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等现行钢结构各种规范的*诠释、延伸与补充。
本书从随机动力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依次介绍了随机动力学的概率论数学基础,包括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而介绍了工程中常见随机动力激励(如风、地震、海浪)的随机物理建模;然后阐述了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的随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考虑激励随机性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概率守恒原理的两类描述(随机事件描述和概率空间描述)出发,着重介绍了进行高维随机动力系统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详细阐述了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求解方法。后,介绍了结构可靠度和控制理论,并详细阐述了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在复杂结构系统可靠度评估和随机控制方面的应用方法。本书重要贡献是对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清晰表述及其在地震激励和风浪作用下评估结构动力可靠度和控制问题的应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各地应用深基坑工程的各种围护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全书共分为2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 论、设计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放坡开挖基坑工程、悬臂式支挡结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冻结法围护结构、其他形式围护结构、围护墙的一墙多用技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地下连续墙技术、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TRD工法)、咬合桩支护技术、基坑工程土方开挖、逆作法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深基坑工程环境效应与对策、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
本书涉及工程结构全寿命理论和方法共计13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基本概念,第3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第4~6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使用寿命指标分析方法、可靠性能指标分析方法和经济指标分析方法,第7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评价体系与可持续性,第8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环境影响与环境成本,第9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社会影响与社会成本,第10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优化与管理优化,第11、12章为工程案例,第13章介绍工程结构全寿命总成本计算软件。
超高层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是现代超高层 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主要形式。郑山锁、侯丕吉、王 斌、李磊编*的《超高层混合结构地震损伤的多尺度 分析与优化设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种结构地震损 伤的多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的弹 性与弹塑性分形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混凝土综合损伤 本构模型研究,钢-混凝土界面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SRHPC构件及其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性能研究,RC剪 力墙构件及核心筒结构地震损伤性能研究,SRC框 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楼层损伤模型研究,SRC框架- RC核心筒混合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SRC组合结构 材料,结构一体化多目标优化设计,组合与混合结构 的抗震优化设计,SRC构件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非线 性纤维梁柱单元建模方法,SRC梁一柱节点单元模型 及其核心区剪切块数值模型。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专业
肯尼思 M.利特、汪家铭、安妮 M.吉尔伯特* 的《结构分析原理(原第4版国外高等院校土木建筑类 经典教材)》介绍和分析了普通结构构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梁、框架、桁架、索和拱等。不仅介绍了静定 与超静定结构分析的经典方法,而且简要介绍了矩阵 分析等现代结构的分析方法,试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 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结构性能的直观理解 ,并能够判别结果的正确与否。
肯尼思·M.利特、汪家铭、安妮·M.吉尔伯特* 的《结构分析原理(原第4版国外高等院校土木建筑类 经典教材)》介绍和分析了普通结构构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梁、框架、桁架、索和拱等。不仅介绍了静定 与超静定结构分析的经典方法,而且简要介绍了矩阵 分析等现代结构的分析方法,试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 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结构性能的直观理解 ,并能够判别结果的正确与否。
本为为第八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的论文集,全书汇集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撰写的论文192篇,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边坡与基坑工程等方面内容以及国内岩土工程界专家撰写的专题综述等。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幸承担了丛书中《宏构如花一奥运建筑总览》等四卷的编撰任务,我们感到光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BIAD)成立于1949年,一贯秉承“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已有近60年的体育建筑创作生涯。从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座专业体育馆(现北京体育馆)到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从1966年的首都体育馆到1990年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建筑,BIAD见证了新中国体育建筑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趋于完善的艰辛历程。BIAD的马国馨院士参与的北京奥林匹克规划设计项目获得了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首次颁发的“国际体育 休憩 娱乐设施协会银奖”;不仅如此,BIAD人还在北京奥申委的指导下全力参与了北京的两次申奥工作,承担了北京申奥几乎全部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文件编制及规划研究工作。在奥运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创新技术,以及重大工程应用的主要成果。内容包括复杂高层建筑出现的背景和特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新体系;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包括模态推覆分析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模型试验理论与方法;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指南;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新体系,包括组合消能减震支撑体系、组合基础隔震体系和阻尼器连接的耦联结构消能减震体系及其各种工程应用;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理论与应用;各类复杂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研究实例等。
