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等现行钢结构各种规范的*诠释、延伸与补充。
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3章是数字信号处理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压缩采集及无线传输算法;第4、5章是结构模态分析与识别方法;第6、7章是结构损伤识别和模型修正方法;第8、9章是车辆荷载识别与建模方法;第10章是基于监测数据的主梁安全评定方法;第11章是基于监测数据的拉索安全评定方法;第12、13章是风工程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地震损伤识别算法;第14章是结构健康监测的Benchmark模型。
本书从随机动力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依次介绍了随机动力学的概率论数学基础,包括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而介绍了工程中常见随机动力激励(如风、地震、海浪)的随机物理建模;然后阐述了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的随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考虑激励随机性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概率守恒原理的两类描述(随机事件描述和概率空间描述)出发,着重介绍了进行高维随机动力系统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详细阐述了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求解方法。后,介绍了结构可靠度和控制理论,并详细阐述了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在复杂结构系统可靠度评估和随机控制方面的应用方法。本书重要贡献是对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清晰表述及其在地震激励和风浪作用下评估结构动力可靠度和控制问题的应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各地应用深基坑工程的各种围护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全书共分为2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 论、设计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放坡开挖基坑工程、悬臂式支挡结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冻结法围护结构、其他形式围护结构、围护墙的一墙多用技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地下连续墙技术、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TRD工法)、咬合桩支护技术、基坑工程土方开挖、逆作法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深基坑工程环境效应与对策、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是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不仅在建或已建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均名列前茅,而且其建设规模和设计复杂程度也属世界罕见。许多超高层建筑突破了我国现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如何保证这些超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建性,引起了我国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周建龙著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实践(精)》基于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工程实践,针对当前建筑高度大于300 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从结构抗侧力体系选型、抗风技术、抗震技术、消能减震(振)技术、非荷载效应、巨型构件及节点构造、地基基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系统总结。同时,本书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完成的9个超高层建筑项目为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
本图集适用于采用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的单层房屋。跨度为15m~30m,柱距为6m、7.5m和9m三种,屋面坡度为1/10,单跨或等高1~3跨,考虑了6种不同的荷载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9度。
本书介绍作者近年来在传统木结构主要节点抗震性能与整体结构耗能减震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结构的结构特点与震害特征、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榫卯节点力学模型、殿堂式斗栱节点力学性能、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榫卯连接木构架抗震性能、带填充墙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传统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和传统木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
2011蛇形画廊展馆由世界著名的瑞士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设计。该项目是卒姆托在英国完成的座建筑,其中包含了非常有影响力的荷兰设计师皮耶特·奥多夫专门设计的花园。在彼得·卒姆托设计的展馆中央是一座花园,建筑师希望该花园能使参观者变成观察者。彼得·卒姆托的设计旨在帮助人们抽出时间来此放松、观察,然后或许再次进行交谈,或许不交谈。展馆的设计主要强调角色、感官和情绪在体验建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卒姆托用精选的建筑材料创造出能引发人深思的空间,该空间能够唤起人们身边自然环境中精神层面的东西。和往常一样,卒姆托的审美目标仍然是按照甲方要求细致地设计这座建筑,使其既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又作为情感体验的客体。
本书将工程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分为*性、模糊性和非概率凸性,分别从可靠性和稳健性分析与设计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工程结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技术理论及工程应用。理论方法部分主要针对单一不确定性和混合不确定性的工程实际,介绍了不确定性设计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同时系统地总结了不确定性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工程应用部分实践了各种设计模型及算法的工程实现方法,包括作者科研项目中的典型结构件等;后对工程结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技术未来的前景作了简单的展望。
