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列入“稷下文库”文学类丛第一辑。本书是中国新文学面面观,探索如何运用“整体观”的视角和“史的批评”方法来解释中国新文学与书写新文学史。全书分上下两编,共16篇文章。文章讨论的话题都联系着从五四到新时期的每一个历史环节。它们不是局部的、某一历史阶段的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新文学史的现象。上编“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提出“整体观”问题,旨在打通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建立“中国新文学”这门学科。下编“我们的学科”,收录关于学科建设和文学史编写的数篇论文。本书虽是已有著作的再修订,但作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注释,又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添加了引用文献与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抓住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络。本次修订版为作者期望的定本。
宋南渡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李纲,平生勤于笔耕,有《李纲全集》一百八十卷传世,作品数量甚多。除《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外,现存诗一千五百七十四首、散文一千一百六十五篇、词五十四首、赋二十三篇。李纲作品大体编年排列,但具体创作时地,多模糊不清,故本书详征史乘方志,在考订李纲行迹基础上,考实其创作时地,为进一步研究李纲其人其作,提供知人论世之助。
《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和晶间脆性断裂(含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不确定性机理)》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理论部分有:热循环引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理论,包括临界时间概念、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弹性变形的微观理论,包括弹性变形的临界时间、张应力和压应力变形引起的溶质晶界偏聚和贫化的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作为热循环引起的偏聚理论的应用,提出三种晶间脆性,即钢的回火脆性、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脆性和金属与合金中温脆性的统一的普适机理。基于弹性变形的微观理论,阐明了金属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不确定性的弹性变形机理,揭示出现行拉伸试验技术体系和标准的不可靠和不可行性,并给出一个新的金属拉伸试验技术体系的框架。
作为全国“一带一路”建设中专享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敦煌文博会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本书借助田野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往届敦煌文博会的发展历程、品牌塑造与传播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系统梳理,考察它为甘肃地域形象的再造与提升带来的实际影响,分析了“敦煌文博会”品牌价值、诉求、内涵、认知、联想和效益情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品牌塑造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敦煌文博会”品牌塑造、传播与提升策略,以期对敦煌文博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地方政府制定文化发展与传播战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