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本身的感觉》一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弗 科赫对意识给出了一个直接的定义,将意识定义为任何的主观体验 从平凡的到高尚的活着的感觉。心理学家研究的认知操作是一种特定的意识知觉,神经科学家在追踪大脑中的神经关联的过程中认为大脑是思考的器官。但为什么是大脑而不是心脏、肝脏或者其他器官呢呢?科赫认为,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是从一些感官经验开始的,先要了解我们的身体结构,然后进入大脑的定量理论。 本书描述了这个理论如何解释意识神经学的许多事实,以及它是如何被建立并且被世人熟知,最终成为一个临床上有用的意识测量标准的。
在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工作多年,每每听到人们谈起《无国界医生手记》,心弦都会为之触动,尤其是当我知道有人在大学时代读到这本书,从而萌发了加入人道工作的志向,并在工作几年后真的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的前线工作时。 几年来,我们也多次听到读者反馈,希望重印这本书,希望看到更多无国界医生的故事。于是,我们现在推出了新版的《无国界医生手记》,保留了一些曾经让我们为之痛心、揪心、振奋的过去的故事, 也增加了 11 篇新的故事,作者来自北京、山东、广东、湖北、上海、新疆 ...... 让人一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救援人员的风貌 ,他们的文字或严谨理性,或活泼张扬,或温婉。 希望这本书,能带你走进无国界医生的世界。也许会有一天,你也会是讲述故事的人。 特约编辑 魏保珠
人类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变老?创造力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借助专业的科学背景、大量的阅读梳理、实地的采访调查,把目前已知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因为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的未来;只有了解了死亡的本质,才能弄清生命的意义;只有了解了创造力的来源,才能明白人类为何变成今天的样子。本书作者,并借此传达这样的理念:今天世界上的所有人几万年前都是一家人,我们是同一群非洲居民的后代,共享同一个地球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利益也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进化绝不只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互助才是进化的主旋律。而创造力,正是从这种万物相连的信息共享机制中诞生的。
在《人类为何奔跑》一书中,生物学家、自然写作者、超级马拉松跑者贝恩德 海因里希通过研究不同物种在将人类的奔跑与演化完美结合,讲述运动在博物学中创造的奇迹。奔跑时速度、耐力、呼吸、热量传递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影响的因素,探索人类进化的新视角,尤其在身体构造、精神和原始的求胜动力研究方面做出了惊人的发现。本书既抒情又科学,是一部将生物学、形态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融为一体的标志性作品。书中既体现了科学家严谨思考的一面,又充满马拉松跑者的热情,作者的双重身份使得这部探索人类为何以及如何奔跑的作品兼具可读性与科学性。
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几乎是灭顶之灾的传染病,诸如鼠疫、梅毒、天花、伤寒、疟疾和黄热病等,最终被一一战胜。在人类与疾病这一漫长的博弈过程中,医生们的自体实验居功至伟。 本书通过西方历史上医生为寻找病因而自身做生理和病理实验,揭示现代医学的进步离不开这些伟大先驱者们的努力和无畏勇气,甚至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才让我们的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飞跃性突破。 前事不忘后事师。当我们回首凝望这些伟大先驱者们的足迹时,我们由衷感到 为了人类的福祉,乃是最高的人道。
人类未来吃什么?人类未来用什么?人类未来烧什么?这三个问题是人类未来的终极问题。面对不断膨胀的人口,逐渐匮乏的资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只有进行一场新的 农业革命 ,改变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式,努力探索新的能源形式,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书作者袁越借助专业的科学背景、大量的阅读梳理、实地的采访调查,把目前已知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并借此传达这样的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的共同体,面对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改变。
本书是有关人类衰老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衰老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过程,但每个个体都会有与他人相异的衰老程序。作者在书中指出人类拥有两种年龄,生物年龄(真实年龄)与数字年龄(时间年龄),真实年龄显示了我们身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真正的运作效能。真实年龄与数字年龄并不必然同步,保持年轻的真正意义在于让身体尽量远离疾病的困扰。60岁罹癌的机率是20岁的25倍,若是到了80岁,机率更是飙升到60倍,除了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甚至是传染疾病也都具有类似的、与年龄相关的发生模式。真实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人非常幸运,他们不但不必过多保养,还有更长的寿命、更低的疾病风险和更健康的老年生活。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个体衰老程序的差异呢?作者指出,先天基因大约只占一成至三成,占比最重的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为什么会过敏? 抗衰老基因疗法靠谱吗? 同性恋都是天生的吗? 大部分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达 芬奇是多动症患者? 人体的生物钟可以回拨? 近视真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吗? 书中的150多个问题与我们人类自身息息相关。作者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融合了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论文,将这些*前沿的科学新知以活泼有趣的面貌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读者。同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科普不仅是传播知识,更要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启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思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好地辨别那些流传甚广的伪科学谣言,过上智性的生活。
