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树木的分类方法、树木的作用、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规划与配置以及树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华南地区野生及园林上常用的400余种树木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以及它们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每个树种均附有野外实景拍摄的彩色图片,并尽量做到每个树种的彩图都包括树形、枝叶与花果,为继续学习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森林经营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第2版添加了素质目标;更多的数字资源,包含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学视频、单元在线测试题、练习题、期中和期末考试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本教材为2002年出版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的修订再版,是由我国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的学者以及在医院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医学工程专家、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领导下联合编写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二版)》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医院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者常遇到的问题和日常性的主要技术工作,较全面地讲述了每项技术工作的内容、原理与规则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二版)》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内容新颖、丰富,各种检测方法和法规均与国际接轨。
本书对农业遥感和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基于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小麦赤霉病智能化监测平台与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发与示范(24111111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花生白绢病多源数据时空动态预测方法研究(3227199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谱段间角度差异指数的农田作物残留物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42101362)研究成果而撰写。 全书共9章,包括遥感概述、遥感监测小麦病虫害研究现状、遥感监测实验设计与数据获取、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作物病害监测理论和模型、近地监测小麦赤霉病、无人机遥感监测小麦赤霉病、卫星遥感监测小麦赤霉病、区域尺度小麦赤霉病预测等。每章内容除了详细的内容讲解外,还安排了小麦种植区域提取、小麦赤霉病近地、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实例,以让读者
本教材立足森林经理学专业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森林经营理论与方法研究实际,系统介绍了森林经营理论及各种方法。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森林经营的定义、森林经营发展历程、森林经营的主要思想.以及我国森林经营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了我国森林经营发展的趋势。之后分上下两篇.系统阐述了森林经营的理论和方法。上篇为森林经营理论,包含第2章至第7章,其中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了森林经营的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第4章至第7章分别从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林分结构动态、森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森林多功能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理论。以及森林经营的林学基础。下篇为森林经营方法,包含第8章至第14章,分别从森林经营区划和调查、组织经营单位、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经营作业、森林经营决策与优化、森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树木的分类方法、树木的作用、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规划与配置以及树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华南地区野生及园林上常用的400余种树木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以及它们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每个树种均附有野外实景拍摄的彩色图片,并尽量做到每个树种的彩图都包括树形、枝叶与花果,为继续学习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森林经营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第2版添加了素质目标;更多的数字资源,包含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学视频、单元在线测试题、练习题、期中和期末考试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本书是作者学习和研究相关史料,并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植物科学绘画的特征、用途及其与艺术绘画、摄影的区别。第二章讲述了植物科学绘画的常用工具及小钢笔的使用。第三章解析植物科学绘画的对象、常用题材和图版形式。第四章以图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了植物科学绘画的主要表现技法。第五章讲解了植物科学绘画的绘制步骤。第六和第七章详细讲解高等植物的科学绘画。
本书通过对四川耕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四川省不同耕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种植模式的面积分布情况;通过对四川省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模式的化肥施用情况的分析,阐明四川省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植模式下肥料施用量、氮/磷流失风险等,根据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不同种植模式养分流失特征和不同地区养分流失特征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氮、磷损失防控技术。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作者学习和研究相关史料,并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植物科学绘画的特征、用途及其与艺术绘画、摄影的区别。第二章讲述了植物科学绘画的常用工具及小钢笔的使用。第三章解析植物科学绘画的对象、常用题材和图版形式。第四章以图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了植物科学绘画的主要表现技法。第五章讲解了植物科学绘画的绘制步骤。第六和第七章详细讲解高等植物的科学绘画。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是环境科学与现代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教材是“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双一流’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2021年被遵选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生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立足于环境科学专业,力求彰显林业特色,并考虑农林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背景和特点。全书共分10章,概述了化学分析技术;介绍了环境样品处理方法,尤其是农林业环境样品;系统阐述了现代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某些章节的实例注重与农林相关专业的应用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每章之后附思考题与习题。 本教材每章自成体系,内容编排层次清晰,文字简练,通顺易懂,便于自学。可作为农林类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林学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可