本书介绍作者近年来在传统木结构主要节点抗震性能与整体结构耗能减震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结构的结构特点与震害特征、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榫卯节点力学模型、殿堂式斗栱节点力学性能、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榫卯连接木构架抗震性能、带填充墙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传统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和传统木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
《建筑加固改造托换工程技术实例100例》一书内容为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二十年来高难度工程的典型案例及各种新技术的汇编,涉及的工程类型包括建筑加固、基础加固、改造、纠倾、托换、鉴定,并介绍了部分自有专利技术。全书包括七部分,*部分:综述;第二部分:结构加固与改造;第三部分:基础加固;第四部分:纠倾与顶升;第五部分:托换与平移;第六部分:检测与鉴定;第七部分:部分专利技术介绍。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建(构) 筑物的加固、改造、纠倾、托换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学校师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是由英国钢结构学会(The Steel Constraction Institute)在前6版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欧洲标准(Eurocode 3)组织编写的,中文译名为《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本手册一直是英国、欧美及全世界许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行业最经典的畅销工具书之一。 别克 戴维森、格拉汉姆 W 欧文斯编著的《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内容丰富,融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是一部全面介绍和反映欧洲钢结构建筑行业的*材料、设计、加工、制作、安装的大型权威性工具书,对我国钢结构设计行业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共36章,主要包括:绪论、钢结构建筑一体化设计、欧洲规范的荷载、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钢结构、特殊钢结构、轻型钢结构与模块化施工、辅助钢结构、钢材生产、失效过程、分析、结构振动、局
《工程结构的风致振动稳定与控制(精)》系统论述了桥梁、建筑、输电塔和冷却塔等工程结构物因风荷载而产生的振动、稳定和控制问题,反映了作者近20年来在理论分析、实验方法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16章。第1章介绍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基础,第2章介绍梁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第3章介绍高层建筑风荷载与等效风荷载,第4章介绍桥梁风荷载,第5章介绍山区峡谷风环境,第6章介绍输电塔与冷却塔的风荷载,第7章至第12章分别论述气动参数识别、颤振、抖振和涡振等风致振动和稳定的深度问题,第13章至第15章介绍风致振动的控制方法及拉索、吊杆等易振构件的减振技术,第16章简要介绍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 陈政清专著的《工程结构的风致振动稳定与控制(精)》可供桥梁工程、结构工程、风工程、空气动力学和振动控制
2011蛇形画廊展馆由世界著名的瑞士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设计。该项目是卒姆托在英国完成的座建筑,其中包含了非常有影响力的荷兰设计师皮耶特·奥多夫专门设计的花园。在彼得·卒姆托设计的展馆中央是一座花园,建筑师希望该花园能使参观者变成观察者。彼得·卒姆托的设计旨在帮助人们抽出时间来此放松、观察,然后或许再次进行交谈,或许不交谈。展馆的设计主要强调角色、感官和情绪在体验建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卒姆托用精选的建筑材料创造出能引发人深思的空间,该空间能够唤起人们身边自然环境中精神层面的东西。和往常一样,卒姆托的审美目标仍然是按照甲方要求细致地设计这座建筑,使其既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又作为情感体验的客体。
《混凝土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是作者易伟建多年来教学和科研心得的总结。书中,作者将试验和理论结合,探讨了混凝土结构试验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原理。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本构关系与试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受剪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破坏的尺寸效应、受剪承载力理论模型与试验、延性与约束混凝土、补遗。 《混凝土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适合从事土木工程的研究员、教授、研究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
本书由BIAD具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执笔重新编写,根据现行国家/行业/地方设计技术标准等要求,针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特点,结合工程中实践经验和设计过程中遇见的疑点和难点,系统、全面、具体地介绍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参数,突出解决现行规范难以理解的问题和矛盾之处。内容包括通用篇和专项篇两部分,其中通用篇包括: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线路敷设、电气照明、防雷与接地、电气消防、智能化系统、电气节能、电磁兼容等内容;专项篇包括:居住、医院、体育、博物馆、会展、剧场、旅馆、金融、教育、商业、档案、图书馆、铁路旅客车站、航站楼建筑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书内容翔实、条目全面、表述详细、方便实用、可供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师生教学参考使用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孙钧院士学术团队近十年来主持承担各类重大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若干创意性成果,包括:海底隧道制定*小埋深及其衬砌结构设计、软基盾构法越江隧道纵向三维数值计算、水工输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衬砌相互作用及其深大竖井基坑围护结构静动力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块体稳定分析与渗流控制等方面所作的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些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多项学术上新的突破,如:桥梁桩基础的群桩效应和工后沉降、桩基三维非线性抗震动力分析与试
《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主要服务于建筑行业所涉及的供暖、通风与空调诸领域的工程设计,包括常用数据、冷热负荷及水力计算、设计深度要求及互提资料、冷热源、供暖、通风防排烟及人防通风、空调、冷库与人工冰场、水处理、阀件、自动控制、附录等。手册中所涉及的暖通空调诸领域工程设计,按工程设计的固有规律,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内容,顺序阐明了工程设计原理、设计依据、设计步骤、设计内容及设计优化;还配有大量常用基础数据、产品数据和部分相关厂家信息,并推荐诸多优化设计方案,既方便了设计,又节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寻找资料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