在过去半个世纪,人类积累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知识,并且用它来追求对大自然的控制。人类试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重塑自然,甚至不惜摧毁它。 在《未来自然史》中,生态学家罗布˙邓恩认为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控制自然,但生命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则,任何人类篡改都无法重写它们。邓恩阐述了生态学、进化论和生物地理学的几大基本定律,以及任何人类活动都无法废除的生命法则。生命不会被人类Z完美的计划所束缚,相反,邓恩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人类自己的未来都悬而未决。
网球肘应该怎么治?双胞胎为什么越长越不像?痒算怎么回事?物种大灭绝是如何发生的?生物防治靠得住吗? 这些貌似胡思乱想无厘头的问题实则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的袁越,通过治病的学问、神奇的人体、健康小贴士、人与环境、神奇的生命五个部分,将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新知,以有趣的面貌、常识性的讲述,风趣而不失严谨地传递给读者。
这是关于一个随波逐流、无远大理想的青年,转变成主动离开舒适区、勇敢尝试不同学术和生活环境的学者,在事业和家庭生活方面双双获得进步的故事。它生动叙述了作者不断跨越不同国度、拓宽科研领域的学术生涯轨迹:从江南农村的高考起步,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远赴美国深造、工作,又转战澳大利亚,最终回归中国深圳,面向新挑战。这本书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故事,而是一名科学家从失败到努力、再失败、再坚持,直至有所突破的奋斗过程的真实记录。他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对年轻读者、家长,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血为什么总是热的?人为什么会打喷嚏?长寿基因真的存在吗?高科技算命到底靠谱不靠谱?生命是这个世界上复杂的系统之一,至今还有很多谜题未能解开。接受过系统生命科学训练的袁越,以人体生命科学为核心,融合了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论文,将前沿的科学新知,以一篇篇活泼有趣的短文,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读者,让人们更能理解发生在我们身体里的各种故事,更能科学地面对自己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文章不仅传播知识,更是反击谣言的有力武器;不仅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更能启发读者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身体迷宫的出口。
阿尔兹海默症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癌症与外界环境或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无关?生物钟与心脏病有什么关联?经常运动的人会更加聪明?世间已有长寿药? 对于周遭世界和人类自身,我们充满了好奇。作者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融合世界科学杂志发布的新信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给读者。本书通过人体奥秘、解密疾病、运动健康、神奇世界四个部分,带你徜徉科学,认识生命。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译本)》是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托 享 赫胥黎的一本通俗科学讲演集。书中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男性生殖健康是目前医学科普中的重要议题和热点,对于个人健康、家庭和谐以及国家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汇集了5位资深的男科及妇产科医生,以病例作为切入点,以医生的视角为读者讲解男性生殖健康知识,包括男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生活预防和指导以及男性健康养生方式等。全书分为五大章,分别为生活篇、生育篇、运动篇、健康篇,每章5到10个小节,每节讲解一种疾病或者健康养生方式。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讲解风趣幽默,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主要面向成年男性,尤其适合30岁以上缺乏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忙于工作而疏于自我健康管理的男性。
演化医学领域的创始人,以他数十年的精神病医生经验,为理解精神疾病开阔了新思路。 为什么我总是心情不好?为什么会有抑郁症?为什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伦道夫 尼斯博士经典著作《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开辟了演化医学领域。现在他带着新著作回来了,它会改变我们对精神障碍的认知:演化是人们的精神变得脆弱的原因。 在危险面前,焦虑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但总有不可避免的误报。情绪低落可以阻止我们去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但它往往会升级为病理性抑郁症。其他精神障碍,如上瘾和厌食症,是现代环境和我们远古经历不匹配的结果。性功能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基因持续存在有很好的演化原因。这本书的将帮助你理解人类苦难的普遍性,并找到缓解苦难的新途径。
南极洲,是地球上**没有土著居民、**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BR》 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高、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中,鄂教授终于同意将自己尘封多年的科考日记整理出版。全书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极地考察惊险曲折、众志成城的感人历程,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科技工作者在祖国需要时纷纷挺身而出、排除万难、开创新天地的火热时代,赋予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人从初 像猿 的阶段,一步一步演化成 像人 的样子。 六七百万年前,在早期人类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刚刚跟黑猩猩的祖先分手时,长得有九分像猿,慢慢学会双足行走,但走得不是太好。 到了三四百万年前,在南猿属的时代,人双脚直立,走得比较好,省力,但样貌手脚等方面还是有七八分像猿。 一直要到约200万年前直立人的人属阶段,人才开始长得像人,有些 人样 了,双脚也走得几乎跟现代人一样好,终于跟猿划清了界限。 如此又经过了大约180万年的演化,到了30万 20万年前,像我们这种现代智人,才终于出现在地球上,并且在过去6万年间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了地表上聪明、有本领的物种。 这本书依据发表于《科学》《自然》等期刊的前沿成果而写,汇聚截至2022年的研究,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