本书对农业遥感和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基于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小麦赤霉病智能化监测平台与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发与示范(24111111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花生白绢病多源数据时空动态预测方法研究(3227199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谱段间角度差异指数的农田作物残留物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42101362)研究成果而撰写。 全书共9章,包括遥感概述、遥感监测小麦病虫害研究现状、遥感监测实验设计与数据获取、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作物病害监测理论和模型、近地监测小麦赤霉病、无人机遥感监测小麦赤霉病、卫星遥感监测小麦赤霉病、区域尺度小麦赤霉病预测等。每章内容除了详细的内容讲解外,还安排了小麦种植区域提取、小麦赤霉病近地、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实例,以让读者
本书为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以插花与花艺设计人才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按照理实一体的方式编排。本书是一本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用书,按照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思路进行编写,在每个项目的【任务实施】中均配有相应的教学案例,并配套学生的应用训练。全书分为四个模块,从插花与花艺设计的基础知识逐渐过渡到各种节庆礼仪及婚礼插花与花艺设计,最后延伸到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现代自由式花艺、花展及职业院校艺术插花大赛的内容,将目前花艺设计较前沿的知识、技法和理念植入教材中,力求做到内容全面、独特与新颖。本书全彩印刷、设计精美并附有各类插花与花艺作品设计制作步骤,便于学生准确掌握各种花艺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插花职业技术培训教材。
本教材是在《园林钢笔画》(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主要包括绪论、园林物象单体的认识与绘画、园林风景钢笔画的改绘与写生、学生作品讲评、教师作品选等内容。本次修改集中在第2~6章。第2章增添部分西式建筑和现代建筑技法讲解和图例,删减以往教材版本中过多的民居建筑部分图例,同时将园林植物的分类技法讲解得更加细化,增添水生植物和多种植物组合技法讲解和图例;第3章删减风格相似的居民建筑图例;第4章和第5章替换和增加了有关院校的近期新优秀师生作品;第6章补充了教师优秀钢笔淡彩作品以供学生参考借鉴。这样使得第4版教材能更好地体现新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学成果。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城乡规划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森林防火/高等职业院校“十三五”校企合作开发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课程组成员根据企业森林防火岗位需求,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森林防火图书资料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出2个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8个教学项目:森林火预防、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林火监测、林火通信网组建与使用、森林火灾扑救、灾后调查、森林火灾统计与管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编写与演练。26个任务:解读《森林防火条例》,建立林火行政管理机构,火源管理,森林防火宣传,森林可燃物特征调查与分析,计划烧除,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林火环境调查与分析,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地面巡护,嘹望台监测,叫台与报台,林火行为判读,扑火组织与指挥,扑火战略、战术应用,扑火机具使用与扑火技术,火灾现场逃生与自救,火因调查,过火面
《荒漠生态学》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切人点,论述荒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生物对特别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等,为客观认识荒漠地区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导,可对荒漠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的编写主要围绕着新会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枝柑和新会陈皮,对柑橘加工类药食同源食品(普通陈皮与新会陈皮)的药用功效、柑橘副产品及其产业研究与应用、柑皮茶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检测方法、茶枝柑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新会陈皮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一一阐述。
微重力生物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学科,涉及航天条件下生物学学科的多个领域,如天体生物学、空间环境微生物学、空间环境神经生物学等。本书主要聚焦空间微重力条件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及变化机理、如何对抗微重力引起的生理改变。人体一旦进入太空微重力环境,各主要系统的生理功能势必发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对已有飞行任务的大量观察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微重力引起航天员体内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心血管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失常、骨质丢失及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变化。我国的微重力生物学经历了40多年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成绩斐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微重力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及微重力引起的各生理系统功能紊
本书继承了传统动物病理学的理论体系,但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更新,力求反映出病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观点。为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专业英语训练,每一章均以英文概述为起始,并在适当位置插入了以英文写作的扩展阅读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并追踪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本书共包含21章,由病理学总论(第一至第十三章)和器官系统病理(第十四至第二十一章)两部分组成。总论部分讲述细胞适应、损伤及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发热、缺氧、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免疫功能紊乱、应激反应、活性氧损伤等病理学概念,器官系统病理部分则讲述特定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包括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书中插入彩图320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方便学习和使用。 本书可供
本教材共九章,主要包括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与代谢的调节。教材内容的选择以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为目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章设计了实训项目、拓展应用、小结、思考题,以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指导自学。本教材可供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专业、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综合性院校有关生命科学的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作为成人教育教学用书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基本病理变化的识别和临床诊断基本理论、临床一般检查及药物应用、心血管系统检查及药物应用、呼吸系统检查及药物应用、消化系统检查及药物应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及药物应用、神经系统检查及药物应用、临床实验实训共8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