:公文处理实例》为《秘书的秘书:秘书实践一本通》的姊妹篇,全书分28个专题(28篇公文),具体阐述了每篇公文从起草到修改再到成文的全过程,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每篇公文修改后的提高,前后对照,学习到作者的公文写作笔法,兼有文秘界高手的讨论、过招与点解,读来非常过瘾,实用性极强,但又不偏废理论性,为读者提供生动、全面的参考借鉴,着实是一部能够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有古籍藏书近80万册(件),《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收录河南大学藏古籍善本400多种,并配以内容略述等文字说明。
《南京市档案馆指南》是一本全面介绍和报道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情况的工具书。它提供馆藏档案的基本信息和各项检索要素,是档案馆内业务人员和利用者了解馆藏内容与成分,查检和阅览馆藏档案的向导。十多年来,南京市档案馆加大了档案接收与征集的力度,馆藏结构与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项业务工作有了新的提高。按照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建立方便社会各界对档案的利用体系,南京市档案馆组织精干力量对原《南京市档案馆指南》进行了修订出版。这本全新的《南京市档案馆指南》,装帧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该书对档案馆从业人员以及查档的读者朋友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长江档案》(全十册)收录了1929年1月至1948年8月在南京、重庆出版的长江流域水利的系列刊物,设有法令、法规、论著及译述、报告、计划、工程、调查勒测等栏目,并附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地图。这些档案文献以大量篇幅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水电开发、水利工程、泥沙、航道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时长江水利的测勘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长江流域的变迁及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为该系列第七册,收录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三期期刊内容。
杨绳信编著的《增订中国版刻综录(精)》是记述中国古代出版家史料的工具书,由古籍整理专家周祖谟教授等作序,一九八七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了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李一氓等老前辈的赞赏及中华书局赵守俨、商务印书馆李思敬、李金根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一九八八年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因印数较少,市场旋即告急,日本东方书店等曾向作者求援。又因《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相继出版,其中有大量史料需要补充《中国版刻综录》,于是有《增订中国版刻综录》之议。二○○二年一月四日,全国高校古委会正式通知为《增订中国版刻综录》立项一批准编号为○二一四一。作者费时多年终于完成这一巨著。增订本内容是增订前原书的百分之二
全书以全宗为单位,采取篇下设章的体例,由天津市档案馆概况、馆藏档案、非全宗形式档案、馆藏资料和附录五部分组成。馆藏档案全宗介绍部分作为全书的主体,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主要介绍了立档单位的机构沿革、全宗概况和主要内容,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编写力求客观、准确、精炼。
本书系福清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的图目,收录范围为福州市图书馆所藏,产生于1912年前的估计和民国时期的线装书。书目据产生的时间分为1912年以前、民国事情两个部分,按照四部分分类法编排。同一个分类的书目,按照索书号排序。本书目内容含序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册数、存卷等,按照《古籍著录规则》规范著录。书影选取馆藏中部分有特色的古籍和少量民国线装书,原书扫描,一般采用端叶书影。
《山东博物馆七十年(1954-2024)》主体分为三篇。上篇为《纵·上下求索》,分四章记录了山东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篇为《横·深耕八方》,介绍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和文博社团组织的情况。这两篇的编写任务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承担,老中青都有,编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了解自我的过程。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馆藏文物资料和档案等,经过全馆积极发动和深入挖掘,终成定稿。下篇为《忆·行者无疆》,是博物馆人的回忆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所产生的视频作为口述历史留存本馆档案室,整理出的文字稿经本人确认后形成本篇定稿。采访人是本馆在职工作人员,被采访人是亲历过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老职工代表或代表家属。这是新博物馆人与老博物馆人的对话,具有传承的意义。遗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现有古籍藏书近80万册(件),《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收录河南大学藏古籍善本400多种,并配以内容略述等文字说明。
《长江档案》收录了1929年1月至1948年8月在南京、重庆出版的长江流域水利的系列刊物,设有法令、法规、论著及译述、报告、计划、工程、调查勒测等栏目,并附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地图。这些档案文献以大量篇幅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水电开发、水利工程、泥沙、航道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时长江水利的测勘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长江流域的变迁及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为第十册,收录《扬子江水利季刊》第五卷第一期至第二期,《长江水利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二卷第一期。
《山东博物馆七十年(1954-2024)》主体分为三篇。上篇为《纵·上下求索》,分四章记录了山东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篇为《横·深耕八方》,介绍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和文博社团组织的情况。这两篇的编写任务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承担,老中青都有,编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了解自我的过程。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馆藏文物资料和档案等,经过全馆积极发动和深入挖掘,终成定稿。下篇为《忆·行者无疆》,是博物馆人的回忆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所产生的视频作为口述历史留存本馆档案室,整理出的文字稿经本人确认后形成本篇定稿。采访人是本馆在职工作人员,被采访人是亲历过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老职工代表或代表家属。这是新博物馆人与老博物馆人的对话,具有传承的意义。遗
《长江档案》(全十册)集中整理了民国时期南京出版的成系统的长江全流域资料,是对民国时期专业的水利刊物的汇编,包括当时的法令、法规、论著及译述、报告、计划、工程、调查勘测,以大量篇幅记载了扬子江水道的状况及相关机构的工作,在当时对于探讨学理,沟通消息,有效治理扬子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研究扬子江水道变迁及其治理,以及三四十年代长江流域各省之工程勘测、设讨、规划、进行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本书是第五册,包括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季刊期至第三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