肯尼思·M.利特、汪家铭、安妮·M.吉尔伯特* 的《结构分析原理(原第4版国外高等院校土木建筑类 经典教材)》介绍和分析了普通结构构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梁、框架、桁架、索和拱等。不仅介绍了静定 与超静定结构分析的经典方法,而且简要介绍了矩阵 分析等现代结构的分析方法,试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 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结构性能的直观理解 ,并能够判别结果的正确与否。
肯尼思 M.利特、汪家铭、安妮 M.吉尔伯特* 的《结构分析原理(原第4版国外高等院校土木建筑类 经典教材)》介绍和分析了普通结构构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梁、框架、桁架、索和拱等。不仅介绍了静定 与超静定结构分析的经典方法,而且简要介绍了矩阵 分析等现代结构的分析方法,试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 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结构性能的直观理解 ,并能够判别结果的正确与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幸承担了丛书中《宏构如花一奥运建筑总览》等四卷的编撰任务,我们感到光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BIAD)成立于1949年,一贯秉承“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已有近60年的体育建筑创作生涯。从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座专业体育馆(现北京体育馆)到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从1966年的首都体育馆到1990年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建筑,BIAD见证了新中国体育建筑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趋于完善的艰辛历程。BIAD的马国馨院士参与的北京奥林匹克规划设计项目获得了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首次颁发的“国际体育 休憩 娱乐设施协会银奖”;不仅如此,BIAD人还在北京奥申委的指导下全力参与了北京的两次申奥工作,承担了北京申奥几乎全部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文件编制及规划研究工作。在奥运
由于地震动的多维性及结构本身的不对称性,结构的地震反应实际上是扭转耦联的空间振动。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空间结构多维减震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共分四篇。篇论述了多维地震动和结构多维振动模型的建立及结构多维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第二篇论述了结构被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结构多维减震控制中的应用;第三篇总结了结构控制中常用的主动控制算法和智能控制算法;第四篇论述了主动、半主动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减震机理及其在结构多维减震控制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用书,也司供土木建筑、水利工程、海洋与船舶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厂房钢结构、桥梁、其他形式的钢结构、钢材冶炼、断裂和疲劳、可持续发展与钢结构建筑、手动分析与计算机分析、梁的计算、平面刚架的计算、应用动力学、局部屈曲和横截面分类、受拉构件、主立柱和支柱、梁、板梁、压弯构件、桁架、组合楼板、组合梁、组合柱、螺栓、焊接及焊缝设计、连接中的板件和加固构件、连接的设计、基础和锚固系统、支座和节点、钢桩、楼板和正交异性桥面板、容差、制作加工、安装、防火和消防工程、钢材的腐蚀及其防护、欧洲标准其36章。
本论文集分为“第十五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与“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论文两部分,每部分中按照边界层风特性与风环境、钝体空气动力学、大跨度桥梁、高层与高耸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低矮房屋结构、设计标准与风险评估、其他风工程问题分类,共144篇论文。部分录用80篇学术论文,第二部分录用64篇学术论文,所录用的论文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结构风工程研究的*思想、成果与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风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但泽义主编的《钢结构设计手册(上下第4版)》内容包括: 近期新版《钢结构设汁标准》GB 50017―2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等现行钢结构各种规范的很好诠释、延伸与补充。 涵盖现行钢结构各专业设计标准内容;全书共21章,总计260余万字,内容丰富新颖,为以往各版《钢结构设计手册》之最;本书各种类型钢结构及其节点的设计与计算是几十年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并有所创新;部分章节的设计计算示例采用手工计算,过程清晰易于理解;加深对标准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指导与优化设计。 第四版内容包括:结构体系、材料选用、结构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钢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结构、门式刚架、压型钢
《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涉及工程结构全寿命理论和方法共计13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基本概念,第3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第4~6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使用寿命指标分析方法、可靠性能指标分析方法和经济指标分析方法,第7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评价体系与可持续性,第8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环境影响与环境成本,第9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社会影响与社会成本,第10章为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优化与管理优化,第11、12章为工程案例,第13章介绍工程结构全寿命总成本计算软件。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5版)》根据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局部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全面修订。专门总结混凝土结构构造的规范规定、新的构造做法及经验等。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规定,包括总则、材料、一般构造规定。第二部分为基本构件,有梁、板、柱、基础、楼梯、挡墙的基本构造。第三部分是整体结构的构造处理,包括单层厂房、高层建筑、加固改造等。第四部分是预应力、预埋件、构件后锚固连接等做法。其中钢筋的锚固、楼梯抗震构造及房屋抗倒塌措施,系遵循规范精神,按实践经验对规范进行延伸和补充,附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新版着重增加构造做法和图