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设计必知的100个节点》: 本书将建筑设计涉及的各重要部位的平面图、立面图、详图和三维示意图对照来讲述各构造节点的做法,让读者很直观地学习节点的构造知识,包括地基、基础、墙体、楼板、地坪、阳台、雨篷、楼梯、台阶与坡道、门窗、屋顶、变形缝、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潮、建筑防水、建筑声学、建筑节能、建筑装修、建筑幕墙、天窗、轻型结构、人防工程等建筑构造节点。 《建筑细部》: 《建筑细部》细部是理解一座建筑的基础,而非附属品。这并不是说细部包含着整座建筑的概念;这本书其实是要论证与之相反的观点,对整座建筑的理解不能脱离对细部的理解,而且细部的角色并不仅仅是要创造自然的影射与联系。深刻的细部远远超出构造本身,但是它们源自于构造。建筑,在我看来,是建造的艺术,如果它要传达出某
本书集中展示了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决赛的110所高校的111个竞赛成果,从模型设计构思、选型对比、数值模拟、节点构造、模型制作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的竞赛作品,并对大赛的评选结果进行了展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对他们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考查,具有一定创新性。本书可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以及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借鉴,也可作为高校结构设计类创新课程教学参考。
国际上将抗压强度在150MPa以上、使用寿命超200年的一类新型混凝土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梁是一种新的桥梁结构,由钢梁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薄桥面板组合而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收缩徐变小、开裂风险低、超长耐久等突出优势,应用于大跨径桥梁结构时,既解决了传统钢桥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易疲劳开裂及铺装层常破损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自重大、负弯矩区易开裂的弱点,应用前景广阔。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5年来在此领域所做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编写,着重阐述了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结构体系以及简化的结构估算方法。本书共分8章,前7章为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建筑物结构问题的总概念;结构设计中的总体问题;结构的基本水平分体系和基本竖向分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的设计估算;钢结构概述;结构设计估算实例。第8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扩展知识,包括拱、悬索、壳体、折板、高层建筑在内的各种结构体系。 本书在设计思想上强调建筑师要懂得结构,做到建筑与结构的结合;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深入浅出,通过联想对比做到温故知新,是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本书是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也可供建筑、结构设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阐述轻型门式刚架各组成部分的受力特点、计算理论、设计原理、连接节点和构造细节。本书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地叙述了轻型钢结构计算和设计的理论及原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向读者简单地描述公式和方法;本书特点之二是结合近年来国内工程的实践和经验,对于支撑、檩条和屋面板材采用3DS软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给出了可供用户直接选用的表格和规格;本书特点之三是给出了轻型门式钢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典型设计和计算实例,并在全书最后给出了整体结构完整的设计实例和相应的设计施工图,可供读者参考使用。本书可供设计单位、钢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工程设计和教学学习参考书。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作者起先把唐诗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读,以唐诗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对唐诗进行知识性解读;每篇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诗人进行中肯而不失趣味的介绍,很终撩起时代的面纱,让诗人从悠远的作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内容契合现代人的心理。忙忙碌碌中或许容不下你往常零乱却真实的思绪;奔波的身影也不曾为你的低眉颔首驻足问询,甚至连你自己都遗忘了情感的私人场域。相隔千年的宋朝与今朝,有一样的繁荣,亦有同样被疏忽的落寞。
本书为“结构设计与施工计算实例”丛书之一。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为:水工结构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特种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引水洞、排沙洞、闸墩、渡槽,预应力锚索加固坝体、闸墩、高边坡、地下洞室;核电站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预应力混凝土电视塔和微波塔;预应力混凝上采油平台;预应力混凝土水处理池和水池;预应力混凝土球形水塔;预应力混凝土筒仓。本书各章均有典型的设计和施工实例,供读者参考和应用。 本书可供有关专业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监理的人员参考应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参考书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包括弯、剪、扭、压、拉等)性能、计算方法厦配筋构造;变形厦裂缝宽度的验算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厦构件计算。全书共分十章,书中有较多的典型实例,每章末均有复习思考题、代表性习题及参考答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02)等有关设计规范编写。 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要求能够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在理论指导下运用有关设计规范正确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
在《建筑构成》一书中,作者Don Hanlon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令人兴奋的理解建筑构成的原始途径,这避免了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两难抉择。本书通过探讨建筑组织方式中隐含的样式,使读者能够将建筑理论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并且将在设计工作室中做出的设计与建筑师如何思考关于建筑的构成联系起来,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的图形以吸引“视觉控”的学习者,《建筑构成》揭示了全世界以及从古到今的建筑形式的结构,以此来启发建筑师在现实世界的设计中转变抽象的设计思路。
本书版于2003年4月出版,2006—2007年作者参与了《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的修订工作,在新规程即将颁布之际,特此修订再版。 本书积作者几十年科研与实践经验,对钢管混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主要内容涵盖了桁架、刚架、拱和连续梁等结构形式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阐述了各种结构在静定和超静定状态下的内力、变形、影响线的分析方法和能量原理;介绍了结构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结构理论的新发展。《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通篇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应用的学术思想;在保持内容完整性和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特别关注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对于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结构形式和载荷状况如何建模、如何选取适当的分析方法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和判断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力学教材基本一致。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可作为土木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结构力学、进行结构分析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书籍。
《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结构风振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风振控制的概念与原理、风荷载特性与脉动风荷载的数值模拟、风振控制装置的类型与性能、结构风振控制分析方法、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MD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LD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结构风振控制实例、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等。 《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可供土木工程、结构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是一本理论、应用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第二部为通用结构分析软件SAP 2000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使用;第三部分为结构抗震计算,它包括反应谱和时程分析;第四部分为基础隔震计算。 《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全书共分为18章,1~7章阐述动力学基础,它包括单、多、无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动;8~9章为动力分析的数值方法及模型的建立;10~16章为抗震计算及计算机程序的实践;17章为基础隔震计算;18章为频域分析。 《结构动力学、抗震计算与SAP2000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结构动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部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教材,还可作为土木工程、水利、机械工程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在建筑空间网格结构方面20多项创新成果的汇编。书中涉及各类新型空间网格结构的组成、构造、理论分析、科学试验与工程试践。这些新型空间网格结构体系已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些类型已编入地区技术规程和国家技术规程。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一章,涉及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新型钢空间网格结构、新型钢一混凝土组合空间网格及特殊形式空间网格结构等20余项结构形式,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作为建筑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高校研究生、教师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结构健康监测是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热点研究课题。本书从动力学系统上考察了结构的动力学总是以及结构的健康监测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当前尖端的,同时也是比较难的结构健康监测问题。全书分为7章;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学原理;多自由度系统;质量阻尼器的动力分析;健康监测和识别;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支持矢量机。本书可供具有振动理论基础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本汇编共收集了2014年10月1日前发布的砌墙砖、建筑砌块、屋面瓦及道路砖相关国家标准共28项。本书是在本社于2006年出版的《建筑材料标准汇编 建筑砌块》的基础上,对建筑砌块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和更新形成的。较之前的版本而言,本书选取建筑砌块相关标准中的国家标准,在内容上更加精简,针对性强。且其中收录的现行标准大部分为2006年之后发布。
建筑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分析是建筑空调动态负荷计算、建筑能源分析、建筑节能和建筑系统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系统辨识理论提出的分析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的新方法――频域回归方法,包括理论基础、各种围护结构的传递矩阵、数学推导过程、简易估计方法、正确性验证方法、模拟用的新模型,以及分析计算程序等,并给出了大量计算分析实例。通过大量的计算建立了我国常用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的基础数据库。 本书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建筑物理和建筑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师生、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基础数据库。
《木结构简化设计(原第5版)》是“简化设计丛书”中的一册。《木结构简化设计(原第5版)/简化设计丛书》涵盖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广泛、形式普通的木结构,而不是特别的、复杂的和非常少见的结构。《木结构简化设计(原第5版)/简化设计丛书》为那些在工程力学、结构分析和高精度计算等方面缺少经验或教训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木结构建筑设计的机会。 《木结构简化设计(原第5版)/简化设计丛书》不仅涵盖面广,并且提供了大量在美国常见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用信息。本版与美国现行的设计标准、建筑施工规范保持了一致。 《木结构简化设计(原第5版)/简化设计丛书》可供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和土木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按照工程设计的习惯,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参考《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和《钢结构设计手册》等资料,将中华钢结构论坛上的相关内容精选归类,并深入整理提升后编写而成。汇聚了大量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实例及其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涉及基本概念、荷载条件、计算分析、连接节点、构造做法、设计图例等方面,涵盖了钢结构连接节点中绝大多数问题。书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实用、系统与深入。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四十八章,分成上、下两册。上册包括两个部分,十六章。 本书适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
《结构动力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全书共分4大篇,其中前3篇是确定性结构动力学的内容,包括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弹性系统的运动方程、自由振动分析、强迫振动反应分析以及动力反应的数值计算和近似解法,第4篇论述动力学的经典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结构动力学》主要内容取之于外有关结构动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著作和成果。书中既对经典内容进行严谨详尽的论述,且尽可能结合工程应用,又力图反映近代分析方法和现代数值计算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发展,并适当切入本领域的研究前沿。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天航空工程以及工程力学等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四年来,上海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新的审查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抗震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原建设部发布了修订后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6]220号,以下简称《技术要点》)。2007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07年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建议》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2009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把关的建议》,对《技术要点》执行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关于进一步明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范围的建议》、《关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